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传记专栏

传记专栏

老照片的故事:四十年后“农友”喜相逢(2)

2012-08-12 16:36 抚顺广播电视报 汤士安 1289
1957年反右派斗争刚结束,于11月份市直机关就开始动员干部上山下乡当农民,到艰苦环境去锻炼。各机关干部都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报名上山下乡、改造思想、当个又红又专新农民。我当时在市城建局工作,局内干部无一不响应号召,全部报名,我当然也不例外...

 

 

老照片的故事:四十年后“农友”喜相逢 图1

 

 

  1958年正是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搞生产大跃进,我们下放干部一些女同志有的去养鸡场、养兔场劳动,男的有的去炼钢铁,大部分留在生产队劳动。在马圈子乡近两年时间里,下放干部确实吃了许多苦,经受了艰苦的考验。


  刚到农村,正是隆冬数九,就踏着没膝深的雪登山砍柴,天寒地冻、手脚冻僵,有时不由自主由半山腰滑下去,坐了“滑梯”,衣服刮破,手扎的鲜血直流。春天开小垅地,就是在荒山开地,举着十几斤的镐头使劲刨,有的树根很深,十下八下刨不出来。为了好好表现,争取当个合格农民,都奋力开荒,白天奋战一天,晚上回到住处筋疲力竭,几乎连吃饭的劲都没有了,一门想睡觉。夏天铲地不会铲怕铲掉小苗,干的慢,农民们干到地头了我们还在地当腰,拼死拼活干到地头,没等休息,农民已休息完又起来铲地了,我们也不能休息就连续接着干。特别是大跃进,每天天一亮就下地,天不黑不回村,两头不见太阳。尤其到温道河子村去支援深翻地,早晨天刚亮就在地里干上了,锹镐飞舞,天黑了才回村,而且十几人睡在一铺炕上连身都不能翻。饮食条件更差,自己办伙食时还好些,等着入公社与农民一起吃大锅饭,除了大渣子粥还是大渣子粥,早晨能吃上两个苞米饼子就是改善了。


  尽管环境苦劳动累,我们这些下放干部为了实现“上山下乡、改造思想,当个又红又专的新农民”的诺言,无人喊苦叫累,头一天无论怎么累,第二天一上阵又生龙活虎地冲锋陷阵,多么好的“农友”啊!


  我在农村还兼一个角色,做业余剧团的导演,有时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还要排练,或者演出节目。公社化后,我还编了一个独幕话剧《山村一家》,我演主角青年农民青山,下放女干部闻杰饰演青山妻子,该剧在乡、区汇演后到抚顺市汇演并获奖。


  城建局下放干部于1959年7月和10月分两批调回市里工作,只一部分留在局机关,大部分分配到各企事业单位,有的还到外地工作了。大多人虽在一市,缺少联系也久不见面。


  1999年夏天,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闻杰回到抚顺,我们一些“农友”闻信后相邀去看她,在沈阳工作的姚素俭,听信儿也坐火车风尘扑扑地赶来,四十年没有相见的“农友”们在抚顺浑河南路友宁酒店喜相逢了,都无比欢欣,昔日别是年方壮,如今均已鬓染霜,大部分儿孙绕膝了,大家都喜笑颜开畅叙离情,回忆在农村的往事,谈论各自的经历。


  可以自慰的是,改革开放后,大家在各自岗位上都发挥了专长做出了贡献。这张照片就是在友宁酒店聚餐后的留影,照片中缺少吴桂清,因为她正为大家拍照。“农友”们一天相聚情未了,次日又乘车到马圈子乡故地重游,既了解了马圈子乡的发展变化,又探望了当年的农民朋友。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老照片  故事  四十年  汤士安  抚顺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