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相适:王树滋诗《关门山》再欣赏
王树滋祖籍天津芦台,生于沈阳。清代道光十三年(1833年)考中进士,随后进翰林院深造学习三年。然而未等结业,他毅然放弃即将到手的高官厚禄,离开京城,怡情山野,隐居在今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阿尔当村。
王树滋在阿尔当,以文学自娱,聚集一批文人。众文人在一起款斟漫饮,吟诗作赋,各展翰采,非常快乐。王树滋将自己的诗作归纳成书《蔬香馆诗钞》,后经刘世荣先生油印刊行。
在清朝和民国初年,在清原建县之前,今清原县境内以浑河为界,河南属兴京县,河北属开原县,阿尔当归兴京县管辖。王树滋隐居阿尔当,在兴京县(当时叫兴京厅)轰动一时,民国十四年(1925年)修《兴京县志》收录王树滋24首诗。其中一首是《关门山》。
《蔬香馆诗钞》的《关门山》有两首诗,每首四句,《兴京县志》仅录第一首。下面将两首诗完整抄录。
关门山
一峰高峙一纾回,古木周遮乱石堆。
云气暗疑双锁合?地形险似五丁开。
鸭头新水环流去,鸿爪香泥远塞来。
我自柴扉终日闭,烟峦深处且衔杯。
两首诗合起来成为一首七言古体诗。现在,这首古诗被今人给弄复杂了。为了使复杂变为简单,有必要不厌其烦地来逐句理解。
一峰高峙一纾回:峙,耸立;纾,同舒,伸展;回,掉转。一峰高高地耸立,对面的山峰围着它掉转方向伸展。
古木周遮乱石堆:古木,古树;周,遍及;遮,覆盖。在高山上和峡谷里,长满古树,峡谷有一堆一堆的乱石。
云气暗疑双锁合:狭缝云气阴暗,双山紧锁,似要闭合。行人至此,顿生疑问:两侧的山要合一起了,前方还有路吗?
地形险似五丁开:五丁,古代传说中古蜀国的五个大力士。这里有个故事:秦惠王想伐蜀国,却不知道道路——蜀道难吗。他派人作了五个石牛,在牛尾下放上金块,扬言石牛能屎金。蜀王听说后信以为真,认为石牛虽重,但我国有大力士啊,就派五个力士将石牛拉回蜀国国都。于是为秦国留下了通蜀的道路。关门山地形险恶逼狭,就像古代大力士用利器劈出的一条缝。
鸭头新水环流去:“鸭头新水”取之于古典。白居易《新春江次》:“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莫怪珂声碎,春来五马骄。”苏轼《送别》诗:“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清代词家纳兰性德《踏莎行》:“春水鸭头,春山鸚嘴。”
鸭头色绿,形容春天的水色;新水,洁净透彻的河水;环流去,环绕山峰奔流。
鸿爪香泥远塞来:鸿,大雁;鸿爪香泥,大雁踏过泥地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远塞,遥远的塞外,指隐居的阿尔当。远塞来,即来远塞。诗人此时联想到自己从京城来到偏远的辽东山里隐居的往事。
我自柴扉终日闭:扉,门扇;柴扉,用柴木编扎的简陋的门。自,自己,独处;我自柴扉,我自己安居的简陋的宅院。终日闭,整天关闭。面对封闭的自然景观,诗人联想到自己与政界官员不相往来的相对封闭的隐居生活。
烟峦深处且衔杯:烟峦深处,指阿尔当的自然环境;衔杯,饮酒。诗人在《移居东山别野书怀》诗中写道:“也挂诗瓢也酒瓢,看云宜昼月宜宵”,诗人在东山别野作诗饮酒,观云赏月,逍遥快乐。且,这里表连续动作。且前省略动词“作诗”。句意:在山峦深处雾气缭绕的村庄里(作诗)又饮酒。
整首诗前五句表面写春天关门山的雄险景象,后三句是触景生情联想到隐居生活发出的感慨。
王树滋是1836年隐居阿尔当,再过4年爆发鸦片战争。诗人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就是鸦片战争前后,清朝愈加腐朽没落,守古抱残的官员遍布国家机器,“古木周遮”,诗人不愿与这些“乱石堆”为伍。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篇》)。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选择了“隐”,离开京城,怡情山野。洁身自好的“鸭头新水”去了,来到“远塞”阿尔当。在“烟峦深处”终日作诗饮酒,与外界不相往来,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全诗运用描写、想象、比喻、联想、对偶等手法,通过对关门山封闭古老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下面概括一下关门山的特点。甲峰高峙,乙峰掉转方向延伸,河水环绕甲峰奔流,峡谷很窄,就像用利器劈出的一条缝,光线阴暗。我们想象一下乙峰的形状,它必定成弧状。我们作个手势,左手握成拳头伸向右手,右手手指并拢弯曲竖放,对着左拳作包围状,但不贴上。两手之间的缝隙就是关门山峡谷。
本诗的关门山在哪呢?根据卢然先生提供的几份素材,我认为大概有4种说法。
1.《长白山诗词选》认为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关门山,在岫岩县城东北八十里,两峰东西对峙,中夹一溪,形势雄壮。此诗摘自《辽宁古诗选》。因写到鸭绿江,故录。”(580页)“写到鸭绿江”当指“鸭头新水”。这里有两个问题:⑴上文已述,“鸭头”指水的颜色,非指鸭绿江。 ⑵此关门山在岫岩县黄花甸镇关门山村,位于鸭绿江支流哨子河的南岸,两峰东西对峙,哨子河南侧的一条支流从两峰中间穿过,汇入哨子河。其地形不符合《关门山》诗描绘的景象。因而此处关门山不是。
