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   > 满族风俗

满族风俗

满族先人的贸易(1)

2012-05-18 11:16 《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 富育光 616
 舜禹之时,“息慎氏来朝,贡弓矢”(《竹书纪年》)。西周初,“周公旦主东方……稷慎大麈。稷慎,肃慎也,贡麈似鹿”(《逸周书?王会解》)。肃慎人的矢石、大麈等方物都是通好中原的贡品,也是部族之间的集团交易的古老方式。勿吉人对北魏连年入贡甚...

满族先人的贸易(1) 图1
图——后金玉牌


  后金玉牌

  舜禹之时,“息慎氏来朝,贡弓矢”(《竹书纪年》)。西周初,“周公旦主东方……稷慎大麈。稷慎,肃慎也,贡麈似鹿”(《逸周书?王会解》)。肃慎人的矢石、大麈等方物都是通好中原的贡品,也是部族之间的集团交易的古老方式。勿吉人对北魏连年入贡甚至一年二贡,一次即有五百人之多,贡马也达五百匹,这是在庄严的进贡方式外衣包裹下的商品交易,皆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尚未发现货币。渤海时,设立“渤海馆”,以朝贡形式进行宫廷王室间的贸易,大多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但也用中原货币作为流通的等价物。同时,继承挹娄人擅长航海的传统,开辟了通往日本的海路,以国家礼仪形式开展了以物易物的特殊贸易,即宫廷贸易和民间贸易的“市易”。辽代,在宁江州设立“榷场”,是辽与生女真贸易的主场所,榷场互市,成为民族间经济交流的重要形式。金代,有了集中的商业市场,铸造了自己的货币,并发行“交钞”(纸币),建立了自己的货币制度。明代,女真人和中原的贸易一直在“敕贡制”的外壳下进行,直至明万历十六年(1618)二月,北关叶赫的女真人最后一次入贡。同年四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发动对明的战争,宣告了敕贡制的结束。在民间,明朝在边墙一些关卡重镇(广宁、开原、抚顺)设立与女真人交换物资的官市——“马市”,促进了汉族、女真各族的经济发展,可谓“华得夷货更生殖,夷得华货即欢欣”。

 

  渤海馆

  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至暑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为《送渤海王子归本图》写的题画诗,寓意深厚。

  渤海高王大祚荣派遣使团朝唐,请求市场交易,得到唐玄宗的允许,在登州(今山东蓬莱)设渤海馆,负责接待渤海使者和处理贸易事宜,揭开了渤海和唐朝之间文化、经济交流的新篇章。文献记载,渤海入唐朝贡多达一百三十余次,主要以朝贡形式进行宫廷王室间的贸易。那时,渤海向唐朝输出的商品有貂、虎、豹、熊、罴、兔、鼠等皮张,人参、牛黄、白附子、麝香、蜂蜜等药材,以及鲸鲵鱼、乾文鱼、鹰、马、羊、布绸、绸等。中原和渤海交流的有帛、锦、绵、绢、金银器等。当然,这种朝贡不是单纯的商品交易,而是伴随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交往。唐朝内地辉煌的封建文化推动了边疆渤海文化的发展,建立的渤海文化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内容,以致唐朝诗人温庭筠有感而发,为此赞道:“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市 易

  渤海时期,开辟了通往日本的海路,和日本开展的国际贸易达三十四次之多。渤海在同日本进行宫廷贸易的同时,也有民间贸易。如大兴九年(746),“国人及铁利部人一千一百余,贾于日本”,“听诸市人与客徒相市易”。(《日本三代实录》)这种官方和民间的贸易,经济上不但互通有无,而且加强了双方政治、文化联系,成为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一章。

  金代交钞

  金代女真,是我国第一个使用自制纸币(交钞)的东北少数民族。

  金代货币经济非常活跃。金朝除继续吸收宋朝铜钱外,为解决日益严重的钱荒问题,印发“交钞”(纸币),铸造铜钱。贞元二年(1154),海陵王迁都中京后,下诏“户部尚书蔡松年复钞引法,遂制交钞,与钱并用”。当时,咸平、东京两路,商旅所集,遂从都南例,一贯以上皆用交钞,不得使钱。(《金史?食货志》)金代有了自己的货币制度。

  凭敕入贡

  凭敕入贡,是明代女真人和中原贸易的重要方式。

  明永乐至宣德年间,明朝积极招抚女真,对女真人的朝贡,在人数、回数、时间上,不加限制,实行鼓励和开放政策。正统至天顺年间,明廷对女真人的朝贡,一再加以限制,而女真各部则以种种手段进行抵制,要求增设新卫、升袭官职,争取更多的敕书朝贡。海西女真袭职奏文、请赏奏文,就是佐证。成化五年,单海西女真进贡人数已达1832人。明中叶以后,明廷严格凭敕入贡,把发放敕书的数量与入贡人数的定额一致起来。因此,女真强部巨酋加剧了对敕书的争夺。努尔哈赤以父祖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始其统一女真各部事业,首先统一建州诸部,集中了建州的敕书。到万历十六年(1588),他就“遣人朝贡,执五百道敕书领年例赏物”。(《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这些历史事实,表明了当时女真人的朝贡是其贸易重要方式,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族文化  满族风俗  满族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