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马尔墩岭三道历史关隘(3)
三
接战之日,天不遂人愿,萨木占对人对己估计不足,一交手便露了怯。那天努尔哈赤率四百骑兵到雅尔哈寨,萨木占节节败退。
马尔墩寨的酋长讷申不像萨木占丧家之犬般的惊惧。他的寨子是三个部落中最险要的,地势陡峭、坚固险峻。
这时候,三部的兵力集合到马尔墩,作战力量高于努尔哈赤。战事于己不利,狭窄的寨门又迫使他临时改变三辆战车齐头并进、步兵随后强攻的计划,变成单车独进,两车随后——刚接近寨门,木石雨点般砸下来,努尔哈赤的兵丁躲闪不及,砸成肉饼,伤而未死的,惨叫声不忍听闻。
全军士气受挫,战力下降,身为统帅,努尔哈赤奋起一跃飞到寨子下面,隐蔽在一个枯树桩子后,张弓搭箭。巧得很,得意的讷申正站在寨墙上指挥守军,暴露在敌人视线内,努尔哈赤拉满弓弦,手一松,“嗖”地一箭射出去,穿透讷申的耳朵,讷申一头栽下去,满脸是血。努尔哈赤一鼓作气,连发四箭,射中四名兵丁。守城兵丁吓破了胆子,不敢露头,关闭寨门避而不出。
压下三部联军气焰,但努尔哈赤也攻不进去,他也不撤,围着寨子转,转了几天,发现了破绽,这个破绽,绝对是致命的——马尔墩寨地势较高,水源供应有问题,即全寨的饮用水靠一条水沟引导。
努尔哈赤下令挖断水渠,给寨子断水。果然不出所料,没出四天,马尔墩寨乱成一锅粥。努尔哈赤趁乱攻城,步兵骑兵齐上。大将安费扬古用兵奇巧,正面佯攻,他率一队人马悄悄从小道绕到寨子背后,来个前后夹击,一举拿下马尔墩。讷申、完济汉见势不妙,弃城逃跑,萨木占脚慢,被妹夫的兵卒一刀砍掉脑袋。
四
三关的故事讲完了,我们先寻找雅尔哈关,这道关在马尔墩村北山,现存始点在一户农家院外,那里有口水井,上了岁数的户主人说,井是古井,今已枯竭无水。井边是爬满乱草的石堆,忽高忽低,斗折蛇行。若不是户主人指点,你真想象不到石堆是一道墙,是著名的三关之一。
北山是卧虎山支脉,远看无奇,临近才知道攀援难度之大。小山峰锯齿狼牙,荆棘丛生,地面铺着陈年腐叶,你也不知腐叶下面埋着什么。石墙刚好贴着险恶的锯齿垒砌,扒开荆棘,看到石墙厚度大约两公尺,中夹黏土,两面垒石,像一条被斩断数截儿的蛟龙,在落叶松和杂树林里依山势蛰伏。
大家按着原路返回,踩着田里的泥浆走上公路,沿途寻找第二道关隘:代珉关。
雄鹰展翅的代珉关因古道拓宽,山体被切割成几近垂直的剖面。站在公路上仰望褐红色沙岩,岩壁杂草纤细如针,悬崖上树木茂密,风一摇呜呜作响。一副拒人千里的冷峻。我们费了好大劲儿,才攀上山顶,不料,寻寻觅觅蹭到山脚,也没有代珉关的踪迹。
“扎喀关”三个大字竖立在分水岭,西进抚顺的公路将完整的山体一劈为二,左手边是陡崖,树木森森。我们选了相对开阔平坦的右侧上山,跨一条浅沟,跋涉一段湿地,再弓腰爬坡,越过一片蒿草没膝的荒地,进入松树林。
扎喀关比雅尔哈关和代珉关好找,在一簇幼树底下,我们见到一座房基。长方形轮廓,浅浅的土壕,我们站在那儿猜测,近四百年前,这座房子担负着休息和警戒的任务。循迹顺山脊行走,不见雅尔哈关那种石墙,而是一条土壕横贯南北。我们据此断定,扎喀关是挖堑壕为掩体,改变了筑墙的防御方法,这都是古代常见的军事防御手段。
关隘如此重要,建州三关也发生过战事,但清代书籍中统统没提到修筑三关的记录,三关究竟是否努尔哈赤的杰作有待研究。
通过实地考察,我产生新的想法——扎喀关对面的西山坡上,遗留一座汉代烽火台,汉武帝时代,建州地区是玄菟郡的辖区,而玄菟郡是当时四郡中面积最广、最重要的一个,郡治所在地就设在赫图阿拉城地区。那么,由烽火台看来,雅尔哈关、代珉关、扎喀关是不是在汉代就凸显了它的地理作用呢?这是一个待解之谜。
3 下一页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明与女真的马市贸易对女真民族发展的历史作用
- 下一篇:关于秽、貊或秽貊的考辨
相关文章
-
01-04明末女真社会氏族制度的瓦解
-
01-03“兄弟之盟”下后金与朝鲜贸易初探
-
01-03战后日本学者研究清入关前史概况
-
08-21喜兰:为努尔哈赤献出生命的女子
-
06-18女真人汉化现象考证(二)
-
06-18女真人汉化现象考证(一)
-
05-28旗民与满汉之间:清代“随旗人”初探
-
05-24明代女真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