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尉常荣:抗日英雄李红光(六)

2023-05-19 09:47 抚顺七千年 尉常荣 1267
  1934年1月15日,杨靖宇召开攻打八道江军事会议。会上指定李红光为总指挥,指挥人民军部队。南满游击队和多支抗日山林队合计700人的兵力,攻打八道江。第二天夜里,李红光指挥部队一枪未放,顺利地进入有60多座炮台防守的重镇八道江。开战后,新编的二大队(王玉海...
  1934年1月15日,杨靖宇召开攻打八道江军事会议。会上指定李红光为总指挥,指挥人民军部队。南满游击队和多支抗日山林队合计700人的兵力,攻打八道江。第二天夜里,李红光指挥部队一枪未放,顺利地进入有60多座炮台防守的重镇八道江。开战后,新编的二大队(王玉海部)为照明点燃一所房屋,顿时火光冲天,为炮楼里的伪军射击进镇官兵提供了方便。李红光见对攻镇部队极为不利,下令火速撤退。

  1月18日,杨靖宇总结这次作战时,肯定李红光下令撤退及时、果断,避免进镇部队遭到大的损失。他说通过这次出战可深刻地认识到“游击战的战术是避实就虚,目前我们没有攻坚武器,又缺乏后方支援,为了保存实力,在各地作战时宜速战速决,不可旷日持久,既不能打攻坚战,又不宜打阵地战,目前的条件只可打游击战。”1月23日,杨靖宇指挥部队去解救被敌人包围的第一团和“少年营”,与敌激战,击毙日军指导官以下2名。第二天,敌大批援军赶到,因我军弹药不足,便乘夜色掩护退往林子头,途中师司令部被敌骑兵队冲击,杨靖宇和四名卫士失踪。李红光命令崔山好带领保安连在附近寻找杨司令,其余部队分两路诱敌追赶。李红光带领一部北上辉南林区,后得到两支抗日义勇军的帮助才得以转移到濛江县白浆河。李红光立即派人去寻找杨司令,他焦急地盼望杨司令的消息。

  杨靖宇带领四名卫士也在急切地找大部队,后在林子屯小屯堡的树木中遇到一小帮截道的胡子,他们听说这五个人是红军,要找“青林军”(田麟帮),立即答应去送信。不久,“老长青”队和崔山好带领的政治保连会见杨靖宇等5人。2月6日,杨靖宇带领保安连、“老长青”“青林军”500多人到白浆河,和李红光宋铁岩带领的大部队会合。李红光等人高兴得一拥而上,将杨司令抬起来抛下天空,然而接往一连抛扔3次,致当时最高的礼遇。

  杨靖宇李红光带领独立师部队在白浆河地方驻扎了多日,在那里与当地群众一起愉快地度过了1934年新春佳节。之后杨靖宇李红光率领部队离开白浆河,直奔临江。一天早晨先头部队抵达临江三道沟的上流,一举打垮了一支由130人组成的伪山林警察队。在此以后,李红光带一部主力部队迂回到鸭绿江边,这支队伍时而集中起来攻打敌人的据点,时而分散开来惩治汉奸,把敌人搞得坐卧不安。一天晚间,李红光派小分队在鸭绿江边抓获多名日本走狗,于第二天胜利返回。

  紧接着杨靖宇李红光又带领部队边走边战,由漫江打到临江,又由临江打到抚松。一次,在抚松南区地方,李红光让一群战士装成打群架的样子,引来一群警察前来干涉,战士们乘机把警察的枪支缴械,占领了伪分所。之后,杨靖宇李红光率领部队从抚松打到蒙江,又返回白浆河地方。这里已被敌人烧光,遭到严重破坏。第二天与敌人相遇,经过5小时激战击退敌人的进攻,随后杨靖宇李红光率领部队折回临江三、四道河子。

  2月21日,李红光参加了在临江县城墙砬子街,有独立师和其他16支抗日军的20多位负责人参加的抗日军负责人会议。会上共同制定了《南满抗日联合军斗争纲领》,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南满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当选为总指挥,李红光当选为总参谋长。抗日联合军及其总指挥部的成立,标志着人民革命军和南满的抗日武装部队空前团结和强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成为抗日武装的核心和中坚。

  3月中旬,杨靖宇到柳河县三源浦附近的大牛沟,视察第一师的筹建情况。李红光向他作了汇报。他对解麟阁加入人民革命军特别关注。李红光说解麟阁加入人民革命军后被任命为师部参谋,他为筹建兵工厂,特地从乡下请一位在唐聚五军队管理过兵工厂的田师傅到部队参加工作。杨靖宇听了非常高兴,听完李红光的汇报后,他立即召见这两个人,热情接待,欢迎他们二人仗义来归,鼓励他们为抗日救国多做贡献。

  3月末左右,杨靖宇李红光带领部队抵达八道江以南的红土崖附近。红土崖是敌人的重要地点,驻扎两个警察大队,有200多人。为了踢开人民军活动的绊脚石,经杨靖宇李红光研究决定攻占这个地方。一天夜里,杨靖宇亲自指挥部队进街包围了敌营房。李红光指挥部队猛打猛冲,于第二天凌晨占领了敌人营房,俘虏敌人80余名,取得胜利。此后人民军在红土崖一带活动来去自如,威镇敌胆。一次杨靖宇李红光率领部队在通往红土崖的岭上,和由伪警队护送的运输队遭遇,10多名伪军听到枪响遇上红军撒腿就跑。官兵们走上前去看到8辆马车装的全是高粱,杨靖宇决定分给当地群众一部分,开始时大家有顾虑,谁也不敢要,后经杨靖宇李红光等人做了一番工作后,群众才高高兴兴地往口袋里装粮往家扛。

  4月上旬,杨靖宇李红光斋等人研究制订了建设根据地建军方案,先把金川河里地区建成为后勤基地。形成抗日战争的支点,以便西进清原、兴京、桓仁一带,向东边道中部和南部地区发展。杨靖宇还和李红光等人商定多项事谊,其中包括第一师要把现有的部队扩编为三个正规团。

  4月15日,李红光在岔沟参加南满党和军队领导干部会议,听取了杨靖宇作的关于南满抗日形势和南下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李东光作的关于南满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状况和当前任务的报告。4月18日会议正讨论组建南满各地民选政府的议题时,突然遭到伪军讨伐队包围。形势异常紧张,杨靖宇临危不惧,沉着指挥,让李东光带领与会人员转移到三岔子的四道沟继续主持开会,他和李红光留下来应对敌人的讨伐。(待续)
该文章所属专题:尉常荣专题


尉常荣

       尉常荣,中共党员,曾任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1982年,著《中共抚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抚顺特支》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编撰《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并出版发行。后陆续出版专著《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辽东英烈》,译著《抚顺史话》(日译汉),主编出版了3卷《抚顺市志》

 

>>> 延伸阅读:尉常荣先生编著的《抗联一军英烈》一书出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