2.《辽海古诗征》认为在本溪市。“关门山:在今本溪市东北三十五公里处,两峰东西对峙,中央一溪穿流,形势雄壮。山中溪水纡回,两岸山岩异同,形成一处处大自然中的天然盆景。”(125页)“两峰东西对峙,中央一溪穿流”,形势虽然雄壮,但不符合《关门山》诗描绘的景象。因而此处关门山也不是。
3.《诗中抚顺二千年》认为在抚顺县。“《奉天通志》卷七十五《各县山水》所记:‘关门山,(抚顺城)城南五十里,山势居东南两大山之中,河水北绕而行,故名’”(318页)。指的是抚顺县南部救兵乡已修成关山水库的关门山。此关门山东西两山相距200米,西山为低矮山头,东山南北直延,不符合《关门山》诗描绘的景象。因而此处关门山也不是。
4.《兴京县志》认为在兴京县西北。原文是:
关门山
(地在县境西北,一名关门砬子)
一峰高峙一纾回,古木周遮乱石堆。
云气暗疑双锁合?地形险似五丁开。
此关门山位于今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上夹河镇五龙村沟口,是车辆进入五龙村的唯一孔道。
图1 关门山一带地图
五龙村是个处在龙岗山大山怀抱里的独立的小山村。村庄的东部高峰十花顶海拔953.2米。发源于十花顶南侧的小河西流20公里注入苏子河,名为五龙河。由十花顶下延的南北两条作为村界的山岭向西包出一块盆地之后又紧密相聚,相聚处是一条成Ω状的峡谷。北面的大西山向南伸出一条山脊,山脊终止处是个陡峻的山包,像伸出去的拳头。南面山岭终止处是一面弧形的悬崖,包围着拳头。大砬子垂直而立,最高处达百米,悬崖与拳头之间是峡谷,峡谷最窄处仅62米。五龙河穿峡谷而出,进入五龙村的大车道在峡谷里伴河而行,此峡谷名叫关门山,弧形大砬子叫关门砬子。
图2 登高看关门山
关门山峡谷紧连着又一条约1500米长的峡谷。峡谷两侧悬崖连绵,沟谷曲折。峡谷西起今拦截五龙河的得胜水库大坝,东至马尔墩村的下岗子。下岗子小河沿峡谷西北流,在关门山外注入五龙河。峡谷里的道路是从上夹河去往永陵的必经之路,直到民国时期,峡谷里依然车水马龙。这条路反复涉河,很不好走。关门山就在古道之侧。
今天的这段东南公路经过两道很陡的岭,是用现代机械切岭顶,垫沟谷,达成允许的坡度得以跑汽车。古代车辆上不去,只能沿河而进。
此关门山的形状符合《关门山》诗描绘的景象。王树滋写的关门山就是这。
图3 关门砬子
王树滋沿古道去兴京,为路旁关门山的雄伟壮丽景象所感,于是给这面岌岌可危的大砬子和这条阴暗恐怖的峡谷创作一首既现实又浪漫的诗篇。
伪满时期,修筑从南杂木至新宾的公路,为了避开峡谷反复涉河,另开辟从今得胜水库大坝向东南经今扎喀关雕塑处奔下岗子,古道降为仅五龙沟出入的车道。五十年前修了得胜水库,古道被淹彻底废弃,又切岭填沟修了现在的东南公路。五龙人则沿关门砬子背面山根筑路,横过下岗子河奔东南公路。再后来,又傍东南公路修了高速公路。
图4 关门山与下岗子峡谷
三十年前,为了方便交通,五龙人将手腕处切个豁口,西侧架桥,车辆径直而进,不走关门山了。修这座桥的包工头是五龙人郑继国,所以人称“继国桥”。在修继国桥之前,峡谷是车辆和行人进入五龙沟的必经之途。
关门山地形奇特,曾有文人形容这里像迷宫一样。
有文章认为:“《兴京县志》录此时,作‘暗疑’,误,当为‘暗凝’,暗凝,言状深山云遮晦暗如雾气凝结之象”。认为“云气暗疑双锁合”的“疑”字有误,当为“凝”字。此话不对,原文就是“疑”,“疑双锁合”,双山紧锁,怀疑是不是合在一起了?若真合一起了,那么路也就没了。第一次走关门山的人,都有这个感受。这个“疑双锁合”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疑无路”是一个意思。若改成“凝”,那么行人的体验就被勾销了。
关门砬子实为新宾一景。但随着古道的废弃,它也就鲜为人知了。其实,关门山距东南公路不到1公里,柏油路贯通,外地人若想领略它的风采并不拗脚。
应当说,关门山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笔者关心:届时,别忘了把王树滋的这首诗展示出来。
作者简介
孙相适,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人,1941年生,满族,母亲爱新觉罗氏溥字辈闺秀。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迁居抚顺,专心研究清前史、抚顺地方史和满族姓氏。曾任《清前史研究》刊物执行主编。2014年出版50万字专著《走进满族姓氏》。其散文、诗赋散见于抚顺报刊。
- 上一篇:郭秀江:快递的“便捷”
- 下一篇:郭秀江:岁末感怀
相关文章
-
04-29徐洪:说说航天与“隔离”
-
04-25王尧:“援建三线”大迁徙——长挖英雄史(九)
-
04-25王尧:“援建三线”大迁徙——长挖英雄史(八)
-
04-25王尧:“援建三线”大迁徙——长挖英雄史(七)
-
04-22郭秀江:女宿舍(一)
-
04-22王尧:“援建三线”大迁徙——长挖英雄史(六)
-
04-22王尧:“援建三线”大迁徙——长挖英雄史(五)
-
04-17小楼故事多——记东七路1913纯真咖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