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当代人物

张子富:煤炭战线的一面旗帜

2012-03-09 15:33 抚顺晚报 李允 2721
对于许多50岁以上的抚顺人来说,张子富这个名字可是赫赫有名。大字不识的他从一个矿工,当选为全国最早的劳模,成长为矿区工会副主席,13次被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这几近传奇的经历,至今听来,也颇让人感慨。日前,我们联系上了张子富的孙女——辽宁石油化...
 

张子富:煤炭战线的一面旗帜 图1

全国劳动模范张子富


    对于许多50岁以上的抚顺人来说,张子富这个名字可是赫赫有名。大字不识的他从一个矿工,当选为全国最早的劳模,成长为矿区工会副主席,13次被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这几近传奇的经历,至今听来,也颇让人感慨。日前,我们联系上了张子富的孙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教授张晶。张晶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与爷爷张子富感情至深。通过张晶深情的回忆,我们对这位著名劳模的人生故事逐渐清晰。


    激情燃烧的岁月


    1914年,张子富出生在山东莒县。童年给地主放过猪、当过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子富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张子富不幸被日寇逮捕,押送到大连监狱。后来,越狱逃出的他在大连当了码头工人。因为不屈从于码头把头的欺榨,他被赶出了码头。1945年,张子富来到抚顺西露天矿走进了矿工的行列。


    1948年,抚顺解放,百废待兴,各方面还没有走上正轨,因此无法规定合理工资,只好暂借给每个工友20万元东北流通券。当时工人中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干不干二十万,苞米馇子小米饭,大人吃小孩看。由于有些工人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缺乏了解,以及一些人的造谣破坏,工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出工不出力,劳动效率很低,每人每天仅能装一车、3.3吨煤。


    曾参加过游击队的张子富,知道解放后工人是给自己干活,他很是着急,便主动向矿里提出成立一个生产突击小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大家的劳动热情。他吸纳了5个工友,成立了矿区也是抚顺市的第一个生产突击小组。


    突击小组的第一场硬仗就是在西露天矿东大卷掀起的突破生产定额活动。当时的最高定额是每人每天装一车煤。但是张子富带领突击队硬是创造了每人每天装5车半煤的纪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整个东大卷的装车产量突飞猛进。矿党委于是命名他们为“张子富突击队”,并让突击队到西大卷开展突击活动。这时,突击队已经增到8个人。西大卷的工人们听说张子富他们要来,声言要给他点“颜色”看看,让他们装最难干的“白泥”。


    一个月过去了,突击队胜利完成任务了。大家心悦诚服,遂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中,西大卷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在他们的感染带动下,全矿各处都成立了突击队,矿山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装车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打眼组、放炮组的效率明显跟不上。更为要命的是,矿坑西下盘的两个放炮班人浮于事,窝工现象严重。而矿里按工定员时,这两个班都不肯减员。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东下盘采煤系系长的张子富动起了脑筋。他在这两个班找了5名放炮能手,组成了放炮突击队,钻研放炮技术,到困难地段搞爆破。


    在优质地完成任务的同时,他们还节约了很多火药,形成了一套可以普遍推广的放炮技术。结果突击队日工作量比24个人干的活还多。两个放炮班的工人深受触动,主动要求减去10人。为了普遍推广放炮技术,他们又从外抽调20人成立了放炮培训班。


    看到刘山洗煤班洗煤水里有许多煤块白白流走,张子富又组织了一支洗煤突击队来到刘山。在他的带动下,这个洗煤班不仅把水里的煤掏干净,而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由过去每人每天洗五六百斤煤,提高到一吨多。每月他们为国家多“捡”回来1600多吨煤炭。


张子富:煤炭战线的一面旗帜 图2

赫赫有名的张子富成为煤炭战线的一面旗帜


    张子富不但是生产能手,也是教育工友的能手,有名的“调皮组”在他的领导下变成了模范组。


    就这样,张子富率领突击队在露天大坑“突击”了一圈,掀起了整个矿区的劳动热潮,并使一批突击队涌现出来。抚顺煤炭的产量因此提高了3倍多。


    1949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五一”节,在抚顺矿务局劳模大会上,为矿山做出巨大贡献的他光荣地被选为“全面劳动英雄”,并被选为工会副主席。同年,他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当选为抚顺市人民政府委员。1956年,闻名全国的张子富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多次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张子富:煤炭战线的一面旗帜 图3

