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清帝国的星辰

清帝国的星辰

【第五章】文化与政令(2)架构六部

2012-03-21 20:42 榕树下 王开 1296
六部之制,始于隋朝,唐代正式定制。唐分三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六部归尚书省辖,含吏、户、礼、兵、刑、工。明代的六部,始创于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聚众造反时,即在根据地江南设置了管辖钱粮、礼仪、司法、营造四个部门。这四大部门相当于户、礼、刑、工的雏形,在朱元璋夺取政权的过程...

六部之制,始于隋朝,唐代正式定制。唐分三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六部归尚书省辖,含吏、户、礼、兵、刑、工。明代的六部,始创于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聚众造反时,即在根据地江南设置了管辖钱粮、礼仪、司法、营造四个部门。这四大部门相当于户、礼、刑、工的雏形,在朱元璋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当了皇帝以后, 朱元璋下放了抓在手中的人事权和军事权,配置中央行政系统。这样的背景下,洪武元年朱元璋宣布成立六部,下辖二十四司。

朱元璋在唐宋以来的基础上,打破六部二十四司的传统条框——为便于管理,有些部按地区划分辖司。像户部,内部设置很多司、科,以应对财政、民政等繁重业务。刑部也设立了分地区的13 个司,分别掌管本地区的行政司法工作。

朱元璋农民出身,凡事注重实效,附和实际。这一开创性的作法有效地解决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区的控制。为强化管理,朱元璋废掉中书省,提高六部地位,把六部纳入他的直辖范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分解相权,加强皇权,加强皇帝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执政第五年,皇太极召集贝勒大臣开会议定官制,设立六部。会议决定,多尔衮任吏部长官,副职三人:图尔格为承政,满朱习礼为蒙古承政,李延庚为汉族承政,下设参政八人,索尼为启心朗;德格类任户部长官,副职四人:英俄尔岱、萨壁翰为承政,巴思翰为蒙古承政,吴守进为汉族承政,下设参政八人,布丹为启心朗。以下分别是,萨哈廉出任礼部,岳讬出任兵部,济尔哈朗出任刑部,阿巴泰管工部。

皇太极的六部设立,带有明显的特点——六部要职,即各部一把手全部是他的兄弟子侄,为平衡关系,相互监督制约,每部又设蒙、汉副职各一人。皇太极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满洲的绝对控制权和统治权,由设置看出,他对蒙、汉两族人才,虽大量重用,思想意识深处却有着天然的戒备,不敢大意疏忽,让六部大权旁落,遗患无穷。

既然六部权利如此之大,谁又来监督他们的行为准则是否合乎标准呢?启心郎的特殊官位,就是皇太极为六部要员们所设。启心郎的工作性质类似于钦差,他拥有当面指责各部官员的过错,并可直接汇报皇太极的特权,等于皇太极在各部安插眼线,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皇太极的视野内。谁有差池,立即责罚,防止六部玩忽职守,作奸犯科,让他们高效运转,发挥国家机器的功能。

吏部为六部之首,任免、升降、调派全国官吏是它的职能。皇太极任命多尔衮为吏部首脑,足见他吏部的重视,其他五部要员是户部德格类,礼部萨哈廉,兵部岳讬,刑部济尔哈朗,工部阿巴泰,这几个人全部为宗室成员,战功赫赫,忠心耿耿。萨哈廉和岳讬是皇太极登极的铁杆拥护者,哥俩追随皇太极甚于追随父亲代善。济尔哈朗历来与皇太极感情深厚,皇太极死后,竭力主张九皇子福临继位。德格类、阿巴泰,和皇太极素无间隙,一个心眼捍卫满洲国利益。

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对内阁成员组成又做了改动,以吏部为例,裁满、汉承政,改为满族承政一人,左参政二人,右参政3人,理事官4人,副理事官6人,启心郎3人。这种调整缩减了汉官在内阁的大权,但在参政人数上有所增加,特别是启心郎,享有直接向皇太极报告各部官员违纪违法行为的特权,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各部官员的生死荣辱。所以,表面看汉官在吏部权利小了,实则是大了。

皇太极在内阁官员称谓问题上很较真,坚持不沿用明代官称,而统一用满族官名。这样固执己见有他的想法——皇太极接受汉文化的心理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如饥似渴地汲取汉文化营养,一方面,他又怕在学习汉文化的过程中泥沙俱下,好的坏的都秉承下来。这种天然的戒备心理使他不愿意穿汉族的服装,说宽袍大袖不宜作战行走,又严加教育满洲人民,不要沾染汉族吃喝享乐的不良习气。只不过,满洲对汉文化的防范之心随着皇太极死亡,逐渐产生了变化。

顺治元年(1644年),新帝顺治改吏部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额哲库为主事(吏部的中层干部),只有启心郎未改。吏部的人事构成也有了大幅调整——除参政外,郎中设满族4人,汉族2人,员外郎满族8人,汉族6人,主事满、汉各9人。这个配置比例显示,汉官的比例明显增多,他们在清王朝的政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到顺治五年(1648年),吏部尚书增设一名汉官担任。这是个信号,意味着汉官真正走上清王朝的政治舞台,为统治者独挡一面。顺治十五年(1658年 ),再增满、汉左右侍郎各1人。雍正元年以后,汉官大量增加,官位品级上也有所调整。同为吏部尚书,原来满官官位一品,汉官官位二品。这里头还是暗含着歧视或偏袒,顺治十六年,吏部满、汉尚书全部改为二品,显示出满、汉官员的平等性。雍正八年,吏部两位满、汉尚书均晋为从一品。其他官员的配置较清初也有了明显不同:汉官几乎与满官人数对等,甚至超过了满官,蒙官则只有1名——员外郎满官8人,汉官6人,蒙官1人;主事满官4人,汉官7人,蒙官1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自己的知识分子在增加,汉族知识分子在清王朝的统治中越来越发挥热能,而成吉思汗的子孙尽管在皇太极时期受封贝勒,做官的不在少数,但文化知识的匮乏,使他们在清王朝平定天下后渐被淘汰。

 【作者简介】王开,满族,公务员,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人。2004年学习散文写作,2007年起借地域之便,致力于前清史挖掘,2008年结集《去者》,2009年成书《马背上的江山》。白山黑水,满洲八旗兵的激荡往事,金戈铁马,策马入中原的场景追忆。她是一名女性作家,却用男性的笔法和视角追寻着赫图阿拉的足迹,寻觅着民族精神的还乡之旅。

标签:王开作品  清帝国的星辰  皇太极  代善  多尔衮  清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