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中国电力建设史上的“首场战役”五〇六工程

2022-07-14 08:48 抚顺七千年 何纯渤 王尚书 2978
  1949年,解放军接收东北时,送电线路的导线像乱发丝,杆塔歪斜,瓷瓶碎裂,在党提出的三年恢复思想指导下,经过几年修复,东北电网基本恢复了。国家工业建设飞速发展,东北地区,尤其是国家重工业基地辽宁电力明显不足,丰满又陆续增加了四台7.25万千瓦机组,急需将电...

中国电力建设史上的“首场战役”五〇六工程 图1


  1949年,解放军接收东北时,送电线路的导线像乱发丝,杆塔歪斜,瓷瓶碎裂,在党提出的三年恢复思想指导下,经过几年修复,东北电网基本恢复了。国家工业建设飞速发展,东北地区,尤其是国家重工业基地辽宁电力明显不足,丰满又陆续增加了四台7.25万千瓦机组,急需将电送出去。


  国家于1952年初下达了“506”工程计划,又叫松李工程,线路北起吉林丰满,南经梅河口、清原、东陵,到达抚顺市郊李石寨,全长369.25公里,是我国第一条22万千伏的输电线路。当时在国际上,只有瑞典建设过38万千伏线路,22万千伏线路仍属先进水平。我国从未干过这样的工程,党和国家对这个工程极为重视,周总理曾说过,中国的第一条22万千伏线路,就是要苦心钻研,细心思考,用心设计,精心施工,保安全,保质,降低造价拿下来。不管哪省、哪市、哪部、哪委都要给“506”开绿灯。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刘澜波同志来到东北电管局,亲自在局长办公室内布置任务。从前期设计到施工以及物资器材设备等,都做了部署,通过两天两夜的辛勤工作,完成了准备工作的计划。当时东电有五位局长,在施工高峰时,专门抽出三位局长。加上基建处处长抓506工程。

  工程开工之前认真落实了准备工作,在人力上刚成立不久的吉林送变电公司二千余名职工全部参加工程建设,还从长春、抚顺、四平、佳木斯、哈尔滨、沈阳、丹东、锦州等电业局抽调了骨干力量,共组成301、302、303、304等四个地区送变电队伍。301队承建李石寨到抚顺段,302队为清原至梅河口段,303是梅河到口前段,304从口前到丰满段。



  



  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事前进行了全员性的培训工作,讲质量课、安全课,重点是实际操作,实验场就设在吉林送变电公司办公楼后面的一块空地上,大家在那里进行立塔架线实习。还在梅河口成立了工程总指挥部宁学增任总指挥,几位东电领导实行分片包干,方深(东电副局长)包301队,李平(东电副局长)包302队,刘秉志(送变电处处长)包303队,何纯渤(东电局长)包304队,后来都分别下到各队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检查工作,随时解决处理问题。

  地方上对工程很支持,铁路专门许可在沿途通讯线路给“506”可以挂机通话使用,使沿线各单位每天通过该线路传递信息,而且工程沿线“506”的建设者们乘火车拿着“506”工程的介绍信到全国各地购买原材料,走到哪里都不讲任何条件给予支持,并保质保量,提前完工。“506”工程所用材料,除释放线夹由苏联供货外,其他全部都是国产的。

  “506”工程是1953年7月15日正式开工的,国家要求1954年3月竣工,工期十分紧迫,工程沿途有百分之六十的山地,还有一些涝洼塘,解放初期运输都是马车、人力,到后期由国家计委拨给20辆汽车。因为沙石、水泥量极大,员工干不过来,就动员沿线百姓,每天漫山遍野都是进行小搬运的运输队,那情形,很像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场面。

  当时广大工人和工程技术员同志们日日夜夜连续作战,艰苦奋斗,为工程服务的精神,至今回忆起来是十分感人的。大家都散住在老乡家中,没有房屋的就住在棚仓里,有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早晨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太阳已落山了还不收工,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活,中午经常只揣几个馒头,带块咸菜当午饭,早晚在老乡家中还要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大家欢欣鼓舞,毫无怨言,都以能干第一条22万千伏输电工程为荣。有的工人感冒发烧,领导动员回家休息,却说啥也不走,认为耽误了工作,对不起党,是很可耻的。为了按期完成任务,广大建设者历尽千辛万苦。有一次,301队正赶上在山顶上打基础,没有水,几个员工往返背上24桶水,两天就把基础干完了。

  还有一次组完塔,差两根角钢便可交工,为了提前工期。两个老工人步行往返数十里地,到灵山塔厂扛回角钢。遇到涝洼地施工难度就更大,赶上泉眼,抽水机也抽不干坑中的水。有个叫卢亮德的同志担任工区主任,是个劳动模范,一次在抚顺挖坑时,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衣服堵住泉眼,一时曾传为佳话。工人们劳动一天十分辛苦,指挥部的领导们经常到各地看望大家,还给一些同志盖好被子,干群关系十分融洽。

