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仇永德:儿时往事(一)

2025-06-02 10:08 抚顺七千年 仇永德 896
我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上的小学。学校就是现在的抚顺五十中学,那时叫抚顺市第一完小。班主任老师姓王,三十出头,白嫩的皮肤,个子很高,浓眉大眼。他是国民党时期留用的老师,戴一副黑框眼镜,一身灰色礼服显得十分英俊。  他很厉害,如有同学上课溜号,王老师就朝他...
  我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上的小学。

  学校就是现在的抚顺五十中学,那时叫抚顺市第一完小。班主任老师姓王,三十出头,白嫩的皮肤,个子很高,浓眉大眼。他是国民党时期留用的老师,戴一副黑框眼镜,一身灰色礼服显得十分英俊。

  他很厉害,如有同学上课溜号,王老师就朝他扔粉笔头。如果有人回答不上来问题,王老师也会毫不留情地打学生竹板,我们都很怕他,都规规矩矩听他讲课,不敢有半点溜号!国庆节快到了,学校发校服。白上衣蓝裤子,这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我们还扎红五星,镰刀斧锤,扎很多很多的大红花,这些都要在国庆游行时用上。

  可惜,我在第一完小只念了一年,后来搬家了,我就转学到了抚顺第五完小。学校位于河堤南。青瓦灰砖,一溜的灰色小平房。高大的围墙里边,长着一排一排挺拔的杨树。秋天,校舍后边满地都是厚厚的金黄色的杨树叶。我们最高兴的是踩着杨树叶,捡粗壮的长一点的杨树叶梗,再把十几根叶梗放到鞋里踩压几天,让叶梗变得柔韧才好玩。同学之间彼此用叶梗拽,看谁的叶梗先拉断,谁就输,我们称这种游戏为“割大将”。

  当时,我们家住在“中和马路”。“中和”的意思就是“中日”。解放初期抚顺的路名还延续着日伪时期的叫法。现在的几道街,当时就叫几“町目”。我们就住在与“中和马路”交叉的“五町目”,街的尽头是河堤。


仇永德:儿时往事(一) 图1


  小时候我们最爱玩的游戏就是“打瓦”。去浑河岸边捡我们需要的、薄薄的、像面包片那么大的石头。那时抚顺的马路大多是土路,汽车很少,也不分什么人行道。我们在马路上立几块较大的薄片石头,几个人游戏立几块石头。画好距离,大约离石头二十米远,画一条横线。玩游戏的孩子脚不能越过横线,然后依次用一块石头片击打二十米远的立着的石片,打倒石片就算赢,这就是“打瓦”。

  离家不远的地方是一个铁匠铺。现在我的耳边似乎还能听见儿时铁匠铺里常年发出叮叮当当的打铁的声音。那声音真好听,我常去看铁匠打铁的情景。

  火炭在风匣的一拉一抽中闪闪发亮。马掌或镰刀在铁墩子上淬火时吱吱作响。门口左侧立着两根粗壮的两米多高的圆木,靠上,一根很粗的柞木杆横穿在两根圆木之间,很像操场上的单杠。那是用来给马钉掌的。钉马掌需要好几个人。首先把马用绳子固定在圆木之间,一条马腿用绳子吊起来。一个穿帆布围裙的老铁匠把马掌对好马脚掌的位子,一手拿着铁锤用钉子钉到马掌里,马不停的抖动身子,也许很疼吧。(待续)


该文章所属专题:仇永德专栏


仇永德,196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本科。一生主要从事德语口译工作。1966年陪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技代表团,1987年陪同国家体委邀请的德国赛艇教练艾力克先生,并翻译出版体育专业教科书《赛艇》,1989年—1992年应市政府委派在抚顺驻德国办事处工作。1996年在抚顺市进出口公司退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