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尉常荣:杨靖宇在抚顺地区的战斗历程(四)

2022-12-20 10:21 抚顺七千年 尉常荣 459
  1933年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李红光任师参谋长,宋铁岩任师政治部主任。下设一至三团、政治保安连、少年营和南满游击队的建制。编制总额为1200人,实有兵员860名(其中缺编第二团),这就是以红军为主体的本部实力...
  1933年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李红光任师参谋长,宋铁岩任师政治部主任。下设一至三团、政治保安连、少年营和南满游击队的建制。编制总额为1200人,实有兵员860名(其中缺编第二团),这就是以红军为主体的本部实力。独立师成立后,经他和有关领导研究决定,将全师的860名兵员分为两部分,第一团、少年营留在江北地区坚持敌后斗争,原南满抗日联合军指挥部,由留驻辉发江北的李东光等负责。杨靖宇李红光韩震带领第三团和政治保安连,挺进辉发江南,会合南满游击队、海龙游击队,深入柳河、金川、海龙、兴京、清原等县开展游击战争,开辟龙岗新区,进而西进辽东地区,大展宏图,创建伟业。

  为联合各路抗日军组织起来共同抗日,杨靖宇于1934年2月21日在临江县城墙砬子街召集各路抗日军首领聚会,共商组建联合军事宜。会上,他申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告诫抗日军的首领:“斗争是长期的,今后万不可遇难而退,一定要勇往直前”。抗日军首领举拳宣誓:“我们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不分见解,不分信仰,枪口一致对外打击侵略者!联合起来!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会议共同制定了《南满抗日联合军斗争纲领》。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取消山头,编成南满抗日联合军序列八个支队。经会议协商后决定:隋长青(“老长青”),任治山(“四海山”),刘殿武(“万军”)、郭延全(“压五营”),朱宝善(“朱大善人”),祁成全(“双胜”),韩玉德(“保国”),宋绍崇(“东边好”),赵明思(“赵参谋长”)分别组建第一至第八八个支队,大会安排两天时间就地改编。

  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南满抗日联合军”的领导机构和组成人员。到会代表选举杨靖宇为总指挥,李红光为总参谋长,宋铁岩为总政治部主任。杨靖宇宣布委任第一至第八八个支队的司令名单,在宋铁岩带领下这些司令宣誓就职,并接受由杨靖宇颁发的委任状和印信。

  随后召开第一次总指挥部会议。经会议推选,隋长青任副总指挥、赵明思任外交部长。经总指挥杨靖宇推荐,宋铁岩外出期间,由韩光代理总政治部主任。接着划分联合军8个支队的游击区域,其中西南部地区(通化、柳河、金川、临江、辑安、海龙、兴京、清原、西丰9县)属人民军第一师管辖范围,由李红光师长负责。大会最后通过了《南满抗日联合军宣言》,联合军总计约4000人。这次会议的召开和总指挥部的成立,标志着人民革命军和南满抗日力量的空前强大与团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为这支力量的核心与中坚。2月28日,杨靖宇召开有人民革命军、新编南满抗日联合军所属部队和当地“木帮”工人千人参加的联欢大会,发出了要在龙岗山区落脚生根,开辟新区等号召。

  杨靖宇十分关心、亲自过问、指挥派往西部地区部队和联络员的工作。3月20日,部下报告说韩浩从桓仁来信推荐的桓仁、兴京地区爱国名士李向山求见你。杨靖宇热情地接待了李向山,细心地听他讲话,不时插话,交流看法,寻问有关问题。通过和李向山谈话,使他受益非浅,了解到了辽东三角地带和新宾、桓仁、宽甸等县的抗日形势,为他拟订西进计划提供了重要的情况。于是委任李向山担任第一师副官长,待部队西进时配合一师党委书记兼军需部长韩震和第三团长韩浩的工作。

  3月4日又接到韩浩的来信报告:第三团先遣队已挺进到兴京、桓仁、本溪三县交界地区的老秃顶子地区,自卫军残余的小股队伍很多,分散割据在许多偏僻的乡村,须派大部队前来收编。杨靖宇当即召开师部会议,决定派第三团政治部主任李明山、师部参谋高大山和兴京籍的一些干部前去开辟地方群众工作,或打入自卫军余部中去开展兵运工作。

