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建国四十年来清前史研究述评(8)

2012-03-09 14:21 中国档案学研究 李治亭 2863
清前史是有清一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属清史的“源头”。建国40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这段清史的研究几经变化,尤以近10余年来形成研究热潮,成就斐然,举世瞩目。现对此作一简要回顾,对继续推进清史特别是清前史研究不无益处...

  这个问题的讨论,最为热烈,成果很多,分歧很大。即使看法相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如时代断限,也存在分歧。但有一点大体一致,这就是后金进入辽沈地区后已开始或已经是封建化。该问题还将争论下去。

  (3)关于八旗制度的研究。八旗制度为满族所独创,是清朝立国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具有军事、行政、经济及民族的广泛内容和职能。这已为清前史学者所认同。首先是八旗制度创立的时间。清官书载:努尔哈赤于辛丑年(1601年)始建四旗,至甲寅年(1615年)增设为八旗(《大清会典事例》卷1110)。学术界多持此说,如周远廉的《关于八旗制度的几个问题》(《清史论丛》第3辑)、孙文良等《清开国勋臣何和礼》(《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4期)等文,给予了论证。郭成康、李鸿彬对此提出了疑问。他们在《努尔哈赤1601年建旗考辨》(《故宫博物院刊》1981年第4期)《也谈八旗旗纛》(《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1期)与《八旗建立的年代考异》(同刊,1984年第1期)诸文中认为,1622年2月以后,努尔哈赤才将八旗改为四正色与四镶边旗。又说,初建四旗,是为旗纛,不具有后来八旗组织固山的含义。关于八旗成立的时间,在日本,说法更多,亦成为国际争论的问题之一。

  八旗之创,先有满洲,到天聪时续建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王钟翰以《清初八旗蒙古考》为题(《清史杂考》),详考满蒙关系之确立及八旗创立的经过,确指其创立时间为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郭成康发表《清初蒙古因山额真考》(《清史研究通讯》1985年2月),详考各旗主,详前人所略,多有填补空白之义。对八旗汉军的论证,当推陈佳的《八旗汉军考略》(《民族研究》1981年5月),就汉军成立的时间及内部编制,所处地位,给予了详细考辨。全面论述八旗制度的,是李旭的《论八旗制度》。此文原作于1963年,先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第五辑,1979年重载于《清史论文选集》。该文探讨了八旗的起源,与辽金元的兵制有“因袭沿革”的关系。文中所论,亦有前人所未及,或首次提出。

  与八旗制度密切相关的土地制度,如旗地、王庄、皇庄等土地性质和经营状况等,均有专文讨论。值得推重的是韦庆远等合编《清代的旗地》上中下三册(中华书局,1989年),内含清入关前旗地形成等内容。此书据现存档案撰成,弥足珍贵。刁树仁著《东北旗地研究》(吉林文史社,1993年),内辟一编,首论“清入关前旗地设置与发展”,至为详备,足以弥补以往诸书之缺略。

  (4)关于明清战争问题研究。自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与明首次交锋于抚顺、清河、拉开明清(后金)战争的序幕,迄至1644年入关,双方战争连绵,势力消长,为明清兴亡所系,满族发展之关键,历来为学者所重视,著论颇丰。孙文良等所著《明清战争史略》,是国内研究明清战争的第一部著作。其中涉及问题不少,但争议最大的是对战争性质的认识。该书认为,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争(包括进关后),从根本上说,是双方为领有全国统治权而展开的全面斗争,不能说是什么民族战争,尤不能说成民族征服战争。李鸿彬是研究明清战争最富成果的学者之一。他对萨尔浒、宁远、松锦、宁锦等重大战役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阐述其战事起因、战略战术及对明清(后金)的影响,强调清为夺取政权、族学明为维持自身统治的政治目的(详见《中央民院学报》1979年第1—2期、《北大学报》1983年5月、《史学集刊》1987年2月、《清史研究通讯》1989年1月)。刘建新在《论明清之际的松锦决战》一文中指出:此次决战为一个新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历史道路(《清史研究集》第四辑)。张玉兴以萨尔浒之战为例,阐明此役是明朝中央政府对后金“地方叛乱”的征战(《关于萨尔浒战役性质的商榷》,《北大学报》1981年第4期)。薛虹在《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坚持民族原则问题》(《史学集刊》1984年第4期),论证八旗满洲对明的战争是“民族征服”战争。

标签:版画  特别  中国近代史  宣统三年  计算方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