张子富13次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0年3月25日,张子富赴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工农兵劳模大会,在怀仁堂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张子富将最能表达抚顺矿工心愿的一块原煤、一对煤精花瓶作为礼物送给毛主席时,主席脱口而出:“你就是抚顺的张子富,你穿上衣服了?”原来,被称为“张大锹”的张子富在坑底劳动时,常常是光着膀子挥锹上阵。有一次,他汗流浃背的形象被记者摄下,发表在画报上。毛主席从画报上看到了光膀子大干的张子富


    据张晶回忆,她爷爷曾经13次受到过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张晶家里现在还珍藏着1954年周总理亲自填写的邀请张子富参加国庆5周年庆祝大会的请柬。


    张子富忘我的劳动精神和主人翁精神感动了许多人。他也因此成为煤炭战线的一名代表,不仅在我市成为一面旗帜,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1984年,他的事迹被《中国职工劳模列传》收入。1989年,我国工会第一部大型综合性专科辞典《工会大辞典》也收入了他的事迹。张子富成为以上两本典籍收入的唯一的抚顺人。


    更鲜为人知的是,张子富还被著名作家萧军写进了小说里。1950年,作家萧军来到抚顺矿山体验生活。近半年的时间里,萧军与抚顺的工人们吃住在一起,与张子富成了朋友。萧军回到北京后创作出反映矿山建设的小说《五月的矿山》,小说的主人公鲁东山,就是以张子富为原型的。萧军在这部小说的后记中写道:如果这小说出版后对人民能有些好处,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有些用处,这光荣,首先应属于书中所写的那些不懈劳动的“真正的人”……


    记者在张晶的家中看到了萧军送给张子富的这本小说。其后,萧军多次来抚,每次都会来看望张子富这位老朋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作家萧军重回抚顺,与张子富在矿务局二所叙旧话家常。还是中学生的张晶陪着爷爷见到了这位和蔼可亲的大作家。


    对矿山无限深情


    历任股长、科长、矿工会副主席、抚顺矿区工会副主席、抚顺市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委的张子富,从来没想过利用所谓的职权谋私利。性格倔强的他严厉禁止儿女到矿上工作,7个儿女中,只有小女儿因为符合政策,从乡下回来顶他的“号头”成为矿上的全民职工,其余6个儿女都没在矿上找工作。


    张子富对家人要求极其严格。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他还一度在自己家里成立起家庭党支部,他任支部书记,并要求未入党的家庭成员积极入党。儿媳妇——张晶的妈妈就是烫个稍微时髦些的发型,也要遭到他这个家庭支部书记的批评。张晶说,爷爷对她一样要求严格。老人曾经对张晶未来的公婆说,年轻人结婚不应该大操大办,两副铺盖并一起就能过日子……


    “文G”中,张子富屡遭磨难。家里多次被抄,他本人被关进牛棚9个半月。唯一的儿子因为拒绝与父亲划清界限,也被关进牛棚。即便是这样,张子富也从不抱怨,始终对党矢志不渝。


    经历了几多磨难都未曾掉过泪的张子富,在获得平反昭雪的那天,落下了委屈的泪。也许只有苍天日月知道他那一颗忠诚党、热爱矿山的心。张晶说,晚年,爷爷经常背上工具挎包,到矿上的各处走走看看。每次回来,爷爷都会安心一阵子。生命的最后时光,张晶陪着爷爷在抚矿医院老干部病房住院。她说,那些日子,爷爷经常从病房窗户望向南面的矿区感慨:东大卷啊,西大卷啊……他无限眷恋倾注了他一生心血、见证了他生命辉煌的煤矿。


    1990年8月1日,76岁的张子富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煤矿。中共抚顺矿务局西露天矿委员会的讣闻中写道:张子富同志以主人翁的姿态、忘我的劳动精神,投入到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矿山的恢复和建设时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祖国的煤炭事业,他不居功自傲,发扬了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标签:张子富  领导人  煤炭  劳动模范  毛主席  游击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