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7)
鲁迅
在1930年中的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对教师夫妻拜访了我,并提了两个请求:其一,让我为一个新的刊物《大道》提供有关印度的文章和资金——这个杂志是献给那些被压迫的亚洲人民的;其二,租一间可以举办招待会和宴会的小餐馆来庆祝鲁迅的五十岁生日。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被一些中国人称做中国的“高尔基”,但是在我看来,他实际上是中国的伏尔泰。
第一个请求我愉快地接受了,但是第二个却是充满了危险,因为被邀请的一百多人都是“危险思想份子”的代表。我的朋友向我保证,所有被邀请的客人都是口头邀请,而且发誓保持安静;而且所有通向这个餐馆的十字路口都会有“岗哨”。
在生日庆典的那天下午,我和我的两个朋友站在法租界的一间德国小餐馆的花园门口。从我们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客人们走过的长长的街道。在我面前的十字路口,我可以看到一位穿着长袍的中国人在等车,旁边的台阶上坐着另一位中国人。
鲁迅带着他的妻子和儿子早早地到了,而我是第一次见到他。在我以后的在中国度过的岁月里,他成了一个对我影响至深的人物。他矮小而瘦弱,穿着乳白色的丝织长袍,脚上穿着软底中国鞋。他没有戴帽子,头上的短发象刷子一样耸立着。从他的脸上来看象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然而留在我脑海里的却是我所看到的那张最富有表情的脸庞。一种鲜活的智慧和思想从这张脸上流露出来。他不会说英语,但是德语却相当不错,因此我们用德语交谈。他的举止、言词、他的每一个手势都散发着难以言传的协调和完美的人格魅力。我突然感觉自己象一个笨蛋一样笨拙和令人讨厌。
几乎是一会儿,客人们就陆陆续续地到了,鲁迅走回了花园。我不停地跑过去看他,被他那打着手势的细长的手给吸引住了。
当客人走过,我的两位朋友给我指点着,他们中有作家、艺术家、教授、学生、演员、记者、学者,甚至是两个贵族。贵族们到这来不是因为他们与鲁迅有同样的信仰,而是被他的正直、勇气和学识所折服。
上一页 1 |
- 上一篇:史沫特莱:抚顺矿工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 下一篇: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6)
相关文章
-
02-22明帝边臣,都督后裔(四)
-
02-22明帝边臣,都督后裔(三)
-
02-22明帝边臣,都督后裔(二)
-
02-22明帝边臣,都督后裔(一)
-
10-13安东都护的选任及其所反映出的统治原则
-
10-13历任安东都护考略
-
10-13安东都护府沿革及辖境
-
09-28“大明奴儿干都指挥使司”银质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