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然:抚顺是一座进取之城—为《献给母校(抚顺二中)的回忆》一书作序
2024-07-26 18:52 抚顺七千年 2612
历史上的抚顺,长时间处在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交替控制之下。千百年来,这里始终是农耕文化与渔猎文化碰撞、交融地带。无论是在这里生活的少数民族居民,还是汉族居民,均“素乏文化”“不事诗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抚顺近代工业兴起才发生改变。 1901年,奉天将军增祺呈书上奏,拟开...
历史上的抚顺,长时间处在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交替控制之下。千百年来,这里始终是农耕文化与渔猎文化碰撞、交融地带。无论是在这里生活的少数民族居民,还是汉族居民,均“素乏文化”“不事诗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抚顺近代工业兴起才发生改变。
1901年,奉天将军增祺呈书上奏,拟开采千金寨煤矿并获批,民族资本家王承尧等成为抚顺现代工业的奠基人。同年7月,慈禧受“庚子事变”打击,在“西狩”途中被迫推动“辛丑变法”,下诏实施多项变革,包括废除科举制度,推广新式教育。同年8月,清廷要求各省所有书院改设大学堂,各府与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设立小学堂。
抚顺地区人口大规模聚集,就始于抚顺煤矿的大开发阶段。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日本侵略者霸占了抚顺煤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大批关内破产农民、小手工业者纷纷涌进抚顺,从事简单繁重的煤炭挖掘工作。随着人口大量聚集,矿区规模扩大,抚顺开始筹备独立置县。1907年3月,抚顺城内诞生了“官立第一两等小学堂”,这是抚顺地区最早的新式学校。1923年春,抚顺县立初级中学校,在千金寨县署街第九小学东跨院成立。有学者考证,这所初级中学就是抚顺第二中学的前身。
由此不难看出,抚顺的教育事业是从新式教育开始起步的,是在民族资本家同侵略者不断抗争及抚顺煤矿大开发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抚顺二中是在近代大工业背景下诞生的新式学校。正是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抚顺二中天生具有“自强”“奋斗”的基因,这也是抚顺二中将“崇德、博学、求真、创新”作为自己校训的历史依据。
抚顺二中在抚顺教育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有时,她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所中学,而是抚顺人求学、进取的代名词。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奠基地,工业攻关、工业创造、工业孵化等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抚顺人的肩上。尽管抚顺现代工业发轫较早,但是在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之下,那时的抚顺产业工人只是统治者劫掠抚顺资源的生产工具,他们并不掌握现代工业的核心技术。为了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抚顺人开始意识到,作为城市的主人,要在思想观念、文化知识、生产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更新和提升,以适应社会主义大工业生产。不仅如此,抚顺人更加认识到,要将自己的下一代培育成时代发展的栋梁,就必须在教育方面下力气。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促动,抚顺教育工作始终走在其他地区的前列,而抚顺二中就是抚顺先进教育的鲜明标志。
在抚顺,一茬又一茬的学子,立志高远、发奋苦读,他们都以进入抚顺二中为荣。抚顺二中也因此有了“抚顺小清华”之美誉,这是抚顺人对其最高的赞美。而这一赞美的背后,是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接续不断努力付出的结果。
在这支队伍里,有被孙中山称为“关东革命第一人”的张榕先生的私塾老师张振声。当年他作为抚顺劝学所总董,向广大群众耐心地宣传新式学堂的意义,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创办新式学校“虽为应付世界新势,亦为建成百年永固大业”;有思想开放、积极推行新式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到各市、县及名胜古迹参观学习、增长见识,积极提倡平民教育的白培莘;有刻苦钻研教育理论、精通三门工具学科,每学期至少要听100多节课的校长张世善等一大批令人敬仰的教育先贤,他们是抚顺二中这朵鲜花的最初栽培者。
百年来,从最初的抚顺县立初级中学校、抚西初级中学校,到后来的奉天省抚顺国民高等校、奉天省立抚顺国民高等(工科)学校,再到今天的抚顺市第二中学校,学校历经多次易名、搬迁,但其“自强”“奋斗”的基因始终没有改变,并将这些优秀的基因带到其他中学、甚至带到高等学府,实现了百年传承,生生不息。
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东北电工局接管了抚顺第二中学,并于当年3月创办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这是新中国建立的最早的一所电工中等专业学校。1952年,该校部分迁到哈尔滨,并改名为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最终演变为今天的哈尔滨理工大学。
我们应该感谢《抚顺二中纪实》的作者,他们为我们精心梳理并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抚顺二中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是抚顺人不断追求、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历史。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事诗书”之地;若干年后,这里便成了“崇工尚学”之乡。这种变化使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告诉未来的人们,20世纪的抚顺,是变化之都,也是进取之城。