  “506”施工的方针是“好、快、省、安全”,以质量为第一位,制定质量标准,要求十分严格。组塔垂直中心线误差不能超过千分之一毫米;放线弛度,导线在早、午、晚膨胀系数之差与对地距离既要符合经济条件,又要符合技术标准;连沙石、水的质量都有严格的标准。这些技术标准、规程、制度都是由工程技术人员管其斌、高学廉、邹一之、孙家福(变电),还有长春电力研究所陈一民所长等同志会同一部分工人,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出来的。

  紧螺丝时,有一种检查工具叫塞尺,只有一毫米厚度,塞进去就是不合格的。放线时,当时没有张牵机,但按要求导线不能挨地,就用人扛着,又名叫“摆长蛇阵耍龙灯”,全线导线竟没有一处发生损伤。为了确保质量,在每项工序开工之前均进行了试点工作,如在303工区搞了基础试点。成功后,召开了各队代表参加的基础施工典型经验现场交流会,将成功的做法推广到各工区,在302、304、301队也分别搞过放线组塔及双角组塔试点。

  工程开始阶段,质量上也曾发生一些问题,工程指挥部及时召开会议,研究了措施办法,最后全线停工,强化质量意识,组织大家参观了一个不合格的基础,然后进行讨论,各级领导和群众都深刻地批判了自己过去忽视质量的错误思想。东北电管局针对一些问题也及时做出指示,而且提得很具体,如建立专人检查及三级责任制度等,燃料工业部也常派员到工地检查,对当时的工作确实起到指导作用。那以后,严格实行了责任制,每道工序下来都由施工人员签字盖章,并且进行自检,指挥部、甲方三级检查,使质量观念深人人心。

  过去木工组在立无筋基础时,认为把四块板合起来就行,通过质量教育,他们工作起来比安窗户都细心。这样使施工质量得到了可靠保证。

  因此“506”工程从投产到现在为止,从未发生过断线倒塔事故(丰满出口倒塔原因是浮冻过重,超过设计标准),始终安全进行。

  由于以前没干过22万千伏线路,技术上只能摸索着干,工程中注意推广典型经验,304队柴庭存班组创造了“井”字线垂直找正法,由有关部门肯定后,及时进行了推广,促进了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这个班组后来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中共吉林省委的嘉奖。

  还有用卷扬机运沙石,两条腿同进组装等都是那时总结推广的内容。施工时树立了一些典型人物,如铁塔大王乔学亮,他最拿手的技术便是用眼看四条塔腿的操平情况,误差不超过两毫米,在一些跨江的关键部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506”施工阶段贯穿了竞赛活动,都是针对一些关键作业难点问题开展的攻关竞赛,班与班、组与组、工区与工区、队与队,四个队联合起来与变电所之间均展开竞赛,气氛非常热烈。设立了光荣旗,每三天进行一次评比,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谁也不甘落后。对优胜单位,大家也很佩服,敲锣打鼓为他们送喜报,东电还常派人送去鸡、猪等慰问品。竞赛中很多班组把得来的红旗插在施工现场或铁塔上,喊出了“红旗插在哪里,我们就干在哪里”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鼓舞下,“506”的建设者们经常冒着风雪夜以继日地和困难搏斗,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通过广大送变电职工艰苦奋斗,忘我劳动,1954年1月23日,“506”工程全线竣工了!整个工程仅用了6个月零8天的时间,按国家要求提前工期67天。1954年1月26日,该工程移交甲方并网,输电正式投人运行。苏联《真理报》在头版二条作了详细报道,其中以苏联卫国战争期间60公里22万千伏线路用两年半时间建成为例,对比说明了我们“506”工程建设速度之快。

  一位苏联专家在“506”工程施工阶段来到指挥部,要求到工地看看建设情况,他曾问一个姓孙的十六岁的学徒工:“你到工地多久了?”“三个月了。”“干什么呢?”“学组塔。”“你四十岁时一定能干上五十万线路。”那位专家口气十分肯定地说。这话果然被他言中了。

  “506”工程培养了一支有丰富经验的送电队伍,造就了一批难得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积累了系统

  的施工资料。工程结束后,有千余人后来都输送到祖国各地,像种子一样在那里开花结果,成为送电建设的骨干力量,为全国送变电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国家1972年建成了33万千伏刘天关超高压输电线路,1982年便建成了平武50万千伏线路。都发挥了主导的基础作用,更发挥了发展新标准、新技术的作用!

  “506”工程建成投产后,我们在抚顺召开了竣工大会,老班长、模范干部一千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央燃料工业部部长程明升亲自参加了庆祝会,国务院也专门发了贺电,还请京剧团唱了三天戏,会上为模范人物颁发了奖品、纪念章,会议隆重热烈。

  “506”工程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群众的智慧,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建造的,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硕果,其建设速度惊人,质量十分优异,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它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这一辉煌业绩必将永远载人史册,并激励着后人去奋发图强,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