徐洪:寻找革命烈士孟海山
为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在青少年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不忘革命传统”的教育,今年上半年,抚顺县关工委对县内8个乡镇的红色历史遗迹进行了一次普查调研。
6月18日,调研组在海浪乡烈士陵园彩排外景时,无意中听村民提起,海浪乡房申村还有一位在抚顺解放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叫孟海山。他的遗骨并没有被安葬在烈士园,而被其后人另选坟地安葬。此事一下子引起了我们注意,于是立即决定对此事展开调查。
在海浪乡关工委主任、退休老教师张士莲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房申村。很快就找到了孟海山烈士的孙媳李凤春,她同我们一行人一起来到当年孟海山战斗牺牲的地方——房申村头十字街一棵大柳树下。这时阴沉的天空开始断断续续地下起了小雨,仿佛是在向故去的先烈进行挥泪悼念。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伫立在大树下,通过老张和烈士后人断断续续地讲述,把我们带回到七十多年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位当年机智勇敢、故后却有名无声的革命先烈的高大形象,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
那是1945年,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抗战结束东北光复。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妄图独吞胜利果实,疯狂运兵抢占东北。翌年6月国共内战爆发,刚刚从日寇铁蹄下解放出来的东北人民,再次沦陷在炮火硝烟中。当年国军抽调精锐士兵,组建了配备美械武装的二〇七师,重点部署在辽沈地区。而二〇七师新编第三旅,则负责驻守抚顺周边,包括清原、本溪等地,企图围剿我三区武装。
根据这一形势,中共辽宁省“三地委”决定将沈阳、抚顺合并为沈抚县委。遵照东北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在县委书记张澍、副书记郭洪林和县长华春等率领下,以马圈子为中心指挥基干三团、组织人民群众,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孟海山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于1946年秋带领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毅然参加了沈抚县委领导的“基干三团”,走进革命队伍中来的。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他的阶级觉悟不断提高,明白了只有跟着共产党,团结广大群众,坚持斗争才能夺取最后胜利、才能翻身得解放的道理。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并逐渐积累了一些敌后斗争经验,很快成长为一名侦察兵、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
装备精良的国民党二〇七师进入抚顺县后,为回避主力敌人的进攻,保存有生力量,1946年底,孟海山等按照上级指示,随同其它同志一起转移到沈抚县委所在地马圈子地区,准备开展持久的对敌斗争。期间他们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机动灵活地与敌人周旋,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为最后解放抚顺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在革命老区流传着许多军民团结并肩战斗的故事。
由于孟海山胆大心细、有着丰富的敌后斗争经验,所以经常按照县委的指示,乔装打扮率领战士们承担外出侦查敌情的任务。每次他都能巧妙地化险为夷,出色地完成任务。如1947年8月末,我基干三团在抚顺县郑家北沟截袭二〇七师的一个运输队,缴获了十八辆马车的各种军需物资。就是和他们事先侦查,获取到准确可靠的情报分不开的。
一个时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指战员和群众利用山区的天然屏障,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牵制了敌人的大批有生力量,也相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小胜利。这样便激怒了二〇七师国民党部队,他们开始疯狂地对老区进行清剿扫荡,妄图消灭我沈抚县委和“基干三团”。
