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常荣:抗日英雄杨俊恒传略(二)
2023-02-24 17:21 抚顺七千年 尉常荣
170
智勇兼备建功业 几度升迁担重任 1933年9月14日,苏剑飞率领800人的队伍,在磐石和桦甸两县交界的发别沟大西南岔待命,等候宣传主任刘三春向杨靖宇请示是否让他的队伍加入人民革命军的音信。这时正值杨靖宇组建独立师感到兵源不足之时,他们...
智勇兼备建功业 几度升迁担重任
1933年9月14日,苏剑飞率领800人的队伍,在磐石和桦甸两县交界的发别沟大西南岔待命,等候宣传主任刘三春向杨靖宇请示是否让他的队伍加入人民革命军的音信。这时正值杨靖宇组建独立师感到兵源不足之时,他们听了刘三春的报告感到喜出望外,经和省委常委金伯阳商量决定后,他立即带领曹国安、宋铁岩等人骑马赶到“苏营”驻地,会见了苏剑飞,热烈欢迎他率领部队投奔人民革命军。经会商决定吸收他的部队中450人,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南满游击队第一大队,任命苏剑飞为大队长,刘三春为政治委员,原尉级军官杨俊恒为第一中队队长。
这是杨俊恒第一次见到杨靖宇,他看到这位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高大魁伟,气宇轩昂,令人肃然起敬,感到在他的麾下非常自豪。杨靖宇独具慧眼,善于识别人才,他见杨俊恒高大伟岸,英姿勃发,神采奕奕。听苏剑飞、刘三春简短对他的介绍,感到这位年轻军官谈吐不俗,超群出众,是个优秀的军事人才,让他十分喜爱、重视。
杨靖宇十分重视南满游击队第一大队,于1933年10月末派独立师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到这个大队兼任政治委员,调刘三春专任师部宣传主任。宋铁岩到南满游击队第一大队后,有多名官兵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深入开展政治工作,统战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他给党外积极分子上党课,介绍党的性质、任务和奋斗目的目标,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如何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大家听了深受教育,政治觉悟迅速提高。经过考察、了解和培养苏建飞、杨俊恒于1934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11月5日,金伯阳、杨靖宇在辉南县石道河子大场院地方召开南满党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作出三项决议,其中两项决议是军事斗争和群众运动要相结合;在扩大游击区的同时要扩大红军队伍。会议结束后,杨靖宇即派第三团政委曹国安率领一小股部队去那尔轰,带动苏剑飞率领的游击大队在那尔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群众抗日活动。密切配合濛江县支部发展党团组织,在那尔轰创建抗日根据地。
杨俊恒得知要在濛江、桦甸交界方圆几百里的深山密林中创建抗日根据地非常高兴、拥护,他深刻地认识到1933年8月后“苏营”在柳河县深山老林中转悠,得不到群众的支持,给养经常断绝,与敌交战经常失利,苦不堪言,就是因为没建立根据地。
根据地是军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大本营,有了根据地才能坚持和日伪军进行卓有成效的斗争。到那尔轰以后,他看到这里山岭重叠,崖高林密,地势险峻,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是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农业比较发达,粮食可以自给自足,确实是建设根据地理想的地方。他非常满意,积极协助宋铁岩、苏剑飞在这个地方开展工作。这里有个联庄会,有50多名青壮年组成,颇有战斗力,名声在外,其武器和弹药是由村民出资购置的,其任务就是防范土匪,保护村子平安。杨俊恒协助宋铁岩、苏剑飞做联庄会的工作,争取把他们吸收到游击队里来。
当他们和庄联会头目会面时,首领说:“这个地方土匪多,日本鬼子不来,我们建立武装就是为了防土匪,保家乡。”杨俊恒他们就和首领摆事实,讲道理,说保家和卫国的关系。对他说“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日本侵略者要侵占全中国,这个地方不能幸免。”头领听了深受启发和教育,答应参加游击队,被编为第四游击队。
不久,一直200多人的日伪讨伐队向那尔轰扑来,苏剑飞得到情报后,把第四游击队作为主力抗击日伪军,结果给敌人以重创,两个日本军官带伤逃跑。这一仗使联庄会的首领和群众深刻认识到保家和卫国的关系,此后更加积极地参加抗日战斗,成为一支抗日救国的武装。在此基础上,杨俊恒协助宋铁岩、苏剑飞深入地发动和组织群众,组建了党团组织、农民协会、抗日救国会、妇女会和儿童团。杨靖宇到第一游击队驻地后,听到和看到他们取得的丰硕战果非常高兴,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为创建那尔轰抗日根据地,抗日救国多做贡献。(待续)
1933年9月14日,苏剑飞率领800人的队伍,在磐石和桦甸两县交界的发别沟大西南岔待命,等候宣传主任刘三春向杨靖宇请示是否让他的队伍加入人民革命军的音信。这时正值杨靖宇组建独立师感到兵源不足之时,他们听了刘三春的报告感到喜出望外,经和省委常委金伯阳商量决定后,他立即带领曹国安、宋铁岩等人骑马赶到“苏营”驻地,会见了苏剑飞,热烈欢迎他率领部队投奔人民革命军。经会商决定吸收他的部队中450人,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南满游击队第一大队,任命苏剑飞为大队长,刘三春为政治委员,原尉级军官杨俊恒为第一中队队长。
