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当代抚顺

当代抚顺

抚顺轻工:抚顺毛纺织业发展情况

2023-12-08 15:49 抚顺市志 2196
  抚顺棉纺织业生产  抚顺市棉纺织生产最初产生于1953年。当时抚顺地区已出现一些个体的弹棉花的业户。1956年抚顺市内的个体棉花加工业主在中国共产党走集体化发展道路精神的感召下,相继集资入社,成立了集体所有制性质的抚顺市棉花生产合作社。......
  抚顺棉纺织业生产

  抚顺市棉纺织生产最初产生于1953年。当时抚顺地区已出现一些个体的弹棉花的业户。1956年抚顺市内的个体棉花加工业主在中国共产党走集体化发展道路精神的感召下,相继集资入社,成立了集体所有制性质的抚顺市棉花生产合作社。这是抚顺棉纺织生产的雏形。

  1959年,抚顺市棉花加工生产合作社与抚顺市针织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了抚顺市针织厂,为区属地方国营企业。针织厂除生产针织袜子外,还配置了一条织布生产线,利用原来棉花加工的工艺生产棉纱并利用织布机生产床单布等棉布类产品。1960年市针织厂转为市属地方国营企业,除生产针织类产品外,还生产棉布类梭织布产品。1960年时棉梭织布主要为色织布、床单布、格子布等产品。织布机都是20纪20、30年代生产的30寸宽幅小织机,产量每年70万米左右。

抚顺轻工:抚顺毛纺织业发展情况 图1  抚顺市真正意义上的棉纺织业生产是从1969年开始的。


  1966年6月,经抚顺市人委同意,由中共抚顺市委工业领导小组作出决定,在抚顺县抚南公社(抚南乡)景家大队(景家峪)建设抚顺市纺织厂,生产棉纱;在抚南公社毛公大队(现毛公村)建设抚顺市织厂。1966年6月、7月分别成立了纺织厂、棉织厂筹建处,秋季正式动工。

  但是1966年9月以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迫使企业停工,纺织厂、棉织厂的建设也被迫停了下来。1968年,抚顺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两个企业的建设开始恢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1969年基本建成投产。

  建成的抚顺市织厂为抚顺市地方国营企业,县级建制,主要生产供棉织厂织布用的棉纱。纺织厂主要设备是国产棉纱生产线,包括合棉、清花、梳棉、成条及粗纱机、细纱机等,生产能力为12000枚棉纺纱锭,年产2000吨棉纱。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生产始终不正常。1969年至1971年间,只维持了简单的生产。新建的抚顺市棉织厂亦为市属地方国营企业,县级建制,主要利用纺织厂的棉纱生产各类布。企业安装了252台较先进的国产棉织布机,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疋布千万米,但始终没有达到设计能力。主要产品为纯棉华达呢、纯棉平布、纯棉粗布等。1972年抚顺市革委会决定将抚顺市织厂和抚顺市棉织厂合并为一个企业,定名为抚顺市纺织厂市属国营企业,县级级格。从1972年起,市纺织厂生产有了明显提高,纱、布产量明显增长,成为市纺织行业的骨干企业。

  但是,由于企业地处农村,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纺织厂面临诸多困难,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一是交通不便。纺织厂距市内40余公里,虽然经市里协调,由抚顺矿务局运输部专门修建一条电铁专用线,与市内电铁线路并轨,由市内开往景家峪,每天早晚各开通一列客运列车。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便,不但职工上下班困难,而且企业物质运输也困难。为了保证生产,企业被迫购买数辆大客车接送职工(因电车保证不了职工倒班生产的需要),同时企业采购原料、发送产品也主要靠汽车。因此使生产成本增加。

  1969年至1971年3年里,每年都亏损20万元左右。二是于地处农村,企业面临许多矛盾。纺织厂建成后,需要收招工人。当时大量下乡青年尚未回城,因此,按照省、市要求,主要是从城市下乡青年中招工。但景家岭、毛公两个大队(村)的在乡青年也要求进纺织厂,否则就给企业设置障碍。

