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古迹遗存

古迹遗存

徐洪:聊聊巴都里

2022-10-22 18:19 抚顺七千年 徐洪 1503
  出抚顺市区沿沈通线南行距台沟村三里、大伙房水库西侧500米,有个碑碣沟墓地(图一)。现有古墓碑三通坐北朝南一字排列,居中一碑便是前清顺治十五年(1658)为后金开国重臣巴都里敕建的墓碑。  巴都里,也作把都里、巴笃理,满洲镶蓝旗人。马察...
  出抚顺市区沿沈通线南行距台沟村三里、大伙房水库西侧500米,有个碑碣沟墓地(图一)。现有古墓碑三通坐北朝南一字排列,居中一碑便是前清顺治十五年(1658)为后金开国重臣巴都里敕建的墓碑。

  巴都里,也作把都里、巴笃理,满洲镶蓝旗人。马察(满语小根菜,地名今吉林集安)人,生年不详。满清“佟半朝”先祖巴虎特克慎(佟满只)三子额和礼图墨图后裔,与佟国维、扈尔汉是同宗堂亲。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岳父佟佳氏塔本巴彦是巴都里未出五服的本家爷爷。按照辈分巴都里叫佟佳氏哈哈纳札青(努尔哈赤的原配夫人)姑母,故称努尔哈赤为姑父。

徐洪:聊聊巴都里 图1

【图一】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后金建元天命,巴都里带三个弟弟率属辖500户投奔姑父努尔哈赤。当时按照“八旗制度”每300户为一牛录、五牛录设一甲喇,五甲喇设一固山。每个固山为一旗,分别用不同的旗色加以区分,共设正、镶八旗。努尔哈赤将巴都里带来的500户编为二个牛录,由巴都里与其大弟弟蒙阿图分管,隶属正白旗。此前不久的费英东(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也是率500户投奔努尔哈赤的。

  后金建国之初,设理证听讼大臣5人,习称“开国五大臣”。下设扎尔固齐(蒙古语,理事官)10人辅佐大臣理事。由于巴都里聪明很有才干,努尔哈赤任命他为扎尔固齐。天命十年(1625),巴都里随从五皇子莽古尔泰(皇太极异母兄)攻克旅顺,显露出突出他的军事才能。

  天命十一年(1626),明将毛文龙遣兵夜袭后金萨尔浒城,守城旗兵居高临下炮矢齐发,明兵久攻不下退而结营。巴都里瞅准战机,率旗兵出城自山而下,大呼杀入敌营,明兵招架不住弃营而逃。巴都里率旗兵乘胜追击,斩敌兵二百余首级,赢得努尔哈赤的夸奖。

  后金天聪三年(1629),巴都里奉命率部进军河北。在他的率领下,勇猛的旗兵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举攻克河北遵化。战后天聪汗皇太极亲酌金卮慰劳,并晋升巴都里为二等参将(游击)。该宗史实在《满文老档•博格达彻辰汗篇》第十九册有记载:“天聪三年(1629年)十一月初八日,汗颁谕曰:因克遵化城,自固山额真、甲喇额真及登城士卒,俱以次赏赍。……巴都里指挥本旗兵攻战有方,擢三等游击为二等游击,汗亲酌以金卮,赏缎五。”

  天聪四年(1630),巴都里随皇太极、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侄、舒尔哈齐第六子)再次出征河北。攻克永平城后,明将刘兴祚弃城逃往太平镇,皇太极命巴都里配合济尔哈朗、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前往追捕,追至山海关将其斩杀。之后命阿敏(努尔哈赤侄、舒尔哈齐次子)和巴都里镇守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不料遭到明兵的强力反击,阿敏力不能支弃城而还,结果因之获罪,加上其他缘由被囚禁十年而终。而巴都里则英勇奋战,杀敌无数拼死突围,没有受到处分。


徐洪:聊聊巴都里 图2

【图二】


  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根据巴都里历次征战的表现,任命他为礼部承政。礼部承政是仅次于贝勒(皇室第三级爵位)的大员。据《清史稿》记载,巴都里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的礼部承政,主管后金国的教育和外交等事务。巴都里履职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业绩突出口碑良好。

  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再次统军伐明。一举克遵化、破通州,攻陷城池台堡50余座,直逼延庆、保安,威胁京城。因巴都里在征战中克城有功,被授为二等都尉礼部尚书兼都统议政大臣。

