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是谁对张榕下的杀手?
2012-07-11 14:05 铁血社区 未知
2513
夜幕深沉,典狱长王璋(王绍臣)带着囚犯张榕逃出监狱,在塘沽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轮船。为什么典狱长帮助囚犯越狱,还和他一起逃往日本呢?这就要从三年前,那次震惊全国的刺杀五大臣案说起……
1908年夏,天津模范监狱(现人民医院)。
夜幕深沉,典狱长王璋(王绍臣)带着囚犯张榕逃出监狱,在塘沽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轮船。
为什么典狱长帮助囚犯越狱,还和他一起逃往日本呢?这就要从三年前,那次震惊全国的刺杀五大臣案说起……
张榕(1884-1912),原名焕榕,字阴华,号辽鹤,辽宁抚顺人。祖上随顺治帝“从龙入关”,为八旗驻防官兵,后回到关外老家。1903年入北京译学馆学俄文,次年日俄战争爆发弃学回辽,与丁开璋等组织“关东独立自卫军”,后被清政府勒令解散。1905年9月,与吴樾在北京前门车站谋炸出洋考察宪政的清政府五大臣,事败被捕,被清政府以叛逆罪判处监禁。1908年越狱,逃亡日本东京,易名为黄仁葆。不久,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与赵尔巽等组织“奉天国民保安会”,任副会长,未到任。随后组织“联合急进会”,任会长,策划武装起义。1912年1月,被赵尔巽、张作霖谋杀。
刺杀五大臣
1905年9月24日8点刚过,北京前门火车站已经人声鼎沸,前往西洋考察宪政的镇国公载泽、户部左侍郎戴鸿慈、商部右丞绍英、兵部侍郎徐世昌和湖南巡抚端方将于10点出发。
前来送行的各部官员站满了站台,放眼望去一片红顶子。北京各报馆记者也都提前到场。军乐队、实业学堂的学生均穿着操衣列队欢送。
首先到的是徐世昌,接着是绍英、端方、戴鸿慈,最后到的是载泽。
前一天,同盟会北方暗杀团成员、考察团随行译员杨笃生已经获悉五大臣9月24日出行的详细路线。
27岁的暗杀团支部长吴樾穿着学堂操衣走上站台,却被拦在了外面,不得不急购一套清隶仆役的衣服,才混入仆役之中进入车站登上专列。
同行的暗杀团成员张榕本想随之上车,但涌动的人群把他挤到了送行人群的后面。
“你是哪位大人的随从?”卫兵看着迎面走来的一名身着皂靴棉袍、头戴红缨帽的年轻“侍从”盘问道。
“我是泽公的随从。”吴樾随口说道,一口浓重的安徽口音引起了卫兵的警觉,五大臣的随从们可都是一口地道的京腔。
兵卒与警卫一拥而上,吴樾强行冲进车厢。正在此时,火车的车头与车厢接轴,车身剧烈震动。炸弹从吴樾的怀里掉在地上被引爆。
轰的一声巨响,弹片与血肉横飞。送行队伍登时大乱,人们纷纷奔逃。约三分钟后,才有人敢上前查看。车门被震裂,吴樾被炸身亡,头颅却保存完好。
五大臣除绍英伤势较重被送往德国医院治疗外,其他人都受伤较轻。载泽面部微伤,黄马褂上溅满了血迹;绍英衣服被弹片炸飞且头部受伤。
混在人群中的张榕因离得较远,加之杨笃生掩护,趁着混乱脱险。
天津越狱
五大臣被炸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京城。
第二天,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这条爆炸性新闻。“一天前,大清国预备立宪出洋考察团,在北京车站正要启程的时候,一颗炸弹在车厢内爆炸,镇国公载泽和大清国前驻美公使伍廷芳被炸伤,四名次要官员被炸死,投放炸弹的刺客本人则被炸得粉身碎骨。”
行刺事件吓坏了慈禧,她严命军队加强她所住颐和园的警戒,还把颐和园北宫门围墙加高了三尺,生怕有人把炸弹扔进颐和园。
肃亲王耆善奉旨亲自主持侦破,急调“长于缉捕”的巡警局总办赵秉钧带天津侦探队队长杨以德进京破案。
吴樾的遗体被抬到医院,请西医用药水洗净尸体,保存好头部,进行拍照。照片被印了数百份,分发给所有的便衣侦探,到客栈、会馆、庙宇以及任何旅客可能逗留之处去查问。
桐城会馆有个小女孩认了出来,说这个人是在他们这里住过的“吴公子”,侦探们顺藤摸瓜很快查到张榕身上。
10月5日凌晨,杨以德率100多名军警秘密包围张榕藏身的宣武门外的保安寺,趁张榕熟睡,合数人之力,把他拿获。
