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生:明代抚顺城
2024-04-27 17:07 《抚顺名胜古迹考》(1984) 1805
明代抚顺城的兴亡历史,只是中华民族开发抚顺地区悠久历史中的一个短短片断。除战乱、痛苦的回忆外,也有我们值得珍贵的历史遗产。在社会主义制度的阳光照耀之下,我们当然有信心、有能力把抚顺建设成日新月异的民族团结的乐园。
“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这是二百多年前清代乾隆皇帝巡视抚顺城时写下的诗句。二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追乾隆皇帝的诗意,觅明代抚顺城的踪迹,遥想六百多年前那风云变幻、战乱不休的辽东边塞,漫话明代抚顺城的风风雨雨,展望如今抚顺城一带的崭新风貌,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抚顺历史的长篇,记载着各族人民在这里披荆斩棘的丰功,曾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骄傲的东西。同时,在风风雨雨的历史长河中,抚顺地区的人民又一直是处在矛盾斗争的激流旋涡之中。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称帝,宣告了元王朝的灭亡。但是,当时在辽东地区,还有元将纳哈出的数十万兵马和也先不花、洪保保、哈刺章、高家奴等残余势力。他们在沈阳、辽阳、开原等地,“各置部众,竞相雄长,无所统率。”经常互相征讨,“虏掠男女畜产,城为一空”,成了民不安生、居民散亡、生产废止的兵燹时起的动乱之地。
为了收复辽东,统一全东北,明廷推行了武力与招抚两手并用的策略。直到洪武十九年(1384年)才最后击溃了元将高家奴,扫平了残余的割据势力,纳哈出降服明朝,从而平息了战乱,控制了整个东北。
朱元璋鉴于辽东“土旷人稀”,地处僻远,不易控驭的历史特点,在设置省、府、州、县各级地方政权时,实行了都司卫所制。在辽东设卫二十五,州二。抚顺地区则隶属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所设的沈阳中卫。
在设卫的过程中,明王朝一方面采取了“调兵驻戍,谪发罪犯,广置屯田”等措施,另一方面又在辽东各险要处兴建城塞,以求自固。正如当年巡按山东御史张聪陈辽东兵政时说的那样:“辽东之地,东连高丽,北控胡虏,兵政不可不备”。
位于浑河河谷要冲,自古即为兵家力争之地的抚顺地区,也成了明王朝修整兵备的重点之一。在高尔山下,浑河北岸,筑起了城池,为明洪武间辽东十八城之一。
据《全辽志》载:“抚顺城,城(指沈阳)东八十里,本贵德地。洪武十七年创立,周围二里三百七十六丈,池深一丈,阔二丈,城门一:迎恩。”这也就是说,自汉代在抚顺之地置行政机构之后,屡经沧桑,数易其名,直到公元1384年,才正式定名为抚顺,并沿用至今。
明王朝在建城之后,命名为“抚顺”,是很有一些用意的。因为,元朝被推翻之后,它的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并且很顽强。同时,女真族在白山黑水之间也逐渐强大起来,并陆续南下。明王朝的辽东疆城巩固与否,首先要取决于对这些兄弟民族所采取的策略是否正确。而位处浑河河谷要冲之处的抚顺,正扼守辽沈平原的通道,兼有攻守之利,自然成了军家必争之地。明王朝筑城设隘于此,最根本的出发点,显然就是要先占地利。
不过,朱元璋似乎从历史变迁中看到了,单纯靠武力震慑的手段,往往是压而不服,服而不驯。所以,他又寄希望于怀柔之策来拢络人心。所谓“抚顺”,就是“抚绥边疆,顺导夷民”的意思。将城门名为“迎恩”,则又意在迎来明王朝之恩了。这个城名,实在可说是明王朝治辽国策的反映。事隔将近四百年,河山已经易手,女真后裔——满族已经占据了统治全国的地位之后,乾隆皇帝在拜谒永陵的途中,视察了清王朝新建的抚顺城,颇有感慨地写了那首“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的诗句。可见,对明王朝筑城、命名的用心,乾隆也是深有体会、久志难忘的。
到了正统年间,建州女真族迁至苏子河畔之后,越来越使明王朝感到有他人寝于卧榻之侧而不得安宁的忧虑。所以在筑起抚顺城之后,又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在抚顺城置千户所,属沈阳中卫。考明朝兵制,“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明史》卷九十)。也就是说,在不过周长两千余米的城池中,即驻军过千人。明王朝对抚顺城的守卫,是下了很大力量的。可是,明王朝仍觉得不能放心。于是,又在抚顺以东之官岭增设了抚顺关,并在自开原镇北关至丹东鸭绿江岸的漫长地带修筑了辽东边墙和许多边堡。