为摸清敌人在抚顺南大门海浪地区的部署情况,1947年秋,孟海山奉命带领一名战士,偷偷潜回到海浪地区,在我地下党同志的协助下,进行侦查活动。经过一番艰苦仔细的侦查,了解掌握了敌军在沈抚本交界区的兵力部署情况,绘制了军事进攻、撤退的地形草图等,为下一步出击作战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退休教师老张向我们介绍说:就在这棵大柳树旁的一栋民房里,获取了情报的孟海山等人,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就被207师的耳目发现。后来听说,是当地反动武装“清剿团”举报的,告密者从国军驻地——下海浪村领来一个排,直奔房申村而来。
孟海山等人发现情况不妙,已经来不及了。孟海山第一个冲出屋子,以大柳树旁的一盘石碾子作掩护,同北面扑过来的敌人进行了近距离枪战。但作为一名侦察兵,携带的是短枪,子弹又不多,面对来势凶猛的国军,孟海山知道抵抗不了多长时间,而当务之急是尽快转移情报!于是他命令那个小战士:不要管我,赶快向南撤退!因为南面是一片柳条丛,便于隐藏撤退。只有这样才能逃出敌人的火力,保全情报。
就这样,孟海山躲在石碾子后面,瞄准了射击,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由于孟海山阻截了敌人,为小战士的安全撤退赢得了时间。小战士冲出后院,迅速向南一头钻进柳条丛。穿过这片几百米的柳条丛,就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很快小战士就不见了踪影。
这时敌人越聚越多,不但从正面,东西两侧也出现了包抄过来的敌人。孟海山打光了子弹,面对三面逼近的敌人,再也没有抵抗能力了。他大义凛然挺身而起,在石碾子上摔毁了手枪,最后身中多弹英勇地牺牲在石碾子旁。
而那个小战士脱身险境后,连夜翻山越岭,一口气跑回了马圈子,将这份用烈士生命换来的重要情报交给了沈抚县委,为后来消灭抚顺西南部敌人,解放抚顺全境做出了贡献。
孟海山牺牲后,当地群众含着眼泪,将烈士的遗体进行了掩埋,并栽植松树留作纪念。每到清明祭日,除了烈士的后人外,还有学校的师生和许多乡亲邻居,都自发地前来祭扫怀念。
孟海山的孙媳李凤春补充说:“爷爷牺牲时,我公爹孟兆清和他二哥孟兆明也才都二十几岁,均在部队当兵,现在他们都已故去了。听邻居老人说,公爹他们哥俩以爷爷为榜样,在队伍里出生入死勇敢杀敌。而且退伍后做人低调,从不张扬自己是革命烈士的后代,也没向政府提过任何要求。反而还支持自己的孩子们也参军报国。后来包括我家里的这些孙辈里,共有四人先后服过兵役,退伍后也都回到老家农村,靠种地自食其力,都没有各级政府伸手。这些本村乡邻都是有目共睹的。”
是的,当我们提出要看看烈士证书时,在烈士孟海山的两个孙子家,翻了好长时间竟然都没有找到。还是过后将其找到后,由乡关工委老张给我们发来的复印件。如此重要的史料却置之无序,从这一点上也足以证明孟家后代,并没有将该证书作为向社会和政府讨价还价的资本,充分反映出烈士后代的优良品质。
介绍完烈士的事迹,李凤春又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领着我们来到郊外的孟家私人坟地。在一群山环抱的沟里山脚下,两座石碑坐西朝东矗立在一片齐腰深的草丛中,格外引人瞩目。一对父子两代军人——烈士孟海山和他的三儿子孟兆清,就静静地躺在这青山脚下,关注着山外为之奋斗、为国捐躯之地。70多年过去了,抚顺海浪同全国一样,早已是太平盛世美丽家园了,这不正是烈士所期盼的吗?
考察归来的路上,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身历了一次灵魂上的洗礼。是啊,当你埋怨工作而挑肥拣瘦时,当你为一己私利而争名夺利时,当你忘掉初心浑浑噩噩时,想一想这些有名和无名的烈士吧!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在他们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无所作为;也没有理由不去热爱生活奉献光热。于是我们决心要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讲好抚顺故事,用前辈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舍生忘死的精神,来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继承先烈遗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惜时治学、掌握本领,为家乡的振兴发展做出贡献。
该文得到张士莲先生的大力协助,深表感谢。
- 上一篇:郭秀江:采风新屯公园
- 下一篇:卢然:抚顺或被列入收缩型城市?未来该往何处去?
相关文章
-
07-15满族早期一夫多妻制及其在清代的遗存
-
07-08晚明东北亚变局中的建州女真
-
07-01安东都护府的辖治范围考述
-
06-30王尧:“援建三线”大迁徙—长挖英雄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