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母亲程钧
贯穿的一生的信念
——追忆母亲程钧
年轻时的程钧同志
1980年程钧(左)与毛岸青的夫人邵华(中)在抚顺友谊宾馆合影。
1995年程钧与老战友合影。
2000年1月,一个非常寒冷的夜晚,天空布满阴霾,窗外静寂无声。
突然,家里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是大哥打来的,他语音哽咽地说:“妈妈去世了。”
霎时,只觉得心往下一沉,泪水涌满眼眶……
1939年,日本法西斯魔爪染指山东半岛,各地抗日烽火熊熊燃烧,一些爱国学生在山东掖县(现莱州市)宣传抗日救国。正在念小学的母亲常被他们演唱的抗日歌曲吸引,每当他们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时,母亲不禁热血沸腾,她和大家一起高呼抗日救国口号,一起走家串户宣传抗日。
这年7月,母亲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参加抗日组织,把日寇从中国领土上驱逐出去!
当时,母亲家境较富裕,家人对她的决定大惑不解,极力劝阻说:“一个大闺女家,整天在外面瞎跑,多让人笑话。如果让日本鬼子抓去,非掉脑袋不可!”但母亲不为所动,毅然走出家门,报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组织,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时年仅15岁。
40年代初,穷凶极恶的日本法西斯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实行血腥的“三光政策”,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那时,母亲经常与战友们深入敌战区开展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反清乡、反扫荡,募集粮款,支援抗战。
有一次,母亲在乡下遭遇日伪军突袭,一位老大娘临危不惧,用母女关系骗过敌人的盘查,掩护母亲脱险。母亲每每谈及此事,总是动情地说:“没有老百姓的舍命相救,我活不到今天。领导干部永远都是人民公仆,永远不能脱离群众高高在上!”
母亲生性要强,对工作满腔热忱,倾心投入。上世纪60年代,母亲任本溪市委财贸部副部长,为搞好城乡商品流通,保障市场供应,她经常下乡搞调研,一去就是几天。那个年代交通、吃住条件差,母亲又患糖尿病,但她坚持下乡搞调研、摸情况,实事求是地向上级反映基层情况,帮助基层单位解决了不少问题。本溪县久才峪供销社的“背篓精神”,就是母亲他们下乡搞调研时发现的先进典型。
1967年初,上海刮起所谓“夺权”风暴,各地纷纷效仿,母亲被迫“靠边站”。当时我们兄妹都很担忧母亲的处境,但她却异常淡定坦然,她说:“我对党对人民问心无愧,历史会证明我是清白的!”
“文G”期间,一大批老干部被打成“叛徒”、“特务”、“走资派”,面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母亲十分气愤,她曾对我说:“如果老干部都是‘叛徒’、‘特务’、‘走资派’,中国革命能取得伟大胜利吗?!社会主义建设能有这么大成就吗?!”
粉碎“四人帮”后,母亲先后在本溪市委和抚顺市委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她积极落实党的干部政策,清除“左”的影响,拨乱反正,为一大批老干部洗刷罪名、平反昭雪……
上世纪80年代,看到抚顺城区面貌的变化,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母亲特别高兴,她说:“过去我们打日本鬼子,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艰苦奋斗几十年,不就是让人民能过上好日子吗?”
1985年,母亲从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但她仍十分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关注抚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母亲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彰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本色和风采,这都源自于母亲对党的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贯穿母亲的一生,造就了母亲不凡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战斗在抚顺的非党“翠平”——王全荣
- 下一篇:战斗在抚顺的非党“翠平”——王全荣
相关文章
-
07-03武备衙门:1978年毛岸青一家在抚顺
-
05-20回眸抚顺固定电话4位升8位
-
04-27武备衙门:铁井盖引出的历史
-
12-03抚顺最早的电话出现于1919年
-
11-09国内最早的保险热线电话在抚顺设立
-
07-1580年代的抚顺市长公开电话室
-
04-14有一个区号叫0413
-
03-27抚顺目前最老电话簿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