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黄韬:杨靖宇名字初考

2022-05-24 20:33 抚顺七千年 黄韬 1143
  抚顺是杨靖宇将军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他的事迹为无数抗日故事中最为惨烈和悲壮的。杨靖宇,已是抚顺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但杨靖宇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化名,他暂短的一生还曾化名张贯一、乃超、元海、杨占山、杨金志。  杨靖宇,1905年2月13...

  抚顺是杨靖宇将军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他的事迹为无数抗日故事中最为惨烈和悲壮的。杨靖宇,已是抚顺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但杨靖宇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化名,他暂短的一生还曾化名张贯一、乃超、元海、杨占山、杨金志。


黄韬:杨靖宇名字初考 图1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父马绥武原籍沁阳县,父亲马锡铃是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老实、忠厚、善良勤奋的汉族庄稼人,他按照传统辈分习惯给儿子取名顺清。8岁读私塾时,私塾先生依崇尚贤德之意,为顺清取学名马尚德,同时依千里马之意,又为他起了一个表字“骥生”。 

  1920年9月考入确山县立高等小学,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在确山开展农民运动,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1927年6月6日由徐中和、李责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及担任总指挥领导11月1的武装暴动,1928年组建确山县农民游击大队均用这个名字。

  1928年3月中共豫南特委派马尚德以特委特派员身份到信阳开展工作,第一次不用马尚德这个名字,化名周敏。7月13日马尚德担任改组后的中共信阳县委书记,由于他在豫南领导武装斗争影响很大,国民党的重金悬赏周敏、通缉令贴遍豫南的各个角落。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黎光霁建议马尚德换一个名字,他略加思索,决定随母亲张君的姓,表明永远不忘支持自己从事革命工作饱受艰辛的慈母的恩德,并表明自己一生革命到底的信念,化名为“贯一”。1934年初中华苏维埃“二大”选举杨靖宇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会委员时,所用的名字就是张贯一。


黄韬:杨靖宇名字初考 图2


  1929年春党中央派马尚德赴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此间常代表省委到抚顺、本溪、等地巡视工作,7月时任省委书记的刘少奇派杨靖宇任抚顺特支书记,仍然沿用化名张贯一,党内代号大马。从张大庸《铮铮铁骨 耿耿丹心——杨靖宇在狱中斗争纪实》叙邹立孟的回忆即可为证。

  此文写道:1929年夏天,团省委让我到抚顺去考工,以便打入矿区搞工运。团省委组织委员陶惠明带我到抚顺站附近一个闹市场靠北边的一间小屋里见马同志。陶向他传达了省委指示后就回沈阳了。我同马同志在一铺炕上住了七天。由此可见虽然这时已经化名张贯一,工人们已经习惯叫他“山东张”,这时党组织内部还都习惯称马尚德。

  不过此时从他1929年8月30日晚被捕及敌审讯笔录上留下亲笔字迹,及当时日本人控制的《满洲日报》《盛京时报》等报纸纷纷在重要位置刊登了“共党地下首领张贯一在抚顺落网”新闻,可知统治抚顺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已经不知道张贯一既马尚德了。1932年7月12日,满洲省委在哈尔滨南岗召集省委扩大会议,杨靖宇即以名张贯一出席了会议。

  1932年11月2日,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政治上在满表现得最坚决的”张贯一作为省委巡视员到南满地区的磐石、海龙等地检查指导工作。他根据读书时立下的“打倒军阀靖华宇”的志向,取名“靖宇”,从此化名杨靖宇。临行前,交通员到哈尔滨老站送行。开车的铃声响了,交通员拿出一个手绢包,里面一枚阴刻篆文水晶图章(这是有资料记载的第一枚印章),告诉他,从今后名字不再叫张贯一,改叫杨靖宇。此时在当年党的内部文件使用的化名是乃超,1933年2月,杨靖宇曾化名张玉山,化装成赶大车的老板模样,以满洲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到西安煤矿,检查“特支”工作。

  1933年1月25日中共满洲省委致信杨靖宇并转县委及游击队同志,要求磐石县委和游击队的领导者彻底转变盲动冒险攻坚的“左”的路线,坚持发动与领导群众斗争,“把两次事变的教训深入到每个同志与游击队员中”。省委同时指示说:“乃超同志应该部分的时间留磐石工作,以一部分时间指导海龙工作,目前不应回省委”。1933年12月2日写给中共满洲省委的信,仍然用“乃超”这个名字。

  遵照省委的指示在磐石巡视期问,他将报号“五洋”的盘石游击队改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南满第三十二军游击队”,使这支腹背受敌,陷于绝境的队伍又重新打起抗日的红旗,驰聘于杀敌战场,并拉斗争中越战越强、威名远扬,受到南满群众的敬仰和爱戴。许多抗日山林队的首领还把杨靖宇将军称做“南满的马占山”,纷纷慕名前来拜访。由此,“杨占山”一名在盘石一带传描开来。后来杨靖宇将军为弘扬党的抗日队伍的宗旨,改名杨金志,却未能引起重视,没叫响。