1901年,奉天将军增祺呈书上奏,拟开采千金寨煤矿并获批,民族资本家王承尧等成为抚顺现代工业的奠基人。同年7月,慈禧受“庚子事变”打击,在“西狩”途中被迫推动“辛丑变法”,下诏实施多项变革,包括废除科举制度,推广新式教育。同年8月,清廷要求各省所有书院改设大学堂,各府与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设立小学堂。
抚顺地区人口大规模聚集,就始于抚顺煤矿的大开发阶段。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日本侵略者霸占了抚顺煤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大批关内破产农民、小手工业者纷纷涌进抚顺,从事简单繁重的煤炭挖掘工作。随着人口大量聚集,矿区规模扩大,抚顺开始筹备独立置县。1907年3月,抚顺城内诞生了“官立第一两等小学堂”,这是抚顺地区最早的新式学校。1923年春,抚顺县立初级中学校,在千金寨县署街第九小学东跨院成立。有学者考证,这所初级中学就是抚顺第二中学的前身。
由此不难看出,抚顺的教育事业是从新式教育开始起步的,是在民族资本家同侵略者不断抗争及抚顺煤矿大开发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抚顺二中是在近代大工业背景下诞生的新式学校。正是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抚顺二中天生具有“自强”“奋斗”的基因,这也是抚顺二中将“崇德、博学、求真、创新”作为自己校训的历史依据。
抚顺二中在抚顺教育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有时,她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所中学,而是抚顺人求学、进取的代名词。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奠基地,工业攻关、工业创造、工业孵化等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抚顺人的肩上。尽管抚顺现代工业发轫较早,但是在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之下,那时的抚顺产业工人只是统治者劫掠抚顺资源的生产工具,他们并不掌握现代工业的核心技术。为了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抚顺人开始意识到,作为城市的主人,要在思想观念、文化知识、生产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更新和提升,以适应社会主义大工业生产。不仅如此,抚顺人更加认识到,要将自己的下一代培育成时代发展的栋梁,就必须在教育方面下力气。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促动,抚顺教育工作始终走在其他地区的前列,而抚顺二中就是抚顺先进教育的鲜明标志。
在抚顺,一茬又一茬的学子,立志高远、发奋苦读,他们都以进入抚顺二中为荣。抚顺二中也因此有了“抚顺小清华”之美誉,这是抚顺人对其最高的赞美。而这一赞美的背后,是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接续不断努力付出的结果。
在这支队伍里,有被孙中山称为“关东革命第一人”的张榕先生的私塾老师张振声。当年他作为抚顺劝学所总董,向广大群众耐心地宣传新式学堂的意义,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创办新式学校“虽为应付世界新势,亦为建成百年永固大业”;有思想开放、积极推行新式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到各市、县及名胜古迹参观学习、增长见识,积极提倡平民教育的白培莘;有刻苦钻研教育理论、精通三门工具学科,每学期至少要听100多节课的校长张世善等一大批令人敬仰的教育先贤,他们是抚顺二中这朵鲜花的最初栽培者。
百年来,从最初的抚顺县立初级中学校、抚西初级中学校,到后来的奉天省抚顺国民高等校、奉天省立抚顺国民高等(工科)学校,再到今天的抚顺市第二中学校,学校历经多次易名、搬迁,但其“自强”“奋斗”的基因始终没有改变,并将这些优秀的基因带到其他中学、甚至带到高等学府,实现了百年传承,生生不息。
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东北电工局接管了抚顺第二中学,并于当年3月创办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这是新中国建立的最早的一所电工中等专业学校。1952年,该校部分迁到哈尔滨,并改名为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最终演变为今天的哈尔滨理工大学。
我们应该感谢《抚顺二中纪实》的作者,他们为我们精心梳理并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抚顺二中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是抚顺人不断追求、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历史。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事诗书”之地;若干年后,这里便成了“崇工尚学”之乡。这种变化使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告诉未来的人们,20世纪的抚顺,是变化之都,也是进取之城。
该文章所属专题:卢然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献给母校的回忆》
- 上一篇:解放思想,大胆创造——写在抚顺电视台实现高清播出之际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7-22尉常荣:抗日英雄宋铁岩(1)
-
07-20八旗和硕贝勒与固山额真是怎么一种关系?
-
07-18傅波:明抚顺边堡之三——马根丹堡
-
07-18尉迟常荣:芦沟桥事变爆发后的抚顺工人斗争(5)
-
07-15尉常荣:抗日英雄纪儒林(6)
-
07-13赫图阿拉时期八旗的“主旗贝勒”是谁?
-
07-11尉迟常荣:芦沟桥事变爆发后的抚顺工人斗争(4)
-
07-10第一任牡丹江民主政府市长——褚志远
-
07-08尉常荣:抗日英雄纪儒林(5)
-
07-06八旗将士都住在赫图阿拉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