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常荣:千金寨人民的反日斗争(下)
本文摘自尉迟常荣先生《抚顺历史专辑 著名人物简介》(2023)。全书共分四部分,32万字。
第一部分:中共地下组织成立前及其破坏后抚顺的革命斗争;第二部分:中共地下组织成立前及其破坏后清原的革命斗争;
第三部分:中共地下组织成立前和抗联撤离新宾后革命斗争;
第四部分:著名人物简介
阅读:卢然:为尉迟先生新书作序
邵文纯的发言光明磊落,义正辞严,说得伪县长赵仲达进退维谷,膛目结舌,县参事官山下满男等日本“大员”,虽然对邵文纯怒目而视,但因做事无理,在众目睽睽之下,不敢站出来讲话。伪县长赵仲达见形势不妙,赶忙收场,支支吾吾地说,搬迁千金寨一事既然有人提出“申请”, 又征得省公署的同意,还得到探矿的“援助”。如出席会议的多数人没有意见,就把这一事情定下来。接着,正式成立了“抚顺县街移转问题委员会”,并通过了事先拟定好的搬迁条件。
搬迁千金寨的决定作出后,邵文纯怒不可遏,再次起立发言,表示反对。他以“新国家”“满洲国”保障私有财产的法律为根据,明确指出,逼迁县街违背民意,侵犯了私有财产,是违反法律,因而大会作出的“决定”是非法无效的,既不能接受,也不受其约束。
邵文纯的发言在大会上再次掀起波澜,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会场形势急转直下。伪县长赵仲达慌了手脚,处境尴尬,他怕好不容易通过了“决定”被推翻,赶忙宣布散会。
县街几万名居民的绝大多数,是从事服装等行业的小商贩,他们的本钱甚少,经济基础脆弱,因搬迁损失大,所以他们都不愿搬家。“抚顺县街移转问题委员会”成立后,他们一听搬迁的条件太苛刻,土地竟按等量交换,每间房才给160元钱的损失费,经营商业的“缓和金”(损失费)少得可伶,都十分气愤,起而反对,纷纷投书伪县公署和省公署,提出抗议,反对“县街移转大会”作出的“决定”,表示誓死不离开县街千金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抚顺主宰一切,除掉邵文纯,强占他家的土地易如反掌,但考虑到多种因素,他们没有下毒手。为了让邵家搬迁,抚顺炭矿和日本宪兵队的“头目”,多次邀请邵文纯出来聚会、叙谈,对他软硬兼施,威胁利诱。邵文纯不卑不亢,软硬不吃,据理力争,因各自的要求相当甚远,几次谈判都不欢而散。
在日伪的逼迫下,县街的居民被迫扶老携幼向新址搬迁,到1937年搬迁基本完毕,最后只剩下邵家一户。为了迫使邵氏就范,赶快搬走,日本侵略者在他家周围不断地倾倒矸石,进而又断绝水、电供应,进行围困。尽管是这样,邵家仍然拒不搬家,没有电灯,他家点蜡烛、油灯;没有水,就到远处去挑水。直到1938年,由于形势所迫,邵家不得不迁到欢乐园和新抚顺。在此以后,繁华30余年的抚顺县街因露天采煤而消失了,千金寨成了历史上的地名,但千金寨人民的反日斗争功不可没,永载史册。
尉常荣
尉常荣,中共党员,曾任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1982年,著《中共抚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抚顺特支》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编撰《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并出版发行。后陆续出版专著《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辽东英烈》,译著《抚顺史话》(日译汉),主编出版了3卷《抚顺市志》
相关文章
-
04-19尉迟常荣:五四运动前后抚顺的革命斗争(上)
-
04-13赫图阿拉城出土的明代器物都有什么特点?
-
04-08尉迟常荣:抚顺人民保卫矿权和土地的斗争(下)
-
04-07近代国际关系史:日俄战争
-
04-06努尔哈赤与胞弟舒尔哈齐为何水火不容?
-
04-02孙相适:五龙赋
-
04-02孙若广:康熙驻跸五龙村
-
04-01尉迟常荣:抚顺人民保卫矿权和土地的斗争(上)
-
03-30努尔哈赤为何将长子褚英“幽闭至死”?
-
03-25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露天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