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当代人物

尉常荣:王仁斋的奋斗历程(3)

2025-03-26 19:23 抚顺七千年 尉常荣 1090
王仁斋爱好文学,常写一些新诗和散文。他曾以《血泪》为题,写了一篇描写破产农民参加土匪,最后惨遭杀害的散文。这篇文章情景交融,动人心弦,老师们看了赞叹不已。散文中,他引用了一个革命党人的一首诗:“踏遍扶余故国都,平明骑马上征途,离乱频惊豪富散,饥寒交迫野人愚”。围绕最后这个“愚”字,老师们进行了讨...


  王仁斋爱好文学,常写一些新诗和散文。他曾以《血泪》为题,写了一篇描写破产农民参加土匪,最后惨遭杀害的散文。这篇文章情景交融,动人心弦,老师们看了赞叹不已。散文中,他引用了一个革命党人的一首诗:“踏遍扶余故国都,平明骑马上征途,离乱频惊豪富散,饥寒交迫野人愚”。围绕最后这个“愚”字,老师们进行了讨论,有的说这个字用得好,有的说用得不恰当,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最后王仁斋用商量的口吻说:“我看这个‘愚’字用得合适,饥寒交迫起来反抗应该参加革命队伍,当土匪,走邪路,最后被杀害,这不是愚蠢吗?”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在他的带动下,老师们也纷纷拿起笔来,写诗作文,歌颂新文化、新思想。在星期天、节假日,王仁斋还常与挚友们带着干粮,到郊外野游,在高山上,小河旁,读书赋诗,开怀畅谈,抒发政见,弹劾时弊。

  为了把老师们引向革命道路,王仁斋还把马列著作借给可靠的同仁看。一次,他把一本封皮上写有《中国文学史入门》的书递给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打开一看,原来里面是油印的马克思著作《哥达纲领批判》,便惊喜地连连说:“这本书太宝贵了,太宝贵了!”王仁斋异常严肃地说:“只给你看,不要外传!”从此以后,这位老师和王仁斋一样,也成宿隔夜地读起书来。从此他俩成了亲密的朋友。

  三源浦是东边道地区的一个重镇,镇里有几个劣绅很霸道,他们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对外来人更是严密监视,大加排斥。王仁斋是三源浦小学唯一的外地人,所以他一到三源浦就引起反动势力的注意。但他毫不畏惧,仍秘密地进行革命活动。三源浦有一所朝鲜小学,是朝鲜革命党人聚集的地方,革命活动一直很活跃。王仁斋经常到那里去,和他们互通情况,联系工作。

  同年1月末2月初,中共满洲临时省委第二次会议决定成立东边道特委,打算利用土匪的力量组织暴动。三源浦地处交通要冲,四周峰峦叠幛,地势极为险要,深山中盘踞很多土匪,是党做争取工作的重点。


尉常荣:王仁斋的奋斗历程(3) 图1


  王仁斋听到党的召唤,不畏艰险,自告奋勇,要求到匪区去做党的工作。经组织批准后,他赤手空拳,走进深山老林,只身深入虎穴,和土匪打交道。对土匪的捆绑、威胁和恫吓,他面不改色,心不跳,慷慨陈词,对答如流。他向土匪头子申明大义,说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他们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接受共产党的主张,为复兴中华做贡献。经过他一段时间的奔波,虽然没有把土匪完全争取过来,但却使他了解了很多情况,扩大了党的影响,在东边道广大地区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王仁斋因工作需要一度离开三源浦,到南京、上海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6月,他又从南方来到沈阳,通过关系,找到了国民党奉天省党务指导委员包景华,遂被安排到平民日报社,担任印刷部主任,负责采访、校对、印刷和送报等工作。他衣著简朴,为人和气,事事亲自动手,深得群众的拥护。报馆里有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和书籍,这为他的学习提供了方便条件,他除了工作外,就是学习,每天都学到深夜。他还经常到社会上走访,了解情况,并针对社会实际写一些小品文,揭露社会的黑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国民党和奉系军阀的反动统治,他写的文章短小精悍,笔调辛辣,在报纸上发表后,深受读者的欢迎。

  平民日报宣传革命思想,引起了反动派的极大恐惧,由于国民党反动当局的粗暴干涉,该报于1929年夏被迫停办,王仁斋因此而离开报社。(待续)



该文章所属专题:尉常荣专题


尉常荣

       尉常荣,中共党员,曾任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1982年,著《中共抚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抚顺特支》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编撰《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并出版发行。后陆续出版专著《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辽东英烈》,译著《抚顺史话》(日译汉),主编出版了3卷《抚顺市志》

 

>>> 延伸阅读:尉常荣先生编著的《抗联一军英烈》一书出版



标签:王仁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