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周建华:满腔热血献中华

2012-04-01 09:11 抚顺7000 袁世良 3626
这是1932年,年方十九岁的学子周建华写的《时感》诗中的一段。可以看出字里行间跳动着一颗悲愤忧国的赤子之心。在那国之将亡,家乡难保的动乱年代,他发出了“国不竞争邻便犯,玉虽未碎瓦不全”的吼声、呼唤...

  来此人间十九年,谁把国事放心间。
  满地狼烟充塞北,何时云破露青天。

周建华:满腔热血献中华 图1

  这是1932年,年方十九岁的学子周建华写的《时感》诗中的一段。可以看出字里行间跳动着一颗悲愤忧国的赤子之心。在那国之将亡,家乡难保的动乱年代,他发出了“国不竞争邻便犯,玉虽未碎瓦不全”的吼声、呼唤着全民族奋起,在白山黑水之间歼灭日寇,驱逐挞虏,复我中华。此后的五年间,他活动在丛山峻岭,密林深壑,艰苦卓绝的同日伪军进行殊死搏斗,最后将一腔热血喷洒在摩离红山上,为捍卫中华民族的生存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

  周建华,原名邓晓村。

  1913年2月21日生于吉林省双阳县铜家乡太阳岭村。1920年入双阳镇模范小学。1926年考入双阳中学,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1930年考入吉林省立声一高中。

  在高中读书期间,建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和国内军阀混战不休,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恶劣局势深感不安。他在日记和读书笔记中记录了当时的心情。他在《农夫苦》这篇日记中写道:“农民的生活为什么苦到万分呢?官逼兵欺,他们何时跳出这个苦海呢?”在“我们为什么要活着?”这篇日记中又写道:“……我们必须作些有益于人类的事业……,把‘利己主义’用‘利他主义’来代替。……就是要为完成人类的使命而活着。”

  当时,第一高中在全国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已经有了公开的革命群众组织,如互济会、读书会等,也有秘密的革命组织,如共青团和党的地下组织。此时,建华同志经常接触一中学生和吉林女师教师中的共产党员,在他们的培养教育下,思想觉悟迅速提高。 1931 年寒假期间,他从吉林回到磐石,同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根据党组织的部署,他买了许多彩纸,写了不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等标语、传单,同爱人阎庆莲、妻妹阎玉梅等在大街小巷张贴。有一次,趁夜暗巧妙地把标语贴在日本警备队和警察署的墙上,敌人发现后进行追查,也未查到,使敌人慌恐不安,给当地人民很大鼓舞。

  1932年春,经冯玉生介绍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了抗日斗争。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二)

  1932年秋,根据党的指示,建华同志积极领导一中学生赶走了训育主任荣绪。荣绪是个亲日分子,平日压制进步学生,不准学生们阅读进步书刊,他见学生看红皮书,就视为共产党宣传品。有次学生们为救济灾区,进行演剧募捐,荣绪即诬蔑学生们作风不正派,暗中进行破坏。他的反动行动激起了一中学生的极大愤怒,大家一致要求将荣绪驱逐出校。在建华等同志的积极组织指挥下,同荣绪进行说理斗争,并以讽刺、写纸条等办法揭露荣绪,使其到处受窘。在学生运动的压力下,迫使反动当局不得不免去荣绪的训育主任职务。当荣绪离开学校的那天,建华等人又组织学生,敲锣打鼓将荣送上马车,以胜利的喜说“欢送”愁眉苦脸的荣绪。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中华民族  赤子之心  吉林省  周建华  日伪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