张榕被解往天津,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亲自审理。袁世凯发现张榕是汉军镶黄旗人,也不敢随便发落。
张榕的好友、时任分省候补道的黄中慧,四处奔走营救,并联合户部主事梁玉书等人联名写了一封保释张榕的呈文,随后又通过其父黄永思的关系,找到了大太监李莲英。张榕的姐姐张桂也从老家带来了巨款,请黄永思转贿李莲英。
李莲英特地挑了个慈禧太后心情好的时候说,“张榕是咱老家兴京府的旗人,是咱家里的孩子,年轻不懂事,请老佛爷恩典恩典吧。”这样,西太后批了个“永久禁锢”,才留了张榕一条命,关押在天津模范监狱。
狱中的张榕仍不忘革命,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西哲有言:为人群谋利益而死者,死有余容。”又在狱中墙壁上题诗云:“一声霹雳困龙起,震灭人天诛不平。”并钻研兵书和政法,写出了《阴符经新义》、《行政法精义》等著作。
张榕的姐姐张桂极力营救,经常到监狱探监,并用重金打通各方面关系。典狱长王璋原是义和团的一个头领,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投到北洋军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后升为典狱长。
张桂买通了王璋的母亲和媳妇,她们常为张榕说好话,加之王璋颇有爱国热情,在张榕被囚的日子里,经常和他交谈,久而久之,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1908年夏,王璋和张榕一起越狱后从塘沽登船逃往日本,王璋的老母和媳妇也被张桂接到沈阳,妥善安置。
在日本东京,张榕化名黄仁葆,加入了同盟会,结识孙中山、黄兴,并经常与宋教仁等领导的同盟会辽东支部通信联络。一起在日本士官学校上学的堂兄张焕相劝他放弃革命,专攻仕途,以求进取,张榕拒其劝告,一如既往。
潜回东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丧钟。
已于一年前潜回沈阳的张榕和同盟会辽东支部的革命志士积极为东北的独立奔走。
早在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张榕放弃在北京译学馆学习俄文的机会,回到老家奉天兴京县,与恩师张振声及好友丁开璋、王阁臣、洪东等人组织“关东独立自卫军”。只因清政府恐其声势浩大,电令盛京将军增祺强行将其解散。
张榕返回奉天后,颇受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器重,初委任军备处提调,后升为参赞。张榕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新军统制吴禄祯、张绍曾、蓝天蔚共同商讨起义之事。
昔日的旧部闻讯纷纷来归,势力日渐扩张,响应人员多达3万余人,张榕被推举为首领。
在张榕等人的影响下,满族志士纷纷投入革命洪流中。
张作霖在给赵尔巽的呈文上写道:“闻(张榕)党羽甚多,以满洲人宝昆、田亚斌为死友。一切结会通匪,多系宝昆为之主谋,田亚斌辅之”。
同盟会满族成员何秀斋带人来到了清朝八旗兵驻防重镇凤城,号召当地满汉军民奋起革命。满人鲍化南竖起革命义旗,招兵买马,征集武器,当地满汉农民纷纷剪掉辫子,投奔义军。
1911年8月,张榕与同盟会骨干策划乘清军大操之时,举事起义,带领民军由锦州入关,直捣北京,推翻清政府。但此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武昌起义就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11月6日,张榕和新军革命党人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酝酿驱逐赵尔巽,宣布奉天独立。赵尔巽异常恐慌,急调驻辽阳的后巡防营统领吴俊升率部秘密赴奉天。不料,前路巡防营统领张作霖抢在吴俊升前面,带所辖步骑兵七个营,星夜自洮南奔至奉天。有了张作霖的部队,赵尔巽也强硬起来,马上奏请清廷撤销蓝天蔚第二混成协协统的官职。
革命党人针锋相对,筹谋成立保安会,实现奉天独立。但形势突变,因蓝天蔚已被赵尔巽夺了兵权,加之会场被张作霖带兵武装控制,选举赵尔巽为保安会长,奉天省咨议局副议长袁金铠为参谋长,张榕为副会长。张榕见保安会已被反动势力所把持,拒不到任。