这是杨俊恒第一次见到杨靖宇,他看到这位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高大魁伟,气宇轩昂,令人肃然起敬,感到在他的麾下非常自豪。杨靖宇独具慧眼,善于识别人才,他见杨俊恒高大伟岸,英姿勃发,神采奕奕。听苏剑飞、刘三春简短对他的介绍,感到这位年轻军官谈吐不俗,超群出众,是个优秀的军事人才,让他十分喜爱、重视。
杨靖宇十分重视南满游击队第一大队,于1933年10月末派独立师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到这个大队兼任政治委员,调刘三春专任师部宣传主任。宋铁岩到南满游击队第一大队后,有多名官兵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深入开展政治工作,统战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他给党外积极分子上党课,介绍党的性质、任务和奋斗目的目标,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如何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大家听了深受教育,政治觉悟迅速提高。经过考察、了解和培养苏建飞、杨俊恒于1934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11月5日,金伯阳、杨靖宇在辉南县石道河子大场院地方召开南满党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作出三项决议,其中两项决议是军事斗争和群众运动要相结合;在扩大游击区的同时要扩大红军队伍。会议结束后,杨靖宇即派第三团政委曹国安率领一小股部队去那尔轰,带动苏剑飞率领的游击大队在那尔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群众抗日活动。密切配合濛江县支部发展党团组织,在那尔轰创建抗日根据地。
杨俊恒得知要在濛江、桦甸交界方圆几百里的深山密林中创建抗日根据地非常高兴、拥护,他深刻地认识到1933年8月后“苏营”在柳河县深山老林中转悠,得不到群众的支持,给养经常断绝,与敌交战经常失利,苦不堪言,就是因为没建立根据地。
根据地是军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大本营,有了根据地才能坚持和日伪军进行卓有成效的斗争。到那尔轰以后,他看到这里山岭重叠,崖高林密,地势险峻,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是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农业比较发达,粮食可以自给自足,确实是建设根据地理想的地方。他非常满意,积极协助宋铁岩、苏剑飞在这个地方开展工作。这里有个联庄会,有50多名青壮年组成,颇有战斗力,名声在外,其武器和弹药是由村民出资购置的,其任务就是防范土匪,保护村子平安。杨俊恒协助宋铁岩、苏剑飞做联庄会的工作,争取把他们吸收到游击队里来。
当他们和庄联会头目会面时,首领说:“这个地方土匪多,日本鬼子不来,我们建立武装就是为了防土匪,保家乡。”杨俊恒他们就和首领摆事实,讲道理,说保家和卫国的关系。对他说“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日本侵略者要侵占全中国,这个地方不能幸免。”头领听了深受启发和教育,答应参加游击队,被编为第四游击队。
不久,一直200多人的日伪讨伐队向那尔轰扑来,苏剑飞得到情报后,把第四游击队作为主力抗击日伪军,结果给敌人以重创,两个日本军官带伤逃跑。这一仗使联庄会的首领和群众深刻认识到保家和卫国的关系,此后更加积极地参加抗日战斗,成为一支抗日救国的武装。在此基础上,杨俊恒协助宋铁岩、苏剑飞深入地发动和组织群众,组建了党团组织、农民协会、抗日救国会、妇女会和儿童团。杨靖宇到第一游击队驻地后,听到和看到他们取得的丰硕战果非常高兴,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为创建那尔轰抗日根据地,抗日救国多做贡献。(待续)
该文章所属专题:尉常荣专题
尉常荣
尉常荣,中共党员,曾任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1982年,著《中共抚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抚顺特支》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编撰《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并出版发行。后陆续出版专著《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辽东英烈》,译著《抚顺史话》(日译汉),主编出版了3卷《抚顺市志》
- 上一篇:尉常荣:抗日英雄杨俊恒传略(三)
- 下一篇:尉常荣:抗日英雄杨俊恒传略(一)
相关文章
-
02-19徐洪:逛逛百年前的千金寨
-
02-17尉常荣:抗日英雄杨俊恒传略(一)
-
02-10尉常荣:抗日英雄周建华传略(七)
-
02-07尉常荣:杨靖宇在抚顺地区的战斗历程(十一)
-
02-061937年抚顺抗日英烈—贾富英
-
02-03尉常荣:抗日英雄周建华传略(六)
-
01-31尉常荣:杨靖宇在抚顺地区的战斗历程(十)
-
01-301937年抚顺抗日英烈—肖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