  此后不久,在进攻山西大同时,皇太极命巴都里与阿巴泰取灵丘县王家庄。巴都里受命督军攻堡,身先士卒受重伤,仍继续冲锋。不幸因身中流矢而阵亡,捐躯沙场。

  皇太极闻讯后悲极泣下:“此朕旧臣,转战数十年,效命疆场,深可惜也!”于是恤赠巴都里为三等副将,通告之各旗官兵及所辖民众。

  到了顺治十五年(1658),当朝福临皇帝追授三等副将巴都里“敏壮”谥号,并下旨为其立碑于辽东抚顺。墓碑通体用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通高3.6米(图二)。碑首浮雕对称云龙,中间篆刻左满文、右汉文“敕建”二字。碑身高2.7米、宽0.99米,正面周边饰以浮雕花纹和二龙戏珠图案,正中雕刻顺治皇帝亲自撰写的碑文。碑文铭记着逝者的功勋评价、立碑说明等。为汉满合璧竖行右读阴刻,其中满文51列、汉文共8列,可辨识汉字226字、损毁25字,合计应该为251字(图三)。特将汉字碑文抄录如下:                

徐洪:聊聊巴都里 图3

【图三】


  “固山额真三等阿达哈哈番谥敏壮把都里碑文   

  朕惟国家开创大业,必有英贤佐命,建立鸿勋。生■显秩崇阶,振戚德于天下;殒亦荣名美谥,传x烈于后昆。此录故旧之深恩,劝忠臣之巨典也。缅惟我太祖、太宗时旧臣,推诚宣力,矢志服勒,贞心亮节,屹然不磨。朕岂能已于追念也哉?尔把都里,以办事有能,授三等阿达哈哈番。尔能益励忠诚,称乃厥职,同山■贾。尔虎气效力行同,勒劳茂著。后从征大同,攻蒋家庄城时,尔御敌冲锋,捐躯报国,可谓始终尽瘁者矣。今追述往事,珍念前勋,■■有功,死于原野,溢曰敏壮,以垂不朽。特命勒诸贞珉,光及泉壤,用昭■故旧不遗之至意云尔。

  顺治十五年二月十七日”(■为缺损文字)。

  据笔者专赴碑碣沟墓地踏查发现,三碑之中间的巴都里墓碑保存最好,仅碑座的赑屃头被砸掉不见,碑面有些许残破、个别文字缺损,但总体形状基本完整,依然挺立于山脚荒野。相比之下东面向水库一侧,康熙八年(1669年)为护军统领雅士塔树立的墓碑,虽晚立13年,但碑头断掉不知去向,碑基座坏损严重,碑面字迹也是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更为严重的是西侧靠沟里的施更碑,这是雍正四年(1726),为一等侍卫光禄大夫施更树立的。该碑体型略小于其它两碑,但碑身早已与基座、碑额分离,并从中部折断为两段,横卧半埋于草土中,任由风雨侵蚀(图四)。朝上一面透过覆盖其上的透明塑料护板,依稀显露出“雍正四年”字样,其状惨不忍睹。

徐洪:聊聊巴都里 图4

【图四】


  这三尊东西相距约50米的墓碑,为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所立。这个时期正值满清国泰民安的盛世,具备了为大清开基功臣大兴土木、修墓立碑的条件。但像巴都里墓碑这样奉旨敕建的不会很多,足以彰显出逝者的身份与地位。

  后世关于巴都里的文献记载不多,仅在一些满文老档中查到只言片语。如康熙四子胤禛继位的第二年——雍正二年(1724),便下旨于皇城崇文门内修建“昭忠祠”,以表奖太祖创业以来的忠勋,三等都统巴都里名列靠前。“东次龛祀安北将军佟国纲,一等公佟养正、达福、西哈,一等侯马得功,一等伯巴什太,都统宜理布、巴都里,议政大臣程尼……”(《清史稿•志六十二》)。而此时距巴都里战死,已经过去整整90年了!可见他在几代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迄今360多年的巴都里墓碑,是除新宾清永陵碑亭以外,抚顺境内现存最早的古墓碑。然而当年巴都里随主征战中原,卒于他乡,为何最终立碑于此地?尘封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又为何终无后嗣祭扫之迹象,任其曝之荒郊野外?这些厚重的文史课题,对研究抚顺满清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对抚顺这一特有的、十分宝贵的文物资源,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去发掘、考证和利用。起码可以开发一处独特的旅游景点,否则是对抚顺宝贵文 史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历史与后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借此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抢救性做好巴都里墓碑的保护、发掘和利用工作。

  [感谢好友王琦(松斋逸士)提供资料图片]


该文章所属专题:徐洪专栏

      徐洪,(1956-2023)  原中共抚顺县委党校副校长。现任抚顺市关工委报告团副团长、市邮协秘书长、市作协纪实委副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任等。1980年起在省内外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现为辽宁省作家、集邮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