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因煤而兴,因煤而迁
曾有“煤都”之称的抚顺市,位于辽宁省的东部山区,城市形状非常特殊:南北狭窄,东西却长达30多公里,整个城市被一条贯城而过的浑河分割成南北两部分。浑河南岸就是储量丰富的巨大煤田,而今天抚顺的主城区,恰恰就建在这块煤田上。
抚顺西露天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从建国初期到1958年,抚顺累计出产了5.9亿吨煤,占全国同期产煤总量的5.6%,而其中炼焦煤的产量达到了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但就是这个曾经给中国带来巨大财富的西露天矿大坑,今天却成为抚顺城市发展的一大难点。尽管西露天矿周围的主城区地下还蕴藏着大量的煤炭,但从保护城市的角度考虑,国家做出了“保城限采”的决定。
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西露天矿,就没有抚顺城市发展的今天。然而,同样也是为了城市的发展,现在它的开采不得不受到限制。
抚顺的煤炭埋藏浅,易于开采,有些煤甚至露出了地表。随着19世纪后期近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加上甲午之战兵败,赔款无源,库银匮乏,清代光绪皇帝在1901年下达了开采煤炭通知书。然而,仅仅四年后,采矿权就被俄国人抢走了,之后又落入了日本人手中。能源奇缺的日本人,在抚顺投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采煤设备,开始了对抚顺煤矿大规模的强行采掘。
煤炭的大规模开采,使抚顺再度繁荣起来。当时位于矿区的一个叫千金寨的村庄,只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就从一个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子,迅速发展到拥有二三十万人口的城市,成为当时抚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许多人甚至只知道千金寨,而不知道抚顺。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西露天矿进行了五次改造,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有人粗略地进行了测算,将建国60年抚顺西露天矿的剥离总量按一立方米延伸,可绕地球51周以上。
经过上百年的开采,抚顺的煤炭数量急剧减少,并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城市转型和地质灾害的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在权衡了煤矿、沉陷区及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之后,抚顺市逐渐确定了北拓、南治、西进、东优的城市发展战略。因为仅一水之隔的浑河北岸,却具有和南岸完全不同的地质条件,拥有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市政府大楼搬迁到了北岸之后,开发商和市民纷纷被吸引到了新区,这一地区的房价也上涨了近一倍。城市中心的转移,从根本上避免了城市发展和煤矿开采之间的矛盾。
抚顺这座城市也许会一直矗立在这里。因为新一轮总体规划,会让抚顺人在经历了因煤而兴、又因煤而迁的风雨之后,生活得更安全、更舒适,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 上一篇:抚顺藏宝“洞库”隐秘30载
- 下一篇:大清王朝在抚顺画了一个圈
相关文章
-
02-22抚顺市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11-25国民党抚顺市政府成立后都做了什么?
-
11-03关于日伪时期的抚顺市公署机构设置
-
10-08傅斯年:夷夏东西说(二)
-
10-08傅斯年:夷夏东西说(一)
-
08-12武备衙门:1949年的史料照片
-
07-19武备衙门:1996年抚顺市“严打能手”奖章
-
04-12辽宁省诞生首个琥珀鉴赏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