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入关前的宫廷礼乐及其政治文化意义(7)
2012-05-28 08:56 《清史论丛》 邱源媛
5859
中国的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端,是汉族儒家思想体系中确立国家政权、划分等级差别的重要标志,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这种政治从属性,决定了礼乐对各时代的统治特点、政治形式以及社会状况等有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满族统治者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它的国家建制与汉族王朝存在种种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命七年的卤簿礼仪中,有sara(伞),laba(喇叭)、tungken(鼓)、bileri(唢呐)、ficakū(箫)等礼器。[69]与原来相比,新出现了“ficakū”(箫)。“ficakū”(箫)意为“fulgiyere kumun i agūra i gebu,cuse moo i sihan de ninggu sangga arafi,ilhū jafafi fulgiyerengge be,ficakū sembi。”(箫是吹管类乐器,以竹为管,筑六孔,竖执吹奏)[70]。这与汉族箫管的形制很接近,宋陈旸《乐书》曰:“箫管之制六孔,旁一孔,加竹膜焉。足黄钟一均声。或谓之尺八管,或谓之竖笛,或谓之中管。”[71]这说明天命后期的乐器制作,已开始受到汉族文化影响。
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初四日,皇太极更定仪仗之制,令出征时仍照旧例,各依等级定制携带小旗、伞、喇叭、唢呐、鼓、箫等物。而于屯寨周围街道等近处行走往来,则“于汗前用小旗三对、伞二柄、校尉六人。大贝勒前用旗二对、伞一柄、校尉四人。诸贝勒前各用旗一对、伞一柄、校尉二人。若赴汗所齐集,不用旗伞,唯准校尉随从。若各自出城门行,务带旗伞。……。凡赴汗所在地,他人旗、伞、校尉概不许用。随汗行时,只许大贝勒用伞”。同时还规定:“若有违例者,由礼部贝勒查实连同汗在内,每次罚羊一只。若徇情不罚,则罚尔以羊。”[72]颁布该条令的第三天,即二月初六日,皇太极到诸子避痘所,没有按例掌伞旗,故礼部启心郎祁充格议罚羊。诸臣上奏,皇太极罚羊交以礼部,并解释道:“非忘具旗伞也,因往忌地,故不用耳。然未转告部首领知之,咎在于我。我若废法,法将何以施行?此羊尔等可收之。今后,凡往忌地,免用仪仗。”[73]最后的结果虽于避痘所免用仪仗,但对于不合等级定制仪仗使用的严格惩处仍可见一斑。
随着后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等级观念的礼仪乐制作越来越受到统治者重视,渐渐壮大,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登基称帝,按“参汉酌金”的原则,借鉴明朝制度制定严格的仪仗礼仪。登基之前,为预备登基大仪,内院官擬设御前议仗,请旨制定,皇太极“命酌量裁定之”[74]。最后定议为“(其他仪仗略)锣二、鼓二、画角四、箫二、笙二、驾鼓四、横笛二、龙头横笛二、檀板二、大鼓二、小铜钹四、小铜锣二、大铜锣四、云锣二、唢呐四,执役者八十四,绿衣、黄褂、红带、六瓣红绒帽、铜顶上插黄翎”。[75]五月初一,奉圣汗命议定仪仗:“和硕亲王红伞二、纛二、小旗十、骨朵二、吾仗四,多罗郡王红伞一、纛一、小旗八、卧瓜二、吾仗四,多罗贝勒红伞一、纛一、小旗六、骨朵二、红仗二。无论行兵出猎,或出城专行,俱携此仪仗而行。若至汗前,则无携此仪仗。倘离汗地他往,务以此仪仗列于前。”[76]同年(崇德元年(1636年))七月初十日,册封国君福晋、东大福晋、西大福晋、东侧福晋、西侧福晋典礼。当日,诸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固山贝子,文武各官齐集崇政殿,依次列举,皇太极入崇政殿升座。文官衙门各官入奏曰:“奉赠国君福晋册文、玉玺、仪仗备齐”,并将奉赠国君福晋册文、玉玺陈于案上,册文置左、玉玺置右,二人执节前引,奉册宝,携仪仗,至清宁宫前,国君福晋及众福晋皆立。册封诏文规定国君福晋前列仪仗:“(其他仪仗略)锣一对、鼓一对、号筒二、钲二、仗鼓二、横笛二、扎板二、小钹一对、小金一、大铜金二、云锣一、唢呐一、喇叭二。”[77]其后不久,又于十九日颁定东大福晋宸妃、西大福晋贵妃、东侧福晋淑妃、西侧福晋庄妃及诸和硕福晋、多罗福晋、福晋多罗贝勒之妻、固山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和硕格格、多罗格格、格格多罗贝勒之女、固山格格等所用仪仗[78]。由此各级皇族、官员出行仪仗礼仪皆备。
从各个级别的仪仗配器上,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使用规模比后金时期明显隆重,各级仪仗乐器的数量和种类都是前所未有的,大部分是首次出现在入关前的史料记载中。同时,严格按尊卑等级划分仪仗用器的礼仪制度,较之后金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更加不可逾越。这显然是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模仿明廷之意显而易见,清代宫廷卤簿由此初具规模。
7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旗民与满汉之间:清代“随旗人”初探
- 下一篇:关于八旗制度的几个问题
相关文章
-
01-03汉语“满洲”一词由来考
-
01-02说说“天命汗钱”与“天命通宝”
-
01-02海螺号:后金人普遍使用的传统器物
-
01-02清前史绝密考原
-
11-25《柳边纪略》三百年前关东全景图(下)
-
09-26满族人是怎样起名字的?
-
07-12也谈满族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