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相适:王树滋诗《赴滩洲作》欣赏
2022-09-02 07:53 抚顺七千年 孙相适
1115
生活在清朝后期的文人王树滋隐居在今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的阿尔当村,滩洲是王氏祖茔所在,今属清原县红透山镇。王树滋可能是赴滩洲祭祖,一路有感而发写下一首七言古体诗: 赴滩洲作 (地在兴京县城西北百一十里)&emsp...
生活在清朝后期的文人王树滋隐居在今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的阿尔当村,滩洲是王氏祖茔所在,今属清原县红透山镇。王树滋可能是赴滩洲祭祖,一路有感而发写下一首七言古体诗:
赴滩洲作
(地在兴京县城西北百一十里)
一带疏林碎石间,小溪曲折路弯还。
车帘高卷车箱隐,饱看烟螺十里山。
图1《兴京县志》截图
诗人感慨的路段是从红透山镇苍石西侧的小西堡开始,经王家大沟南,到滩洲南沟,长约十一二里。
从滩洲南沟继续向西过榔头沟东岭到达新宾县的南杂木。而从滩洲南沟离开大道向北出沟就是滩洲了。我们坐火车由南杂木向东穿过一条隧道,出了隧道的村庄就是滩洲村。滩洲在浑河的南岸。
这段古道,在修了浑河北岸的202线之后降为乡间车道,现在被宽阔的高速公路所穿过。在修高速之前,古道容貌很清晰。
图2 小车子 采自佟悦著《关东旧风俗》
王树滋去滩洲,坐带蓬的小车子,有赶车的,觉得这段路风光别有韵味,遂写下这首《赴滩洲作》。我们来欣赏这首诗:
从小西堡至滩洲南沟的古道横越四条南北向小山岗,山间数条小溪在沟谷里曲曲弯弯向北奔流,古道像等高线一样随着山势弯曲延伸,沿路突起数个山包都形圆如螺,很是别致。诗人将车帘高卷,饱览这一路在疏林掩映下时隐时现的如画美景。
浅显如话的小诗如实地展现了沿途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喜爱大自然的愉悦心情。
有文人在讲析这首诗时,认为“车箱隐”的“隐”字应为“稳”字:“此句原作隐字,当属录者误写。因作者诗中境界是坐在车上卷帘饱看山色,人在车箱之中。箱不能隐。稳,则无震荡惊扰,正宜安坐饱看。”其实,录者没错,原文就是“隐”。刊载此诗的《兴京县志》最后有《刊误表》,如卷十四第五十九页,“人立夏田精绿野”的“精”改为“耕”,但没有对“隐”的刊误,说明没有写错。
上文说过,这十里山路横越四条南北向小山岗,山岗间的沟谷向北张开,车道几次成向南弯曲的弧状(路弯还),车中人的视野时而局促,时而开阔,再加上路边时而有树,时而没树(疏林),所以诗人眼中的景象是时隐时现的。“车帘高卷车箱隐”,表面说车厢隐没,实际是说车箱外面的景象时隐时现,这是很有意境的。假如改为“车帘高卷车箱稳”,强调“稳”字,那么窗外的画面就平淡多了,再说与第一句的“碎石”也矛盾。
现在,这首诗由英武先生书成条幅,镌刻在抚顺高尔山寺院旁边的碑廊里,让广大游人得以感受这位隐士的熠熠文采。不过英先生采纳了“车厢稳”之说,将“隐”写成“稳”,又误将“赴滩洲作”的“赴”写成“过”(繁体過的草书)。不好意思,写错两个字。
依山傍水、铁路斜穿的滩洲村因为有了王树滋这首诗而为文人所乐道。 (作于2022.9.2)
赴滩洲作
(地在兴京县城西北百一十里)
一带疏林碎石间,小溪曲折路弯还。
车帘高卷车箱隐,饱看烟螺十里山。
图1《兴京县志》截图
诗人感慨的路段是从红透山镇苍石西侧的小西堡开始,经王家大沟南,到滩洲南沟,长约十一二里。
从滩洲南沟继续向西过榔头沟东岭到达新宾县的南杂木。而从滩洲南沟离开大道向北出沟就是滩洲了。我们坐火车由南杂木向东穿过一条隧道,出了隧道的村庄就是滩洲村。滩洲在浑河的南岸。
这段古道,在修了浑河北岸的202线之后降为乡间车道,现在被宽阔的高速公路所穿过。在修高速之前,古道容貌很清晰。
图2 小车子 采自佟悦著《关东旧风俗》
王树滋去滩洲,坐带蓬的小车子,有赶车的,觉得这段路风光别有韵味,遂写下这首《赴滩洲作》。我们来欣赏这首诗:
从小西堡至滩洲南沟的古道横越四条南北向小山岗,山间数条小溪在沟谷里曲曲弯弯向北奔流,古道像等高线一样随着山势弯曲延伸,沿路突起数个山包都形圆如螺,很是别致。诗人将车帘高卷,饱览这一路在疏林掩映下时隐时现的如画美景。
浅显如话的小诗如实地展现了沿途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喜爱大自然的愉悦心情。
有文人在讲析这首诗时,认为“车箱隐”的“隐”字应为“稳”字:“此句原作隐字,当属录者误写。因作者诗中境界是坐在车上卷帘饱看山色,人在车箱之中。箱不能隐。稳,则无震荡惊扰,正宜安坐饱看。”其实,录者没错,原文就是“隐”。刊载此诗的《兴京县志》最后有《刊误表》,如卷十四第五十九页,“人立夏田精绿野”的“精”改为“耕”,但没有对“隐”的刊误,说明没有写错。
上文说过,这十里山路横越四条南北向小山岗,山岗间的沟谷向北张开,车道几次成向南弯曲的弧状(路弯还),车中人的视野时而局促,时而开阔,再加上路边时而有树,时而没树(疏林),所以诗人眼中的景象是时隐时现的。“车帘高卷车箱隐”,表面说车厢隐没,实际是说车箱外面的景象时隐时现,这是很有意境的。假如改为“车帘高卷车箱稳”,强调“稳”字,那么窗外的画面就平淡多了,再说与第一句的“碎石”也矛盾。
现在,这首诗由英武先生书成条幅,镌刻在抚顺高尔山寺院旁边的碑廊里,让广大游人得以感受这位隐士的熠熠文采。不过英先生采纳了“车厢稳”之说,将“隐”写成“稳”,又误将“赴滩洲作”的“赴”写成“过”(繁体過的草书)。不好意思,写错两个字。
图3 高尔山碑廊 孙相适摄
依山傍水、铁路斜穿的滩洲村因为有了王树滋这首诗而为文人所乐道。 (作于2022.9.2)
该文章所属专题:孙相适专栏
作者简介
孙相适,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人,1941年生,满族,母亲爱新觉罗氏溥字辈闺秀。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迁居抚顺,专心研究清前史、抚顺地方史和满族姓氏。曾任《清前史研究》刊物执行主编。2014年出版50万字专著《走进满族姓氏》。其散文、诗赋散见于抚顺报刊。
- 上一篇:抚顺文化的特色
- 下一篇:孙相适:阿尔当的骄傲
相关文章
-
08-30康熙第二次东巡相关资料
-
08-30康熙第二次东巡穿越铁岭东部山区路线考
-
08-26孙相适:阿尔当的骄傲
-
08-25“阜新”地名由来
-
08-25王尧:我陪母亲理发
-
08-20孙相适:王朝幹、王树滋人物钩沉
-
08-19郭秀江:父亲的烟斗
-
08-12刘明扬:少年纪事之捡松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