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墩”,一个靠乾隆御旨保存下来的满语地名
自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以后,原居住在抚顺地区的大多数满族人都“从龙入关”、步入中原了。在此后的二三百年中,山东、河北的汉族人纷纷“闯关东”,进入了清王朝的“龙兴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汉族人的不断增加,汉语逐渐取代满语成为“龙兴之地”的通行语言。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原来的满语地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完全消失了,如:乾隆几次谒陵时曾经住过位于永陵西的乌古尼鲁村、额勒赫伙洛;有的演变为汉语地名,如:界藩山变为“铁背山”、赫图阿拉被称为“老城”;但也有少数地名基本没有改变原来的满语发音,这其中就包括“马尔墩”。
马尔墩是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的东部的一个村寨,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两部《实录》中均被记为“马儿墩”。还有的书上写为“玛尔墩”,这种同音不同字的写法说明“马尔墩”基本保留了这个满语地名的原始发音,至今它还是一个地道的满语地名。“马尔墩”满语为阻隔、陡峭之义。在马尔墩的历史上,有两件事值得一叙:一个是努尔哈赤在这里指挥进行的一场激烈的复仇攻坚战;另一个是乾隆皇帝为禁止满语地名汉语化而下的一道御旨。
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刚刚攻克兆佳城,活捉城主李岱归来,就遇到龙敦与萨木占合谋将其妹夫噶哈善遮杀于路的事件。努尔哈赤大怒,欲聚众前去为妹夫收尸,然而,众多同族弟兄皆为龙敦同谋,竟无一人意愿前往。又有族叔稜敦,对努尔哈赤说:族人若是不怨恨你,怎么会杀了你的妹夫,你还是不要前去收尸吧!免得遭人杀害。努尔哈赤怒不可遏,遂披甲跃马,仅带近侍数人,登上族人居住的尼麻喇城南横岗,弯弓盘旋,复回到城下大呼:有敢杀我者,就赶快出来吧!闻者皆丧胆,无人敢出。努尔哈赤遂收回妹夫尸骨,厚葬之。
上一页 1 |
曹德全先生
曹德全(1946-2021),吉林通化人,1964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69年分配到辽宁省桓仁县新华机械厂工作,1980年调入抚顺纺织局。曾任抚顺市经委处长、露天区(今东洲区)副区长、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工作之余,他积极研究东北民族史以及抚顺地方史。取得许多重大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抚顺史研究》(合著)《抚顺通史》(合著)《抚顺编年史》(合著)《抚顺百科大事典》(合著)《抚顺历史的误区》《抚顺历史之谜》《高句丽史探微》等专著,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特别是在高句丽历史和清前史研究领域建树颇深,在东北史学界有较大影响力。
曹德全先生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文献出发,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他论述的“高句丽名称辨疑”“高句丽与高丽”“论高夷”等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在学界引起广泛影响。
- 上一篇:令人费解的“千金寨”
- 下一篇:“高尔山”是满语“槐树”的意思吗?
相关文章
-
10-01女真语与满语之比较研究
-
06-21“辽水”、“辽海”地名考
-
12-27“会元”的历史与传说
-
12-15赵广庆:三道雄关卫建州
-
11-30谈谈抚顺的几个与“冲”字有关的地名
-
10-12“东洲”的缘起与扩延
-
05-21考察马尔墩岭三道历史关隘
-
05-21马尔墩-靠乾隆御旨保存下来的满语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