  同时两个村要求企业无偿供电、供水及使用有关物资。由于这些要求使企业难以解决,因此,两个村的领导多次率村民将道路挖断,阻止车辆进出厂,因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面对诸多矛盾,市纺织厂做出让步,使村民的一些要求得以满足,才使企业生产正常进行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982年底。

  为了发展抚顺市的棉纺织生产,经省、市计委批复,1976年市轻局在原拟建大型睛抽丝企业的选址,开始建设一座大型棉纺织厂,定企业名称为抚顺市第二纺织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到1977年底,第二纺织厂纺纱部分建成,拥有6000枚棉纺纱的年生产能力。1978年纺纱生产线投入生产。1979年,经抚顺市计划委员会批复,市第二纺织厂进行扩建,1981年初扩建后的第二纺织厂正式投产。扩建后的第二纺织厂安装具有60000纱锭的纺纱生产设备,年产棉纱万吨。

  1981年经中共抚顺市委、抚顺市人民政府决定,对第二纺织厂再次进行扩建,增大生产规模。在第三次扩建中除了增加纺纱锭外,还重点建设了织布车间,使建成后的第二纺织厂不但能纺纱,也能织布,成为真正的纺织厂。

  1982年第二纺织厂织布厂房和纱厂房全部建成。1982年3月,经抚顺市计划委员会批复,市纺织公司决定将市纺织厂12000纺纱设备及相关人员一同调整到市第二纺织厂,市纺织厂只保留部分织造能力。到1982年底,市第二纺织厂已全部形成纺、织生产能力,成为一座拥有七万纱锭、442台织布机,年产纱12000吨、布1000万米,职工4000余人,利税近2000万元的大型纺织企业。

  从1983年起市第二纺织厂生产逐步走上正常轨道。主要生产纯棉、涤棉、棉睛、麻睛、涤粘21支、32支36支42支纱和纯棉平布、纯棉粗布、涤粘华达呢、三合一板子呢、涤粘府绸等白疋布。抚顺市棉纺织生产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纱、布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热火朝天。

  1968年秋季以后,抚顺市先后出现一些由街道妇女兴办的所谓“三八大军”纺织企业。主要有抚顺市毛巾厂、抚顺市露天织布厂、抚顺市红卫棉织厂、抚顺市龙凤织布厂和抚顺市捻线厂等。这些小棉纺织企业属集体所有制,截止1985年,多数企业职工在150人至300人之间,有的企业职工人数增加到400余人。安排的职工主要是家庭妇女和城市待业青年。使用的设备也大都是一些大中型国营棉纺织企业淘汰下来无偿或廉价提供的。这些企业虽然规模小,设备简陋,但是他们生产的棉纺织产品都是大中型企业不生产而老百姓日常需要的民用品。主要产品有卫生纱布、小帆布、毛巾、民用线等。其中毛巾厂经过几年的时间,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设备由原来落后的织机更新改造为专门用于毛巾生产的织机,产品除少部分供国内市场外,大部分通过外贸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

  露天织布厂主要生产小帆布等产品,后企业更名为抚顺市棉织厂。1983年,市毛巾厂、市棉织厂生产资金遇到困难,为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市纺织公司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并同抚顺矿务局工业公司、露天区政府协商,将市毛巾厂转交抚矿工业公司管理,由矿工业公司投入30万元,用于毛巾厂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将抚顺市棉织厂转交露天区政府管理,并由露天区政府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有关问题。抚顺市红卫棉织厂和抚顺市龙凤织布厂是分别由抚顺矿务局西露天矿、龙凤矿职工家属及古城子街道、龙凤街道人员建立的集体企业。当时分别由西露天矿、龙凤矿管辖,1974年后先后上收到市里成为市属企业,由市轻纺局管辖。1979年市纺织公司成立后归属市纺织公司。

  红卫棉织厂、龙凤织布厂两个企业分别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望花区五老街和露天区海新街。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卫生纱布,开始时产品主要供商业局下属的纺织品批发站销售。1980年以后,属于小商品的卫生纱布已不属计划范畴,因而开始由企业自销产品,主要销往医药行业加工医用绷带、医用口罩和劳动保护部门生产劳保口罩。

