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一位日本工程师对抚顺矿务局的贡献(7)

2012-03-24 13:26 文史精华 纪敏 3264
这样一位有突出专长的日本采矿专家,抚矿怎能会愿意让他离开?同样,这样一位长期生活在中国,并对新中国建设事业有着特殊感情的日本人,又怎能愿意离开自己的岗位而回日本国呢……

  德鲁奇说,遗憾的是,协会已将日方要求转给中方,中方迄今尚未给予答复。李德全回国后,即将德鲁奇的讲话稿转交中央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与核实,后因事实基本上确认,引起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1953年1月26日,应中国红十字会邀请,日本红十字会、日中友好协会、日本和平联络会三团体代表到北京,与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共同协商日侨归国问题。经过双方进行3次会谈,于3月5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发表《关于商洽协助日侨回国问题的公报》。3月16日,日本派船来华,从秦皇岛、上海、塘沽接第一批日侨回国。到1953年10月7日,日本已7次派船接在华日侨回归。1954年5月,经日本红十字会一再邀请并经日本参众两院相继通过了邀请决议文,冲破了美日反动派的阻挠,为感谢协助日侨回国,正式邀请中国红十字会派代表团访日。

  就在这一背景下,抚顺矿务局已于1953年春天,先期将留用的8名日本工程技术人员遣送回国。离开前,抚矿除给每人发给固定工资外,还发给了退休金,并在秦皇岛将各自的储金兑换成日元。在1954年10月24日,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李德全、副会长廖承志将要率领新中国第一个民间使节团正式访问日本之前,抚顺矿务局接到相关通知,在最后关头,作出决定送北村义夫一家人回日本。北村义夫一家人遂于1954年9月20日,乘日本派来的“兴安丸”从塘沽港启航,与566名在华日侨及部分获宽释的日本战犯一起返回日本。

  北村义夫返回日本京都家乡后,因时常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歧视与排挤,心情一直不愉快。越是这样,北村义夫越是思念中国,思念抚顺,思念当年与他相处甚好的中国同事们。1961年,年仅51岁的北村义夫,终因忧郁成疾,病倒去世。据资料记载,北村义夫在临终前,还在嘱咐他的儿女们,说:“无论如何,我们毋忘抚顺,毋忘日中友好……”

  李德全首次访日,北村明子出任日方翻译;

  王新三访日时,北村博昭向友人介绍:“他是我的中国爸爸……”

一位日本工程师对抚顺矿务局的贡献 图1  北村义夫的儿女们都是在中国长大的,对中国有着真挚感情。北村义夫病故后,他的儿女们都没有忘记父亲的嘱咐,始终坚持走日中友好道路。大女儿北村明子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用她在中国生活期间熟练掌握的中国普通话,在一家日商株式会社专门从事对华贸易。让她难以忘怀的是,1954年10月24日,在日中关系极为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红十会会长李德全、副会长廖承志第一次率中国民间使节团访问日本。代表团先后到达东京、京都、大阪等六大城市访问时,均受到日本国民的热烈欢迎。当时,中国红十字会访日团的翻译是王效贤,而在代表团访问京都期间,为日方做翻译的就是北村明子。

  北村义夫的小儿子跟随父亲回国后,一直秉承父亲的意志,为推动日中友好四处奔走。1965年4月,北村博昭进入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工作。1971年11月,北村博昭跟随以新日铁社长永野重雄为团长的日本财界友好访华团,在北京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并参与了会谈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问题。1976年12月至1978年8月,在福田纠夫出任日本内阁首相期间,北村博昭是日本外相园田直的秘书;并在园田外相的指示下,前后12次访华,向廖承志等中国高层转达日本就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见解与意向。1979年,在园田直外相的倡导下,日本工商界成立了“日本亚洲交流协会”,北村博昭作为这个协会的理事长,继续奔走于日中两国之间,为促进日中两国政府间的经济合作提供协助与合作。在这期间,中国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接见过北村博昭。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