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全回忆:解放前抚顺生意难做
位于西四路的三联商场,再早是由“春义号”、“福兴盛”以及我家的“万发合”3家商铺联合组建而成的。
我父亲24岁由河北省乐亭县龙王庙庄来到抚顺千金寨,起初靠卖腿带子、鞋带谋生,成天居民区走街串巷或到闹市区叫卖,维持生活。以后,西露天矿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我家迁移到欢乐园一带摆地摊。这就比串街叫卖好多了。再以后,赶上当时大舞台(今千金大戏院)前面盖平房,谁在哪摆摊卖货,盖的房子就归谁租用,就这样我父亲分到3间门市房,成立了万发合百货店。在这期间,我父亲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困难的,伪满时期买卖是很不好做的。当时伪满政府有经济科,有“小卖联盟”,都是管私营买卖的。特别是“小衙门”(所谓主管部门)更厉害,不交钱送礼给他们,他们就处处刁难,谁不答对好他们,买卖就没法做下去。
我父亲就因为没答对他们,所以很难维持生意,在伪满康德七八年买卖就停业了。不做买卖了,“小衙门”也给他打了个“经济犯”的罪名。闭店期间来了几名警察,从厨房煤堆里翻出商品,我和我母亲跪下求饶,结果还是把我父亲带走了,蹲了20多天班房。我母亲带钱托人“运动”,才使我父亲放出来了。直到“八一五”光复,我父亲才又开了业。我母亲去沈阳进货,我和父亲在店里卖货。当时市场秩序很乱,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有一天半夜里,我家的房门被撬开了,丢了不少布匹。我和父母从窗户跳出跑了,虽然人身没有受到伤害,“万发合”却又被迫停业了。直到1948年10月底抚顺解放,我家的“万发合”又开门恢复营业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工商业采取保护政策,“万发合”的生意做得很顺利,雇了两名职工。我四哥陈宝昌也来到“万发合”帮助做生意。父母在1952年先后故去了,我继承了父业,继续经营“万发合”,我担任经理,我四哥执掌营业,另外又雇了4名员工。
1954年国家大力实行公私合营,“万发合”百货店和“春义号”、“福兴盛”联合做代销生意,变成了“三联百货代销商店”。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正式完成,就又叫“抚顺三联百货商店”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1956年,爷爷催我去考工
- 下一篇:侯公元:回忆在清原的战斗岁月
相关文章
-
11-11抚顺市最大的集体所有制商业企业
-
08-10抚顺“三联百货商店”的形成和发展
-
03-27曾经的标志建筑——抚顺百货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