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御路歌谣

御路歌谣之《靰鞡草》(2)

时间:2012/4/7 11:21:20   作者:解良   来源:御路歌谣   评论:0
内容摘要:   记忆里,与我差上差下的男孩子每年冬天都要跟靰鞡草打交道,孩子们都知道那支响遍关东的童谣: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另有歌谣唱,人参貂皮鹿茸角。 鹿茸当然是宝,是皇宫贵族们喜欢的宝。靰鞡草则属于平民百姓,人们将它视为宝,并将它编进...


 

御路歌谣之《靰鞡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孩子们每年冬天都穿一种俗称胶皮靰鞡的黑胶鞋。那时,人们生活水平低,父母没有能力买棉皮鞋给孩子们穿。黑胶鞋棉帮胶底,易受潮,所以要垫靰鞡草,孩子们每天早上出门前第一件事就是用靰鞡草絮鞋,这个过程就像小鸟絮窝。先脚底,后脚面,用软软的暖暖的靰鞡草在鞋里絮成一个窝状,再将脚伸进去系上鞋带儿,就可以抵御外面的严寒了。在外面跑了一天,晚上回来还要将鞋里的草掏出来,一片片撕开,放在热炕头上烙一夜,隔天再重新絮进鞋窝里,直至用乏了,才换一把新草。

  靰鞡草是当时人们冬季生活的一种必需品,有人专门去山里割来到县城里卖,冬日里,沿街两侧会出现长长一溜卖靰鞡草的生意人。刚从山里割下来的草叫生草,生草不能垫鞋,磨脚。将生草放在木墩上用木槌砸,捶打柔软之后才是熟草。住在县城里的人家有自己进山去割靰鞡草的,大多数人家则上街去买,孩子多的人家都买生草,在自家的屋檐下备了木墩和木槌,孩子们放学后就自己砸草,卟咚卟咚的砸草声就像当今的打击乐一样富有节奏感。一位在乡下度过童年的朋友曾给我描述过这样一个场面:一个深秋的月夜,为了越冬的需要,村里人都聚在村中的大磨盘周围,一家一户地砸靰鞡草,众木槌汇成的声浪传出几里地,邻村人急急地赶来,还以为该村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呢!


标签:靰鞡 抚顺 新宾 满清文化 满族文化 传说 满族故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评论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交流群 QQ:60343630 辽ICP备2022000827号
本网法律顾问:抚顺绿茵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林波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