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尉常荣:杨靖宇在抚顺地区的战斗历程(十)

2023-01-31 10:25 抚顺七千年 尉常荣 573
  1936年冬,日军“满洲南防卫地区”司令官三毛一天中将,出动第一、第二两支“独立守备队”主力,配置伪军5个混成旅和各县治安队,共有步兵193个连队,骑兵6300余众,对南满东边道地区进行冬季治安肃正大讨伐。日伪军在抗联活动的地区大搞“归大屯”,强迫居民集中...
  1936年冬,日军“满洲南防卫地区”司令官三毛一天中将,出动第一、第二两支“独立守备队”主力,配置伪军5个混成旅和各县治安队,共有步兵193个连队,骑兵6300余众,对南满东边道地区进行冬季治安肃正大讨伐。日伪军在抗联活动的地区大搞“归大屯”,强迫居民集中到严密管理的“集团部落”中去,限制群众的行动。同时推行惨无人道的“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制造无人区,使南满抗日游击区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桓兴地区有许多抗日骨干和大量无辜群众惨遭敌人杀戮,桓兴游击大队大队长赵文喜、团南满特委书记朴金华等在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抗联第一军面临的形势严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两次西征兵力损失大半,难以和敌人交战,进行反“讨伐”;也难以和群众取得联系,得到群众的帮助和支持。杨靖宇谙熟进攻与撤退的战术,审时度势,决定带领部队进入桓仁和宽甸的隐形密营休整,躲避敌人的围剿,养精蓄锐。这些密营是他未雨稠谬,于8月抽调金川河里一部分后勤部队过来修建的,一师西征返回部队也参加了这项建设。

  这些密营建在深山老林中人迹罕见、没有人烟和道路的地方。密营中大的可容纳千人,密营内设有兵工厂、被服厂、医院和仓库等设施,满足了部队的基本生活需要。杨靖宇在密营里组织干部战士学政治、军事和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调节密营的生活,提高了广大干部战士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

  经过休整,干部和战士们的精神焕发,身体也强壮了,杨靖宇遂指挥他们进行反“讨伐”战斗。1937年1月27日夜晚,他率领侦察队于雪夜到宽甸四平街老局所察看日军“牛岛部队”的营地。第二天夜间,他指挥部队突击了这一营地,给敌以重创,第二天早晨,100多名日本兵抬着60多副担架离开四平街,向灌水、双山子方向南撤。

  杨靖宇率领部队到老秃顶子二层顶子,同一军和一师的领导会合,分析面临的形势,制定了反“讨伐”的方策。2月9日,日伪军循着山上的脚印,摸上滚兔岭,抗联守卫官兵发现后立即迎击。杨靖宇听到枪声后,急步赶到前沿阵地利用一块大石头作掩护,举起望远镜观察敌情,望远镜的反光被敌人发现,敌人对反光处打了一枪,幸好这时杨靖宇机灵地蹲了下来,飞来的子弹把他的“貉皮帽子”打落在地,差一点击中他的的头部,危险极了!他毫无惧色,不顾部下劝阻继续坚持战斗,他枪法好,百发百中地射向敌人。韩仁和赶忙指挥许国有教导团从两翼包抄敌人,最后将敌人击退。战斗结束后,杨靖宇淡淡地说:“好险哪!”那一瞬间他看到杨参谋捂镜头的动作,赶忙蹲下来,不然就交待那里啦!然后他带领部队转移到马鹿泡西边大山里的铜帮铁底沟密营。

  2月10日晚上,他带领部队又返回二层顶子宿营,加强警戒,警惕、愉快地度过了1937年初夕之夜。第二天凌晨,他下令第一师疏散部队,到敌后去打游击。他率领军部直属部队东进,经过抚顺地区,向老岭根据地转移。

  组织三师再次西征 开展冬训奋发图强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芦沟桥,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芦沟桥的炮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指出“只有全民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的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杨靖宇锐敏、深刻地认识到,随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发生了战略性的变化,已由过去为收复东北而战,转变为支援全国抗战。东北抗日联军的行动纲领和任务是,配合全国抗战,积极地开展游击战争,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钳制日军入关,扰乱日军在我国东北这一后方,破坏日军的“以战养战”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补给线,给日军侵华的战略增加难以克服的困难,以此斗争战略配合正面战场的斗争。

  基于上述认识,杨靖宇迅速从桓仁抗日游击根据地起兵,率领军部和直属队赶赴清原,组织第三师西征,尽快和关内红军接头,以取得党中央的直接领导。途中,他于7月14日指挥部队夜袭桓仁铧尖子东堡敌人的据点取胜。第二天在行至永陵东部横岗(满族地名:赫图阿拉)附近时,和日军松原部队遭遇。敌人蜂拥而至,从四面围攻抗联部队。杨靖宇沉着指挥,命令官兵占领有利地形与敌交战,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从中午打到夜晚,南满特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东光等10人在战斗中牺牲。杨靖宇在指挥部队给敌人重创后,率领军部和直属队150人于7月25日到清原沙河子和第三师会合。

  杨靖宇在沙河子接见王仁斋等第三师领导人后,即召开大会,宣读由李东光起草经讨论修改通过的《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向全体指战员介绍了“七七”事变的经过。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像《义勇军进行曲》号召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那样,抗击日本侵略者,配合关内正面战场作战。