11月17日,张榕联络东北各革命团体成立“联合急进会”,根据东北地区满汉杂居的实际情况,提出团结满族人民共同斗争的纲领,声称:“我急进会尊重人道主义,且以建设满汉联合共和政体为目的,故若清帝退位说则尤为吾党之所赞成。”此举得到了满汉人民的热烈拥护。
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赵尔巽暗起杀机,密令保安会参谋长袁金铠到革命队伍中当卧底。袁金铠为掌握动向,向张榕假献殷勤。可惜张榕没有识破这“殷勤”中暗藏的阴谋。
奉天血案
1912年1月23日晚,奉天平康里德义楼。
袁金铠假称张作霖有意拥护共和,建议张榕在此宴请张作霖。张榕接受了袁金铠的建议,在德义楼宴请张作霖。宴会结束,袁金铠借口有事先走了。张榕与张作霖同出德义楼,准备进一步商谈起义具体事宜。
走到平康里深处,尾随于后的张作霖的侦探长于文甲等人掏出手枪,向张榕连开三枪。
张榕牺牲时,年仅29岁。“怒眦尽裂,露尸一昼夜,目亦未暝”。
两天后,《盛京时报》刊登了一条震惊东三省的消息:“张榕被杀。初五日晚,咨议局副议长袁金铠协同急进会会长张榕在平康里宴饮。袁副议长先兴辞而出,比张榕出时,有常服者二人觑定张榕,用手枪三发击中要害,登时毙命。时在夜二十钟也。”
据《盛京时报》报道,紧接着,张作霖派人连夜枪杀了张榕的革命伙伴、《国民报》的主编田亚斌,而张榕的好友宝昆也在睡梦中被拖下楼用刀猛刺身亡。
一时间,奉天陷入腥风血雨之中,张作霖疯狂屠杀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百余人。
不仅小北关容光胡同的张榕住宅被张作霖洗劫,其兄张焕柏家也被查抄,张家损失白银53300两。
张榕被害时,其兄张焕柏正在海龙府赈灾,一家老小逃到其姐张桂的家里。张桂唯恐敌人斩草除根,便把家里的四个男孩打扮成女孩模样,逃到大连。
悲恨交加的张桂决心为弟弟报仇雪恨,常把炸弹放到一部挖空的字典中,准备随时炸死仇人。
民国成立后,张桂带着张榕的儿子张多喜到了南京,向高等法院控诉赵尔巽、张作霖、袁金铠合谋杀害张榕,请求政府严惩凶手,但最后因袁世凯的包庇不了了之。
张作霖托人转告张桂、张焕柏,表示愿意拿出钱来维持张家的生活,遭到张家兄妹的拒绝。
孙中山在南京亲自接见了张桂姑侄,并专门为张榕举行追悼会,尊称张榕为关东革命第一人。
夜幕深沉,典狱长王璋(王绍臣)带着囚犯张榕逃出监狱,在塘沽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轮船。
为什么典狱长帮助囚犯越狱,还和他一起逃往日本呢?这就要从三年前,那次震惊全国的刺杀五大臣案说起……
张榕(1884-1912),原名焕榕,字阴华,号辽鹤,辽宁抚顺人。祖上随顺治帝“从龙入关”,为八旗驻防官兵,后回到关外老家。1903年入北京译学馆学俄文,次年日俄战争爆发弃学回辽,与丁开璋等组织“关东独立自卫军”,后被清政府勒令解散。1905年9月,与吴樾在北京前门车站谋炸出洋考察宪政的清政府五大臣,事败被捕,被清政府以叛逆罪判处监禁。1908年越狱,逃亡日本东京,易名为黄仁葆。不久,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与赵尔巽等组织“奉天国民保安会”,任副会长,未到任。随后组织“联合急进会”,任会长,策划武装起义。1912年1月,被赵尔巽、张作霖谋杀。
刺杀五大臣
1905年9月24日8点刚过,北京前门火车站已经人声鼎沸,前往西洋考察宪政的镇国公载泽、户部左侍郎戴鸿慈、商部右丞绍英、兵部侍郎徐世昌和湖南巡抚端方将于10点出发。
前来送行的各部官员站满了站台,放眼望去一片红顶子。北京各报馆记者也都提前到场。军乐队、实业学堂的学生均穿着操衣列队欢送。
首先到的是徐世昌,接着是绍英、端方、戴鸿慈,最后到的是载泽。
前一天,同盟会北方暗杀团成员、考察团随行译员杨笃生已经获悉五大臣9月24日出行的详细路线。
27岁的暗杀团支部长吴樾穿着学堂操衣走上站台,却被拦在了外面,不得不急购一套清隶仆役的衣服,才混入仆役之中进入车站登上专列。
同行的暗杀团成员张榕本想随之上车,但涌动的人群把他挤到了送行人群的后面。
“你是哪位大人的随从?”卫兵看着迎面走来的一名身着皂靴棉袍、头戴红缨帽的年轻“侍从”盘问道。
“我是泽公的随从。”吴樾随口说道,一口浓重的安徽口音引起了卫兵的警觉,五大臣的随从们可都是一口地道的京腔。
