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东巡祭祖”吃啥? 曾携带70头奶牛(3)
“《黑图档》康熙三十七年”记载,玄烨三次“东巡祭祖”来到盛京(沈阳),每次都携带着武备院备办的各种弓、箭、马鞍等,共4140余公斤,整整装了12车,数量之多,颇为可观。“东巡祭祖”途中,玄烨不时率领皇子、王公大臣、兵丁等,进行围猎习武。他认为,“数猎讲武”才是实地演练兵丁的最好机会。参加行围的官兵人数很多,仅仅盛京(沈阳)就有1000名八旗兵参加行围打猎。
主食兽肉
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满族的先世,起始于长白山一带,从事渔猎为生,兼以采集山货野果。满族人擅长“打牲”,满语称为“布特哈”,即狩猎的泛称。“打牲”既指捕打獐狍野鹿等兽类,亦指下江河捕鱼捞珠。因此,满族先世长期过着食其肉、衣其皮的生活。尽管明代以前,满族先世便知晓农耕,种植五谷,但兽肉依然是他们的主要食物,直到定居苏子河流域(新宾县境内)后,农业生产才有了进一步发展。“《圣祖实录》康熙三十七年”记载,当年“土地肥饶,禾谷甚茂,旱田诸种无不有之”“蔬菜瓜茄之属皆有”。及至1621年,后金政权进入辽沈地区之后,农业经济产生了飞跃发展,五谷杂粮逐渐取代了兽肉,最终成为主食。
但是,满族人依旧保留着吃兽肉的生活习惯。清廷每年令地方进贡的“方物”中,虎、鹿、獐、狍等野兽的干肉、鲜肉,以及白鱼等,为必不可少之物。清廷还派出专人设置机构,采买山珍海味。早在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便在“打牲乌拉”(黑龙江省永吉县乌拉街)设置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擢“总管一员、统辖‘珠轩’正副头目,及参户、蜜户、渔户、猎户,专司采捕诸役”,为宫廷采捕东珠、蜂蜜、松子等。此外,作为“陪都”的盛京内务府,也设有为数不少的“牲丁”,每年限定数目向皇室进贡各种兽肉、鱼、瓜果、蘑菇、木耳、葡萄等干鲜果品。
爱吃甜食
清兵入关后,满族人的饮食习惯逐渐趋向于汉族人。但是,满族人还是比较喜欢黏食、甜食。康熙皇帝“东巡祭祖”膳食清单上,多次提到“做麻花和撒糕用的稷米”、“磨得极细的蒸黏米饭用的稷米”。稷米俗称黄米、黏米,不仅有黄稷米,还有红稷米、白稷米。康熙皇帝第一次“东巡祭祖”时,膳食清单上便有“稷米二金斗、白稷米一金斗半、红稷米二金斗半。”满族人不但平时爱吃黏米饭,还用黏米做成饽饽、麻花、撒糕等吃食。其中的饽饽,更是祭祀、筵宴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比如“关外三陵”的永陵、福陵、昭陵,不仅各有“千丁”供修缮、祭祀时役使,每陵还有一二十名女人,在祭祀之时专门制作饽饽。康熙皇帝第三次“东巡祭祖”时,还专门带着“饽饽厨子”。
3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探索清永陵的修建历史
- 下一篇:康熙第二次东巡共7万人同行 射杀老虎60只
相关文章
-
01-04明末女真社会氏族制度的瓦解
-
01-03汉语“满洲”一词由来考
-
01-03“兄弟之盟”下后金与朝鲜贸易初探
-
01-02明末辽东“弃地”案考实
-
01-02说说“天命汗钱”与“天命通宝”
-
01-02海螺号:后金人普遍使用的传统器物
-
01-02清前史绝密考原
-
11-25《柳边纪略》三百年前关东全景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