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京,罗盘中的永恒(一)
一时间,邢启龙没有算出自己的年龄。
他跟我们算年龄的方法很怪,一个记住1984年,那一年他17岁,刚刚到永陵参加工作的时间,一个是他在这里工作过的岁月,算到今年,是22年了。他更习惯于用工作的时间算他的生命,那是他能感觉到自我价值的惟一方式。
1982年,政府正式从爱新觉罗的后裔那里,接管了看守永陵的任务。那长达324年的守陵任务,从爱新觉罗的家族身上卸了下去时,最后的一位守陵人肇老师的尸骨,也埋在了永陵院墙外的一片树林之中,埋在上百位女真-满人的尸骨旁。
3月26日那天清晨,我们到达永陵的时候,他正开始自己一天的生活。每天早晨,他六点钟起床,吃过饭以后,他会步行从永陵镇的家出来,早晨七点钟,从永陵值夜班的警卫换班,站在永陵的祭祀大殿前站好,开始他一天的守陵工作。他没有朋友,也没有更多的爱好,爱新觉罗的血液,不知用什么方式滴灌到这个汉族人的血液之中,他生命中惟一的任务就是守陵,与永陵融为一体。
与邢启龙一墙之隔的,是肇老师的尸骨。文G的时候,当红卫兵们要拆除永陵,刨皇帝老子的坟时,肇老师一个人趴在坟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落下的洋镐与铁锹。红卫兵们让这位70岁的老人站在一个小板凳上,整夜批斗他。但是,红卫兵们没有再动那些古墓,肇老师完成了这个长达300多年的古老守陵任务。
肇老师在临死前,一定还记得爱新觉罗家族的最后一次东巡。那还是伪满洲国的时候,身为伪满政权的官吏,也就是清代的遗老们,前往这里躬身祭祖,乞求祖先们的保佑,保佑给他们一条启运之路。肇老师清楚地记得,薄仪没有来,他不敢面对自己那些先祖。肇老师临死前,人们已经决定把他埋葬在永陵之外,这是300多年之中,给予守陵人的最高待遇。
人的生命就像一轮潮汐,从肇老师流到邢启龙那里,抚摸历史的肌理,一代代守陵的人是那样的渺小,却亲切近人。3月26日上午9点35分,邢启龙好像一直等待我们,他打开了祭祀大殿门口的铁链,让我们迎进康熙、乾隆们的圣殿。"来吧,这里不像你们那个封闭的沈阳昭陵,你们可以进来看看。"又一轮穿着西装的游客接近启运殿时,他迅速地拉上铁链,木讷不言。我突然感觉邢启龙全部的生命本身,他活着就是为了等待。过去的守陵人在等待皇帝,邢启龙在等待天下有缘的旅人,把他们迎接到自己的心中。
当我们站在邢启龙每天站着的位置上时,我们体会到了邢启龙的心情。天很静,阳光渗透在清凉的空气之中,耳边是若有若无的松涛声。听不到红尘的声音,明亮的视野之下,寂静无声的苏子河平原一直延伸在视线之外,深湛的蓝天中,大朵的白云自由地伸展、漂浮,似乎永远流不出这片天空。
再回头看到邢启龙的脸,是一张农民与知识分子的结合,更有深山古僧那不食人间烟火的真纯。那一刻,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他脸上的纤维,他却看不清我们——因为,我们不过是从远处飘来的浮尘。
他不是等待哪个有名字的旅人,他等待的,不过是自己生命中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