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一件从抚顺走出去的国宝
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沟通更加方便快捷。传统的通信方式则日益枯竭,邮票失去了基本的邮资功能,绝大部分进入了收藏领域。我喜爱集邮,但对近些年的新邮不感兴趣,然而对1997年8月发行的《寿山石雕》邮票小型张,却略有好感。这并非它的设计如何出众,也不是它有多么值钱,而在于它的选题内容同我们抚顺有着重要的关联。
这枚编号为1997-13M(T)的小型张,由著名邮票设计家任国恩先生设计,河南省邮票印刷厂胶板印制。其邮票采用了少见的60×60毫米正方形大票幅,面值为800分,主图是“乾隆链章”。就这件寿山田黄石乾隆三链印章,是当年在抚顺战犯监狱服刑改造的末代皇帝溥仪,于1950年捐献给国家故宫博物院的,如今已成为北京故宫的一件镇馆之宝。
那是在1950年7月,从苏联引渡回国的溥仪,被关押在抚顺高尔山下的战犯监狱。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正在接受改造的末代皇帝溥仪,深为社会各界踊跃捐款购买飞机大炮、百姓也都自愿捐粮、捐衣支援前线的热情所感动。他决定也用实际行动来支援志愿军入朝作战,毅然将这件随身藏匿多年的无价之宝献给国家。他写了一封信,连同田黄三链印章一起,交给了当时的看守员。但因长时间没有任何回音,溥仪还以为被他们给贪污了。但时过不久,看守所的王所长来看望溥仪,并告知他宝物已经上交国家。溥仪这才放心。
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1906年出生,三岁继位称宣统帝,辛亥革命后退位。“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8月17日,准备逃亡的逊帝溥仪在沈阳被苏联红军俘虏带到苏联。1950年夏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监狱接受改造。1959年12月4日,新中国毛泽东主席签署特赦令,溥仪被释放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田黄为寿山石的一种,乃印章石料中的极品,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稻田底下出产,因色相泛黄故得名“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两朝时常作为贡品入宫,多被雕刻成玺印和艺术摆件,被誉为“石中之王”“石中之帝”。因其资源稀少身价极高,古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说,而在资源频临枯竭的今天,“一两田黄万两金”也不足为过。
历代帝王都喜欢收藏文玩翰墨。在清朝国力鼎盛时期,乾隆皇帝就收藏了无数的古玩珍宝,并亲自参与艺术创作,有不少嵌印书画传世。这件田黄三链印章乃是乾隆作太上皇时的佳作。一块极其罕见的田黄石料,使他极尽奢华地下旨,从内务府调集能工巧匠,采取镂空技法经十几道工序,精雕细刻出的这件链环相扣、完整合一的得意私章。这也是他一生中拥有数千枚印章中名气最大的一件。
三章玺面左阳文“乾隆宸翰”、右阴文“惟精惟一”,中间为椭圆形螭纹装饰的阳文“乐天”二字。左右对称均为正方形,显得饱满匀称、和谐美观。印文均出自儒家经典,“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表明时刻提醒自己,居安思危,顺应天命的治国理念。“乐天”取自《周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意为遵守宇宙法则、合乎自然,知道生命的真谛与价值。而“乾隆宸翰”就是乾隆皇帝翰墨之意。再用链子将三个印章连成一个整体,则表达了三者缺一不可之寓意。
据说乾隆帝对此田黄三链印章甚是喜爱,睡觉的时候都要放在枕头旁。后朝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当然还有著名的慈禧太后,都对该田黄三链印章十分珍重,代代精心传藏。
再看看这件田黄三链印章的雕琢技艺。这三枚精美的印章出自一块田黄石料,原料型样不得而知。成品后章柄上的链环,环环相扣,将三枚印章连接成不可分开的整体,浑然天成,丝毫看不出雕琢、粘补的痕迹。这也是该件作品的独到之处,因为田黄石质地柔软,加工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石破,前功尽弃。在田黄石料如此稀缺珍贵的情况下,盛世匠人能巧夺天工,将传统中华文化中的书法、篆刻和雕镂工艺融为一体,雕成如此独具匠心、又玲珑剔透的一件“惟精惟一”的空前艺术珍品,其高超的技艺真是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还回到前文话题。随着满清王朝的落幕,清王朝近300年的积累已拱手他人。从1912年-1949年,皇宫里遗失的大小文物数不胜数,无数珍宝星散各地。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军队赶出了紫禁城。在离开京城之前,能带走的东西并不多,经溥仪之手送出去的珍宝也不在少数。而这件绝世珍品,却被心急火燎的溥仪细心地缝进了棉衣之中“夹带”出逃,从此呵护备至。
他先暂居醇王府,后躲进了日本驻北京公使馆;1925年又被日本特务安排在天津住了七年。后来这个链章又随着溥仪迁往长春;再后来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这个链章又随主人流落异邦。幸运的是它逃过了一回回的搜检,一直伴随着曾坐拥天下的末代皇帝,颠沛流离了26年之久,最后同它的主人一起回到抚顺成为阶下囚。
也许有人会问,亡国之君溥仪为何从偌大的“家业”中,只选择了该田黄三链印章?几十年的颠沛流离里,他从天津到东北,从东北又到苏联,曾把诸多珍宝文物贿赂给了日本人和苏联人,但却始终没有把这件田黄三链印章展示给别人,而在他的怀中躲过了一次次的劫难。别的珍宝都能丢、都可送人,唯独它不可以呢?
田黄三链印章之所以一直被溥仪奉为绝世珍宝,不仅在于它本身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且小巧玲珑,便于携带。更主要的它是满清王朝由盛而衰的见证。与其它文物不同,它刻印着大清前朝曾经的鼎盛辉煌,也见证了满清后朝由盛转衰、最终崩塌的兴衰荣辱。还寄托着溥仪对先祖的思念情结,以及对封建帝王权力的一种眷恋;同时似乎亦隐含着溥仪希望复兴大清王朝的远大志向。因此无论处境如何艰难险峻,溥仪始终将其贴身携带,精心保护,最终才得以保存下来。
不过还好,溥仪尽管对田黄石三链印章爱不释手,可他面对现实,最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大清王朝都灭亡了,还要这宝物有何用?深思熟虑之下,终于做出了这个决定——将它献给国家。所以后世才能见到这件稀世珍宝的尊容。中国人民邮政在1997年香港回归不久,专门将三链章纳入方寸,以发行特种邮票小型张的形式,来宣传它“国宝中的国宝”的殊尊地位。
2013年,中央电视台还以《镇馆之宝——田黄三连印章》为题,专门介绍了该链章的传奇故事,震撼了无数观众。如今,人们除了能从邮票上欣赏链章的形象外,还可以来到首都北京,透过故宫博物院明亮的橱窗,零距离地观赏这件稀世国宝,点赞它巧夺天工的雕琢工艺,感受它200多年的身历沧桑。
相关文章
-
02-25连载廿六|仇永德:IC卡战略
-
02-20连载廿五|仇永德:商调风波
-
02-15连载廿四 | 仇永德:有朋自远方来
-
02-10连载廿三|仇永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02-05连载廿二|仇永德:初露“锋芒”
-
01-30连载廿一|仇永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01-27王尧:“援建三线”大迁徙——长挖英雄史(四)
-
01-25连载二十|仇永德:部里的“尚方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