  3月上旬,杨靖宇会见东北救国会委任的义勇军救国军司令常春风,他是为参加抗日军首领聚会而来的,因故迟到未能参加会议。杨靖宇热情地接待他,表示欢迎他来加入南满抗日联合军。经过商谈,常春风加入南满抗日联合军,表示执行其有关规定,并签订了协约。但仍保持抗日义勇军地位,在山城镇、二龙山、大阳崴子至草市一带活动,配合南满抗日联合军的行动。

  3月中旬的一天,杨靖宇在临江城东大平沟策划向西发展战略目标和开辟后勤基地时,接见了一位绰号叫“大喜字”的青年农民,这位青年说他叫赵文喜,参加过辽宁民众自卫军,自卫军败散后回家被日伪军警所逼,又重新上山拉起山林队,经李向山指点特来寻求现在被迫害的自卫军余部的出路问题。他向杨靖宇详细地介绍了二三十股自卫军余部的情况。杨靖宇告诉他,李红光师长很快就率领部队向桓兴地区挺进,任命他为大四平地区农民自卫队队长,归第一师军需部长韩震领导。接着,杨靖宇看到李红光的报告,内称“桓仁解麟阁已带队伍参加了第一师,被任命为师部参谋。他为筹建后方兵工厂,找到一位曾在民众自卫军兵工厂工作的“田技师”。杨靖宇当即召见二人,亲切谈话,勉励他们为抗日救国多作贡献。

  不久,杨靖宇正要启程去第一师驻地大牛沟时,碰见王仁斋副官长,向他呈送韩浩和高大山的报告,内称派往兴京的联络员刘本福工作成效显著,将收编的自卫军余部杨树权的队伍,改编为师直第三小队。他已联络上了自卫军上校司令马效先、义勇军“青山好”倪永林、朝鲜革命军司令梁世凤、原自卫军的旅长苏子余。还有朝鲜独立团、高丽特务团和“天良”等。高大山在桓兴交界地区建立了农民第二自卫大队。韩浩联合苏子余等部正向清原的南山城子、黑石头、北阳沟一带发展。

  4月初,杨靖宇抵达大牛沟,会见了原自卫军十六路孙秀岩司令属下第八团团长左子元。左子元说,他不仅同意加入南满抗日联合军,同意执行其纲领和结盟的条件,而且热切要求将他们全团编入人民革命军的序列。杨靖宇表示欢迎。接着详细地分析了东边道的形势,辽宁民众自卫军余部抗日军及其现势等情况。左子元听了深受启发和教育。最后商定,为了发挥左子元在东边道中部地区联合友军特有的灵活作用,将他的部队暂编为“南满抗日联合军独立第十一师”,发挥其人民革命军起不到的作用。

  4月上旬,杨靖宇李红光王仁斋等制定了《建立根据地建军方案》,先将金川河里地区建成后勤基地,形成抗日游击战争的支点,以便进军清原、兴京、桓仁一带,向东边道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

  5月4日,杨靖宇在六道江黑瞎子沟中堡子,和原辽宁民众自卫军十九路军司令王凤阁首次会晤,最后达成七项共识,形成协商文书,由双方司令签署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简称红军)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简称义勇军)共同抗日协约》,并指定双方秘书长为两军联络员。协约第一项规定了共同目标:坚决把日寇赶出中国领土,收复失地,彻底推翻伪政权,第二至第七项规定了双方抗日救国应遵守的协约,包括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和责任、义务等。(待续)

该文章所属专题:尉常荣专题


尉常荣

       尉常荣,中共党员,曾任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1982年,著《中共抚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抚顺特支》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编撰《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并出版发行。后陆续出版专著《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辽东英烈》,译著《抚顺史话》(日译汉),主编出版了3卷《抚顺市志》

 

>>> 延伸阅读:尉常荣先生编著的《抗联一军英烈》一书出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