不仅如此。为了加强镇守,控制建州女真势力的扩展,成化元年(1465年),还置抚顺城南马驿,增设边墩,以防边患。据《明实录》称:“抚顺千户所,乃建州诸夷入京朝贡之路,于本城南设一马驿,拨夫十名,以备接待。又去抚顺西南抵沈九十里,增墩三;西北抵蒲河七里,增一;奉集堡十余里,增墩三;每墩拨军五名哨瞭。”
随后,又于成化四年(1468年)由辽东副总兵韩斌主持重修抚顺城。重修后的抚顺城规模稍大于旧城,其周三里,护城河宽丈,深一丈,开东南北三门。它是当时抚顺地区最大的军事城堡及指挥中心,也是辽东地区重要的军事前哨。这样,在抚顺地区内,有五个城堡,两个关隘,驻有明朝官兵三千一百多人。所属墩台四十九座。构成了所谓“五里一墩,十里一台”,“昼则摘人瞭望,夜则伏路巡更”,以及“调拨官军,往来巡视于要路,布撒钉板、铁蒺藜,绝贼归路,会合追击”等措施的对待建州女真的防御网。一旦有警,守卫墩台迅速发出信号,白天烽烟,夜则发火,辅以号炮,将边警迅速送到周围各地。因此,这既可以看出明王朝对建州女真是如何森严壁垒以待,又充分证明了抚顺在明王朝心目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抚顺地区成了明统治者与建州女真矛盾的焦点和兵连祸结严重之地。女真人“纠同各部,传箭频至”;明统治者“调集重兵,相机剿杀”;在抚顺一带,你争我夺,烧杀虏掠,使得民不宁居,难以耕种。
公元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之变”,明朝皇帝英宗被俘,朝野一派混乱。就在这时,女真首领李满柱,率领一万多人包围了抚顺城。当时抚顺城守兵有一千百人。明将鲁全面对女真人的进攻,在以少对多的情况下,镇定自若,紧闭城门,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带到城上以示决一死战。守城兵士被鲁全的行为所感动,誓与抚顺城共存亡。城墙上举起松明火把,士兵们操起大刀,弓箭如梭,终于击退了李满柱的进攻。鲁全由于守城有功,被朝廷提升为都指挥使。这是发生在明代抚顺城最大的一次战斗。
但是,随着明王朝的日渐腐败,特别是“土木之变”之后,李满柱突袭抚顺城虽未能胜,抚顺一带却从此更无宁日了。公元1467年正月,建州女真入碱厂堡及鸦关、梁家台等地,焚毁营舍;二月,又入鸦鹘关,抄掠佛僧洞等处;三月,更入连山关、通远堡、开原、抚顺。(以上均见《明实录》)为此,明王朝征集大军,倾辽东之师以出,但也终未能挽回颓势。
当努尔哈赤仅用九年时间统了建州女真五部,形成了“环满洲而居者,皆为削平,国势日盛”(《武皇帝实录》卷一)的局面之后,公元1618年(明万历46年),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誓师伐明,亲率大军进攻抚顺城。进攻之前先派少数士兵假扮商人混入城中,然后大军直抵城下。当时的抚顺守将李永芳,见努尔哈赤兵多势众,遂率部拱手投降。努尔哈赤轻取抚顺城。努尔哈赤为防止明兵重至,撤走时一举毁掉了抚顺城。
以抚顺命名的第一座古城,兴于兵乱之际,又毁于战火之中,历时二百三十又五年。它实在可以说是封建王朝兴衰更替的历史缩影。但是,它又是我国各族人民互相交通、共同开发这一地区的历史见证。
总之,明代抚顺城的兴亡历史,只是中华民族开发抚顺地区悠久历史中的一个短短片断。除战乱、痛苦的回忆外,也有我们值得珍贵的历史遗产。在社会主义制度的阳光照耀之下,我们当然有信心、有能力把抚顺建设成日新月异的民族团结的乐园。(王玉生)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抚顺城
- 上一篇:孙若广:康熙驻跸五龙村
- 下一篇:查到了“平顶山惨案”的凶手
相关文章
-
05-25日伪时期抚顺市的城市建设规划
-
05-08抚顺市第三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99)下
-
05-08抚顺市第三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99)上
-
05-08解放后抚顺市第二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3)
-
05-08解放后抚顺市第一部城市总体规划(1957)
-
04-24史料:抚顺城与千金寨
-
11-04[1983]国务院最近批准了抚顺市城市总体规划
-
08-1980年代记载的抚顺城商业街
-
11-23历史故事:努尔哈赤是如何攻破抚顺城的?
-
11-20抚顺的城市供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