兵卒与警卫一拥而上,吴樾强行冲进车厢。正在此时,火车的车头与车厢接轴,车身剧烈震动。炸弹从吴樾的怀里掉在地上被引爆。
轰的一声巨响,弹片与血肉横飞。送行队伍登时大乱,人们纷纷奔逃。约三分钟后,才有人敢上前查看。车门被震裂,吴樾被炸身亡,头颅却保存完好。
五大臣除绍英伤势较重被送往德国医院治疗外,其他人都受伤较轻。载泽面部微伤,黄马褂上溅满了血迹;绍英衣服被弹片炸飞且头部受伤。
混在人群中的张榕因离得较远,加之杨笃生掩护,趁着混乱脱险。
天津越狱
五大臣被炸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京城。
第二天,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这条爆炸性新闻。“一天前,大清国预备立宪出洋考察团,在北京车站正要启程的时候,一颗炸弹在车厢内爆炸,镇国公载泽和大清国前驻美公使伍廷芳被炸伤,四名次要官员被炸死,投放炸弹的刺客本人则被炸得粉身碎骨。”
行刺事件吓坏了慈禧,她严命军队加强她所住颐和园的警戒,还把颐和园北宫门围墙加高了三尺,生怕有人把炸弹扔进颐和园。
肃亲王耆善奉旨亲自主持侦破,急调“长于缉捕”的巡警局总办赵秉钧带天津侦探队队长杨以德进京破案。
吴樾的遗体被抬到医院,请西医用药水洗净尸体,保存好头部,进行拍照。照片被印了数百份,分发给所有的便衣侦探,到客栈、会馆、庙宇以及任何旅客可能逗留之处去查问。
桐城会馆有个小女孩认了出来,说这个人是在他们这里住过的“吴公子”,侦探们顺藤摸瓜很快查到张榕身上。
10月5日凌晨,杨以德率100多名军警秘密包围张榕藏身的宣武门外的保安寺,趁张榕熟睡,合数人之力,把他拿获。
张榕被解往天津,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亲自审理。袁世凯发现张榕是汉军镶黄旗人,也不敢随便发落。
张榕的好友、时任分省候补道的黄中慧,四处奔走营救,并联合户部主事梁玉书等人联名写了一封保释张榕的呈文,随后又通过其父黄永思的关系,找到了大太监李莲英。张榕的姐姐张桂也从老家带来了巨款,请黄永思转贿李莲英。
李莲英特地挑了个慈禧太后心情好的时候说,“张榕是咱老家兴京府的旗人,是咱家里的孩子,年轻不懂事,请老佛爷恩典恩典吧。”这样,西太后批了个“永久禁锢”,才留了张榕一条命,关押在天津模范监狱。
狱中的张榕仍不忘革命,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西哲有言:为人群谋利益而死者,死有余容。”又在狱中墙壁上题诗云:“一声霹雳困龙起,震灭人天诛不平。”并钻研兵书和政法,写出了《阴符经新义》、《行政法精义》等著作。
张榕的姐姐张桂极力营救,经常到监狱探监,并用重金打通各方面关系。典狱长王璋原是义和团的一个头领,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投到北洋军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后升为典狱长。
张桂买通了王璋的母亲和媳妇,她们常为张榕说好话,加之王璋颇有爱国热情,在张榕被囚的日子里,经常和他交谈,久而久之,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1908年夏,王璋和张榕一起越狱后从塘沽登船逃往日本,王璋的老母和媳妇也被张桂接到沈阳,妥善安置。
在日本东京,张榕化名黄仁葆,加入了同盟会,结识孙中山、黄兴,并经常与宋教仁等领导的同盟会辽东支部通信联络。一起在日本士官学校上学的堂兄张焕相劝他放弃革命,专攻仕途,以求进取,张榕拒其劝告,一如既往。
潜回东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丧钟。
已于一年前潜回沈阳的张榕和同盟会辽东支部的革命志士积极为东北的独立奔走。
早在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张榕放弃在北京译学馆学习俄文的机会,回到老家奉天兴京县,与恩师张振声及好友丁开璋、王阁臣、洪东等人组织“关东独立自卫军”。只因清政府恐其声势浩大,电令盛京将军增祺强行将其解散。
张榕返回奉天后,颇受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器重,初委任军备处提调,后升为参赞。张榕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新军统制吴禄祯、张绍曾、蓝天蔚共同商讨起义之事。