  于是,再次改名“杨靖宇”。这个名字不仅比“杨占山”一名响亮动听,而且含有共产党人抗敌御侮、平定天下之意,寓意极为深远。为此,1933年9月18日,在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联的前身)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创建之日,杨靖宇和他的战友李弘海一起,在建军誓师大会上分别郑重宣布易名为“杨靖宇”和“李红光”,表明了一代抗日志士献身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雄心壮志。

  说起为改成“杨靖宇”这个名字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据一些抗联老战士回忆说,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因为活动在吉林磐石的南满游击队原政委叫杨奠坤(杨佐青),他不幸在与日军的一次交火中身负重伤,被转移至哈尔滨治伤。省委决定派马尚德(张贯一)接替杨奠坤的政委职位,由于当时队伍中很多人都是山林武装,有些匪气,而杨奠坤的威望又比较高,中途换将恐怕队伍人员不服,马尚德改成杨靖宇容易给队员一种杨靖宇是杨奠坤兄弟的感觉,不至于影响部队的士气,二是因为先后两任政委都姓杨,周围老百姓不容易感觉到原来的杨政委受伤了,能避免影响他们的抗日情绪。三是因为两任政委都姓杨,日伪军也不容易感觉到游击队换将了,为了迷惑敌人,尽量避免给敌人造成借机增长士气的机会。另外,“靖宇”在朝鲜语(当时队伍中有不少朝鲜族的抗日同志)中还有“驱逐外敌”之意。出于以上这些原因,马尚德做出了改名杨靖宇的决定。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共满洲省委派宣传部长何成湘出席了这次大会。杨靖宇虽未参加会议,但以名张贯一被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杨靖宇的名字首次被外界所闻,是1934年3月23日《盛京日报》上,但是名字为杨雨亭。准确无误的出现在《盛京日报》是1934年11月10日。这时杨靖宇这个的名字,已经威震东北大地。1936年6月30日大篇幅报导杨靖宇


黄韬:杨靖宇名字初考 图3

黄韬:杨靖宇名字初考 图4


  退休前是通化钢铁公司炼结厂的铆工柳明章,招工前是通化县兴林镇的农民。1967年6月的一天,他和同村农民张元冲铲地,捡到铜制印章,上面刻的就是“杨靖宇印”四个大字。


黄韬:杨靖宇名字初考 图5


  1937年中央政治局12月会议上,以杨靖宇名先后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共中央七大准备委员会委员。1938年2月,毛泽东在同合众社记者王公达谈话时就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东三省抗日义勇军确有密切关系,例如有名的义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中共第一次向西方记者提出杨靖宇这个名字。

  1941年10月26日,党中央在不知道杨靖宇已壮烈牺牲的情况下,将他与毛泽东、朱德一起推举为在延安举行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名誉主席团中的3位中共成员。1951年10月和1952年4月,经毛泽东审阅批准,杨靖宇和由他主持开辟的长白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被写入《毛泽东选集》第1、2卷注释。1957年7月15日,朱德为靖宇陵园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革命年代为了工作需要改名字的事情很常见,包括毛主席、周总理都因革命需要而用过化名,但当革命需要过去之后,多数人都会恢复本名。杨靖宇却很特别,他的化名远比本名的传播力更强,杨靖宇的名字就再没有改动。从1933年1月担任南满游击队政委时起,经过抗日战火的锤百炼,这个名字永远印在了史册上、永远留在了人民心中。

  1946年为纪念杨靖宇殉难而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终于找到了杨靖宇将军的遗首,并在将军生前战斗过的地方—通化市的东山上修建起规模宏大的以杨靖宇名字命名的烈士陵园。这是全国最大的个体烈士陵园,全园占地面积2 万平方米。杨靖宇安葬委员会将杨靖宇将军的遗首和遗体分别由哈尔滨和靖宇县运到这里对接。

  1958年2月23日,在杨靖宇将军殉国18周年这天,中共中央在这里隆重举行公祭安葬大会,来自国内外的各界代表和通化市民众万余人参加了大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送了花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崔庸健、金一、金光侠、崔贤也送了花圈。在会场的横幅上写着:“沉痛悼念民族英雄杨靖宇同志”。“民族英雄杨靖宇同志千古”、“民族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等等挽联和题词有很多幅,将军的英名得以褒奖,将军为国为民的英雄事业得以昭告天下。

  文/黄韬 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会会员。

该文章所属专题:黄韬专题

  黄韬,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省散文协会、辽宁省传记学会会员,近年专注清原地区近代史历史研究,有近百篇小文见于报刊及文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