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期抚顺新闻工作者的屈辱境地
笔者当年曾在辽宁省档案馆查阅了1931年(民国20年)由当时的辽宁省国民外交学会编辑刊行的《国民外交半月刊》,偶然发现一则有关抚顺新闻史的文字。从这则史料可以看出,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外国侵略者的铁蹄下,稍有正义感的新闻工作者是处于何等屈辱的境地。
30年代初的抚顺,有2家报纸并存,一张是中文的《国民新报》,另一张是日文报纸《抚顺新报》,社长是日本人。
1928年日本人在当时的塔湾村“设置制造工厂,兼造机械”。1931年春,日人勒令当地住户全部迁出,准备把工厂改为军械厂。
4月27日,抚顺《国民新报》在本地新闻栏刊出了这条消息,并且指出:“设日人果将该机械厂改为军械厂,则其心怀叵测,用意深长,国人幸注意焉。”渠料这条消息一发表,触到了日人的痛处,顿时引起轩然大波。第2天,日人办的《抚顺新报》竟“大张其词”,以三栏地位复加特号标题,怒气冲冲地指责《国民新报》“实行排日之激烈论调”。《国民新报》“本为热心者几位为消遣而创刊,反正是个文人,他们焉能敌过狰狞凶恶之日本。”在日方的淫威下,《国民新报》只得屈服,于4 月 29日特向《抚顺新报》声明,又派专人调查“更正”,取消了该访员(即记者)的投稿资格,一场风波才告平息。
日文报纸《抚顺新报》有关平顶山惨案的报道
关于《国民新报》
《国民新报》于民国19年(1930年)4月创刊,民国20年(1931年)8月停刊。该报四开四版,发行量2,000-3,000份,主编杨云楼(大连金复州人),社址在旧市街千金寨(现西露天矿大坑)。由于未知原因,这份报纸只存在了16个月。
《国民新报》内容比《抚商日报》充实,除时事新闻外,还发文艺副刊,辟有“新潮”、“新钟”等栏目。“新潮”专栏以发新文艺作品为主;“新钟”专栏发表旧诗文话、消闲的作品,以及颇具文字技巧的古老小品。“新潮”专栏作者多为抚顺籍东北大学学生,有郝冷若、张之法、孙茜之等人。作品内容多为学生生活,家庭婚姻与恋爱等问题以及对现状不满的记叙。当时在东北大学学生中稍有文名的赵显文(著有小说散文集《昭陵红叶》出版)虽非抚顺籍,但经他们之邀,有时也为该刊撰稿。以后,杨云楼曾从该刊中选辑一些文章,编成《新潮汇刊》以单行本出版。这是当时抚顺出版较早的一本文艺书籍。1931年初,在《国民新报》的副刊上还创办了“寒波”周刊,作者有去非、刘哲、飘渺等人。但不到十期,因报纸的停刊而停刊。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抚顺人民广播创建时间考
- 下一篇:抚顺历史上的三大寺庙
相关文章
-
03-02说说抚顺的篮球运动发展
-
03-02夏园行宫
-
03-02一夜皇妃
-
03-02龙褂
-
03-02抚顺县委书记张佐汉牺牲在哪?
-
03-02一张抚顺红卫兵串联时的路条
-
03-01老班长长贵的浓浓同学情
-
03-01张敬红:难忘老房东黄叔黄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