昔日的旧部闻讯纷纷来归,势力日渐扩张,响应人员多达3万余人,张榕被推举为首领。
在张榕等人的影响下,满族志士纷纷投入革命洪流中。
张作霖在给赵尔巽的呈文上写道:“闻(张榕)党羽甚多,以满洲人宝昆、田亚斌为死友。一切结会通匪,多系宝昆为之主谋,田亚斌辅之”。
同盟会满族成员何秀斋带人来到了清朝八旗兵驻防重镇凤城,号召当地满汉军民奋起革命。满人鲍化南竖起革命义旗,招兵买马,征集武器,当地满汉农民纷纷剪掉辫子,投奔义军。
1911年8月,张榕与同盟会骨干策划乘清军大操之时,举事起义,带领民军由锦州入关,直捣北京,推翻清政府。但此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武昌起义就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11月6日,张榕和新军革命党人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酝酿驱逐赵尔巽,宣布奉天独立。赵尔巽异常恐慌,急调驻辽阳的后巡防营统领吴俊升率部秘密赴奉天。不料,前路巡防营统领张作霖抢在吴俊升前面,带所辖步骑兵七个营,星夜自洮南奔至奉天。有了张作霖的部队,赵尔巽也强硬起来,马上奏请清廷撤销蓝天蔚第二混成协协统的官职。
革命党人针锋相对,筹谋成立保安会,实现奉天独立。但形势突变,因蓝天蔚已被赵尔巽夺了兵权,加之会场被张作霖带兵武装控制,选举赵尔巽为保安会长,奉天省咨议局副议长袁金铠为参谋长,张榕为副会长。张榕见保安会已被反动势力所把持,拒不到任。
11月17日,张榕联络东北各革命团体成立“联合急进会”,根据东北地区满汉杂居的实际情况,提出团结满族人民共同斗争的纲领,声称:“我急进会尊重人道主义,且以建设满汉联合共和政体为目的,故若清帝退位说则尤为吾党之所赞成。”此举得到了满汉人民的热烈拥护。
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赵尔巽暗起杀机,密令保安会参谋长袁金铠到革命队伍中当卧底。袁金铠为掌握动向,向张榕假献殷勤。可惜张榕没有识破这“殷勤”中暗藏的阴谋。
奉天血案
1912年1月23日晚,奉天平康里德义楼。
袁金铠假称张作霖有意拥护共和,建议张榕在此宴请张作霖。张榕接受了袁金铠的建议,在德义楼宴请张作霖。宴会结束,袁金铠借口有事先走了。张榕与张作霖同出德义楼,准备进一步商谈起义具体事宜。
走到平康里深处,尾随于后的张作霖的侦探长于文甲等人掏出手枪,向张榕连开三枪。
张榕牺牲时,年仅29岁。“怒眦尽裂,露尸一昼夜,目亦未暝”。
两天后,《盛京时报》刊登了一条震惊东三省的消息:“张榕被杀。初五日晚,咨议局副议长袁金铠协同急进会会长张榕在平康里宴饮。袁副议长先兴辞而出,比张榕出时,有常服者二人觑定张榕,用手枪三发击中要害,登时毙命。时在夜二十钟也。”
据《盛京时报》报道,紧接着,张作霖派人连夜枪杀了张榕的革命伙伴、《国民报》的主编田亚斌,而张榕的好友宝昆也在睡梦中被拖下楼用刀猛刺身亡。
一时间,奉天陷入腥风血雨之中,张作霖疯狂屠杀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百余人。
不仅小北关容光胡同的张榕住宅被张作霖洗劫,其兄张焕柏家也被查抄,张家损失白银53300两。
张榕被害时,其兄张焕柏正在海龙府赈灾,一家老小逃到其姐张桂的家里。张桂唯恐敌人斩草除根,便把家里的四个男孩打扮成女孩模样,逃到大连。
悲恨交加的张桂决心为弟弟报仇雪恨,常把炸弹放到一部挖空的字典中,准备随时炸死仇人。
民国成立后,张桂带着张榕的儿子张多喜到了南京,向高等法院控诉赵尔巽、张作霖、袁金铠合谋杀害张榕,请求政府严惩凶手,但最后因袁世凯的包庇不了了之。
张作霖托人转告张桂、张焕柏,表示愿意拿出钱来维持张家的生活,遭到张家兄妹的拒绝。
孙中山在南京亲自接见了张桂姑侄,并专门为张榕举行追悼会,尊称张榕为关东革命第一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抚顺“张莘夫事件”与苏军撤出东北
- 下一篇:追忆原抚顺矿职工总工会筹委会主任林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