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尉常荣:抗日英雄周建华传略(六)

2023-02-03 17:07 抚顺七千年 尉常荣 1140
  抗联三师的政委  周建华离开清原后,被调到一军二师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4月30日,杨靖宇在本溪县赛马山区梨树甸子大东沟的石门地方,取得击溃汉奸邵本良指挥的伪军千人胜利后,于5月11日在长岭子召开第三师全体50...
  抗联三师的政委

  周建华离开清原后,被调到一军二师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4月30日,杨靖宇在本溪县赛马山区梨树甸子大东沟的石门地方,取得击溃汉奸邵本良指挥的伪军千人胜利后,于5月11日在长岭子召开第三师全体500人和附近群众700多人参加的军民祝捷大会。会上杨司令正式宣告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成立,任命王仁斋为师长,周建华为政委,杨俊恒为参谋长,柳万熙为政治部主任。这个师是由军部教导团、一师五团的两个连和地方游击大队合编而成的,计有300余人。

  三师成立后,以兴京、清原、抚顺三县为主要活动区域,也到桓仁、柳河、西丰、开原、铁岭等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活动。6月,三师从兴京岔路子出发向抚顺挺进,途中收编了程国钧率领的抗日山林队。7月间,王仁斋率部和抗日军苏子余部配合攻打了上哈达,继而袭击了抚顺市东部搭连嘴子和清原南杂木的伪军。不久,三师部队潜入老虎台沟里,打开日伪仓库,把一些物资分给附近群众,还进行了抗日宣传,打击了敌人,鼓舞了群众的抗日热情。

  7月7日傍晚,南满、东满党的领导人和第一、第二军高级干部会议,史称“河里会议”召开,会议经讨论决定:东南满党的组织合组为南满省委。第一、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魏拯民任省委书记,杨靖宇任第一路军总司令、政委兼第一军总司令。会议决定抗联一军的一、三师和抗联二师一部向辽南、辽西和热河一带挺进,与那里的抗日武装会合,以便联合作战,向关内发展,打通和党中央的直接联系。

  河里会议结束后,三师由新宾向西转移,王仁斋带领一支队伍奔向抚顺,周建华带领一支队伍奔向清原、西丰和开原。周建华带领的队伍有70多人,服装整齐,武器比较精良,配备两挺机枪,其中包括一挺歪把子。每到一地,他都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发动和领导群众进行斗争。经过艰苦的努力,他在这三个县一些山区,建立了红色游击区,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1936年春,他在开原县杨木林子南山(亦称常家炉)、高山沟里、湾龙背沟丁家街、尖山子西南沟一带开辟了红色游击区。这个地方岗峦起伏,林木丛生,又离警察署较远,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周建华在这里打了不少胜仗。一次,他在老龙头下边设埋伏,一举击毁敌人一台汽车,击毙日本人武岛,给了敌人以有力的打击。

  三师在清原、西丰和开原一带活动,纪律严明,从不侵犯群众的利益,每次出发前,战土们离开后,周建华都到各家看看,向群众辞别,一旦发现被战士们损坏的东西或借了没还的,他都按价付钱。1936年夏天,周建华率部在清原活动的时,因青黄不接,粮食紧张,有时不得不啃青苞米。周建华要求全体指战员,吃前一定要同群众商量,并按价付钱。一次,三师部队走到清原县城东南南泊子一块苞米地边,想买一些青苞米吃,但地的主人不在,等了一阵子也没回来,如果再等,行动就要受影响,于是大家就一齐动手掰170穗煮吃了。吃完后,周建华把杨秘书等9个人留下来等主人回来付钱。

  时过不久,地的主人回来了,他看到杨秘书就打招呼,原来他叫徐恩荣,认识杨秘书,他们俩都是清原人,徐恩荣听说杨秘书他们是专等给他付钱的,非常感动,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好军队。他急子弟兵之所急,立即走家串户,给驻扎在老龙岗的部队先后买了9斗小米。后来部队转移到玉花园,他又给买了3斗小米和胶鞋、手电筒等用品支援部队。

  1936年11月20日,周建华等三师领导在“桓兴本边区”外三堡的荒山嘴子密营,参加了杨靖宇召开的第一军党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第三师组建骑兵部队,趁冬季辽河封冻时节,采用骑兵突击战术进行西征,跨过辽河,挺进到辽西和热河地区,最终目标是进入长城一线,找到中央红军先遣部队接上头,取得联系。

  干部会议结束后,周建华和三师的其他领导立即返回部队,对西征作了部署。然后他们分头进行工作,很快地把骑兵队伍建立起来了。经过半个月时间的充分准备一切就绪后,周建华王仁斋率领三师骑兵队,从新宾出发进行西征。西征路途遥远,异常艰苦,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由于政治工作开展得非常活跃,队伍的士气高涨,斗志旺盛。西征军昼伏夜行,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路经清原、铁岭,跨越南满铁路,到达辽河东岸铁岭县石佛寺三面船渡口。因气候反常,虽是隆冬时节,辽河还没有封冻,河两岸又有敌人把守,又没有船,不能渡越,情况十分紧急。鉴于此,周建华等一师领导研究决定,立即回师东返,摆脱敌人。于是,周建华王仁斋调转马头,带领骑兵队冲过敌人的层层阻拦,很快地到达清原县沙河子。这时,三师人员损失过半,仅有百人左右。

  三师进行的西征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它是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行动,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西征军象一把锋利的钢刀,直插敌人的心腹地区,给了敌人以有力的打击。西征在广阔的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给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广大民众带来了希望,人们听到抗联西征的消息,奔走相告:“杨靖宇要进关了!” “红军快打到奉天附近了!”

  1937年2月15日,杨靖宇在富尔江老砬子顶和西古城子间的江湾岩洞,会见了第三师参谋长杨俊恒,在听了他关于第三师西征情况的报告后,拿出一份拟就的第三师整训计划和亲笔信,让他交给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并指出:“可结合实际施行,要接受失败的教训。你们三师要有鲤鱼跳龙门的精神,一跳不成再跳!”要求三师在条件具备时继续进行西征。

  三师部队返回后,就在清原沙河子“密营”休整,进行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周建华重点抓政治训练,他建立了严密而系统的学习、会议等制度,按时召开学习讨论会,党团员生活会、群众座谈会、士兵委员会,有时召开诉苦会,进行政治教育,激发全体指战员的政治热情,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和理论水平。起初他组织干部和战士总结西征的经验教训,后来组织大家学习党的文件和马列著作。

  通过休整和训练,三师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指战员们各个精神抖擞,阴历年过后,他们便在周建华王仁斋的带领下,投入了新的战斗。这时三师改称三大队,王仁斋称为王司令。周建华王仁斋接受了抗日军首领“金三好” (李秀廷)的要求,将他的队伍改编为四个中队,直属三师领导,并任命他为大队副司令,协助司令王仁斋。金三好对清原非常熟悉,在他的帮助下,周建华王仁斋带领三师转战清原各地,打击日伪军,赢得了阿尔当、北三家子和南三家砬子山等战斗的胜利。砬子山战斗结束后,三师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周建华带领一支80余人的队伍向西丰、开原等地挺进。(待续)

该文章所属专题:尉常荣专题


尉常荣

       尉常荣,中共党员,曾任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1982年,著《中共抚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抚顺特支》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编撰《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并出版发行。后陆续出版专著《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辽东英烈》,译著《抚顺史话》(日译汉),主编出版了3卷《抚顺市志》

 

>>> 延伸阅读:尉常荣先生编著的《抗联一军英烈》一书出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