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关东满族人的吃,人们常常会联想到猪肉炖粉条子,贴大饼子。这不过是普通人家的普通饭菜,且是在经济不发达的特殊年代。说到吃,满族人不仅有传统的饮食习惯,且有古老的食俗文化,许多独具关东特色的风味小吃不仅令关东人自豪,也让外乡人津津乐道。比如,苏子叶饽饽,粘火勺,牛舌饼,豆面卷子,大黄米干饭,酸汤子。
满族人的食俗文化理所当然地要受到东北的地理、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关东无霜期短,大多年景玉米还未成熟天就下霜了。玉米水份大,易霉烂变质,勤劳、智慧的满族人便将玉米用水泡开,磨成水面,用纱布滤出,然后装入桶内或盆里发酵,产生乳酸,攥汤子吃。
大凡满族妇女都会攥汤子。她们在左手拇指上带一个锥形的汤子套儿,右手将面糊塞进汤子套里挤压,面糊被挤成条,甩进沸水锅里,煮熟就可以吃了。另一种做法是将一块猪哈拉巴上凿一些小圆洞,将面糊在哈拉巴上挤压成条。而手巧的女人根本不用汤子套儿,手指逢儿就能攥汤子。
酸汤子是关东人夏天最喜爱吃得一种食品,既可清汤吃,也可(加上肉、鸡、菜)浑汤吃,酸甜爽口。
关于酸汤子,有这样一段歌谣:
汤子套,汤子面,
挤一挤,攥一攥。
心灵手巧锅边站,
粗粮细做勤快饭。
传说很久以前,一位勤快的满族妇女利用一根粘谷杆上的“结股”发明了汤子套儿,从此便有了这种粗粮细做的酸汤子。所以,满族人又管酸汤子叫勤快饭,如果不勤快,玉米面子也只能贴大饼子、蒸窝窝头了。
人们管酸汤子叫作揖饭,则另有说道。
范成大有《祭灶词》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少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早年,满族人家的灶旁东墙上都供着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神像,他们身着清代服饰,端庄而坐,两侧贴有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女人攥汤子,双手合在一起,身体一次次前倾,样子像作揖,给灶王爷、灶王奶奶作揖,所以酸汤子又被人们称为作揖饭,这样称谓图得是平安吉祥。据说,因为攥汤子的妇女给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作了揖,吃酸汤子的全家人此日便会平平安安,事事顺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