  杨靖宇原打算在大会结束后率领部队到“沈海路(奉吉线)”拦截客车,散发传单,向广大旅客介绍“七七”事变的经过,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进行抗日救国斗争。因这时沙河子中下游洪水泛滥成灾,于是他率领部队去洪泛区慰问群众和第三师所属部队。

  7月26日,杨靖宇会同省委常委纪儒林、省委秘书长韩仁和,在“独四师”的驻地枸乃甸子召开王仁斋周建华、阚子祥、田麟、杨俊衡等第三师和“独四师”的领导人参加的会议,深入研究这两个师西征的具体任务和行动路线。杨靖宇在会上强调指出:“这次西征的意义十分重大,是配合全国的总抗战,不同于以往两次。总司令部建议你们立下军令状,挑起竞赛,谁先渡过辽河,谁就当然担任第一路军的抗日先锋师”。为了纪念“八一”南昌起义,杨靖宇决定两个师于8月1日起兵西征,先在吉海、沈海两铁路线的交会处朝阳镇、梅河口之间拦截客车,号召广大旅客一致行动起来,开展抗日救国斗争,支援关内正面战场作战。

  为确保这次西征顺利进行,杨靖宇于7月末派省委常委、代理组织部长纪儒林去抚顺巡视党团组织,和抚顺地下组织领导人张佐汉,把抚顺县委改组为省委直接领导的抚顺特支,作为第一路军西进的支点,其任务是支援抗联三师西征。

  8月上旬初,为解决给养补充,杨靖宇指挥部队冒雨夜袭新宾东昌台敌人的据点,缴获大批粮食。后到第一师副官长李向山在新宾的驻地哈塘沟,得知8月17日,第三师西征部队300多人,在抚顺二冲、搭连嘴子准备给养后向辽河挺进。李相山热烈欢迎杨靖宇来到他开辟的基地休整,他向杨靖宇汇报工作,两个人畅谈对时局的看法。就在这时传来了淞沪爆发“八•一三”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一扫7月下旬平津失守以来的沉闷气氛的捷报。杨靖宇异常兴奋,立即召开第一军党委成员和总司令部全体干部会议,讨论通过了为响应中日大战颁发的以总司令杨靖宇署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和总司令部全体将士的《为响应中日大战告满军同胞书》。

  并于8月20日发表公布,号召同胞奋起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傀儡政府‘满洲国’,为独立自由幸福之中国而奋斗。”《布告》和《告同胞书》由各级党团组织和反日救国会,在南满游击区乡村广泛散发,几乎覆盖敌我临界的城镇区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杨靖宇率领总部离开哈塘沟后,返回桓仁夹道子密营便接到消息,第三师西征部队到辽河东岸后,通过侦察员探知,辽河水波涛汹涌泛滥,各渡口均有日伪军严密把守,无法渡河,遂即后撤,于8月20日夜间从横道河子突围,后在抚顺二冲袭击了伪军大队的营房,最后返回出发地密营。杨靖宇阅读《盛京时报》也看到沈阳县一些地方辽河决口,泛滥成灾的报道,遂下令第三师、“独四师”速返原地待命,待辽河洪峰过后水势平稳再进行西征。

  8月下旬,原满洲省委巡视员吴振向杨靖宇报告抚顺地下组织的情况。抚顺地下组织是杨靖宇张佐汉回家乡抚顺建立起来的,他非常关心。吴振说抚顺地下组织发展很快,党员已由1936年6月支部成立时的3名党员,经过一年的工作已发展到近30名。在他的建议下,抚顺成立了县委,并吸收失掉组织关系多年的“沈北支部”书记苏振久重新入党,并让他当上了组织部长。

  杨靖宇听了十分震惊,在听完吴振的汇报后,他严肃地批评吴振违反组织程序的做法,暂安排他在总部工作,以观后效。继而杨靖宇接到张佐汉极力推荐苏振久这个“老党员”的密信。杨靖宇感到抚顺地下组织的问题严重,遂召开军党委会讨论这个问题。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吴振、张佐汉未经省委审查苏振久脱党原因,介绍他重新入党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会造成严重恶果。会议决定立即派徐哲到抚顺,和第三师师长王仁斋纪儒林联系,要他们采取继然的组织措施,解决抚顺地下组织的问题。

  其实在这次军党委会议召开前,纪儒林杨靖宇的派遣已在抚顺开展工作,他于7月末到抚顺,8月1日会见了张佐汉,向他传达了杨靖宇的指示,告诉他抚顺的工作按照杨靖宇上年7月接见他时作的指示进行。今后和省委联系只能通过王仁斋这一渠道,不许使用通化联络站。吴振关于成立抚顺县委,吸收苏振久重新入党的建议,没向省委报告请示,要废止抚顺县委,组建省委直接领导的抚顺特支,其任务是支援抗联三师西征。8月9日,纪儒林王仁斋密商改组抚顺县委事宜和抚顺特支人选名单。继而纪儒林主持召开党员会议。会上宣布废止抚顺县委,成立特支,张佐汉任书记。这时抚顺特支下设4个支部,计有30多名党员。(待续)

该文章所属专题:尉常荣专题


尉常荣

       尉常荣,中共党员,曾任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1982年,著《中共抚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抚顺特支》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编撰《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并出版发行。后陆续出版专著《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辽东英烈》,译著《抚顺史话》(日译汉),主编出版了3卷《抚顺市志》

 

>>> 延伸阅读:尉常荣先生编著的《抗联一军英烈》一书出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