  从80年代初期起,红卫棉织厂、龙凤织布厂生产遇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市纺织公司调研论证后,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对两个企业进行调整。龙凤织布厂由市第一毛厂托管,以解决资金和生产问题。1982年将抚顺市纺织厂与抚顺市红卫棉织厂正式合并,厂名仍为抚顺市纺织厂。

  市纺织厂从抚南乡毛公村迁到市红卫棉织厂,利用红卫棉织厂2万平方米土地并从五老联社新征1万平方米土地新建厂房,该工程从1983初开始建设,1984年初完工。调整后的抚顺市织厂保留原红卫棉织厂卫生纱布产品,同时由市纺织公司将抚顺市第三毛纺织厂国产针刺滤料生产线调给抚顺市纺织厂,生产针刺无纺工业滤料产品。

  从此,抚顺市纺织厂虽然名为纺织厂,但主导产品已不属棉纺织产品,到1985年,抚顺市纺织厂已退出棉纺织生产,红卫棉织厂也已随之退出棉纺行业。

  抚顺市捻线厂是由新抚区华山街道办起的生产民用线集体企业,地处华山街研石山上,是一个只有150人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该企业成立后一直生产民用线。企业只拥有简陋的线机等设备,产品由企业自销,年工业总产值不超过100万元。

  抚顺毛纺织业的产生

  抚顺市毛纺织业按照产品特点分为精纺毛织品企业、粗纺毛织品企业、毛衫加工企业、毛线(睛纶线)企业。抚顺市的毛纺织企业主要有抚顺市第一毛纺厂、抚顺市第二毛纺织厂、抚顺市第四毛纺织厂。这3个毛纺织企业是随着抚顺毛纺业的产生、发展、壮大而形成的。毛纺织业生产相对棉纺织业生产来说,要求技术水平高,工艺难度大。棉纺织生产所用纱支数较高,一般从21支起。而生产诸如帆布、坚固呢(牛子布)等产品,所需纱支只需16支、10支、7支。毛纺织所需纱支支数高,纯毛产品精纺纱支最低也要达到64支,而化纤纤维支数也达到28支以上。毛纺织业虽然20纪70年代初就已出现,但当时出现的毛纺产品属化学纤维产品,真正使用动物毛这一天然纤维进行毛纺织生产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

  抚顺毛纺织业产生于1969年。1969年11月,抚顺市轻织工业公司决定开发研制绒线产品。随之成立了睛纶膨体纱试制小组,抽调6名技术骨,利用抚顺市造纸厂闲置的700平方米仓库市轻纺局划拨28万元经费,开始了抚顺市毛纺产品的开发研制。试制小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土法上马,白手起家,利用8个月时间,研制成功了睛纶膨体绒线,填补了抚顺市乃至辽宁省此项产品的空白。

  1971年1月1日,经市革委会批复,成立了抚顺市膨体纱厂,转入正式生产,主要生产睛纶膨体绒线,当年生产绒线640吨,盈利9000元。鉴于膨体绒线生产工艺流程与毛纺工艺流程一致,产品外观具有毛纺产品感观。因此,市革委会批复,1971年3月,顺市膨体纱厂更名为抚顺市毛纺厂。市毛纺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科级建制,地处新抚区粮栈街河堤南路。

  1971年毛纺厂成立时,拥有毛纺纱锭800枚,年生产能力为80吨。企业建成投产后,产品十分受欢迎,纶线成为当时的一种紧俏商品。1974年经市计委同意,市轻纺局决定对毛厂扩建。纱增加到1600枚,产量达到145吨。1976年进行第二次扩建,使毛纱增加到3000,年产量达274吨。1979年2月,抚顺市毛纺厂更名为抚顺市第一毛纺厂。

  1980年,鉴于纶线产品供不应求,经市纺织公司同意,并报请市计划部门批复,抚顺市第一毛织厂进行第三次扩建,在厂附近动迁了一些居民住宅,用于新建北侧采光充足的标准的纺织生产厂房,又新购买具有国内先进水的国产B-582纱机,使纱达到4500枚,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的中型企业。同时,在市纺织公司的协调下,市第一毛纺厂兼并了集体所有制的抚顺市手帕厂、市纸厂使企业职工增加到1900人,成为产绒线09利润350万元的骨干企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