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女真、满族人的祖宗——靺鞨族

2012-08-21 18:30 网摘 不明 4253
肃慎族系挹娄之后,先后出现的族称为勿吉、靺鞨,大体在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曰靺鞨。勿吉为中原人所知,是在5世纪下半叶。勿吉一词含义,为“深山老林”之意,是今满语“窝集”在古代的汉字异用。被用作族称,是因该族散居深山密林中以狩猎为生之故...

 

女真、满族人的祖宗——靺鞨族 图1

唐代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墓墓道东壁壁画《客使图》,许多专家认为该图右一人物是来自东北的靺鞨。

 

  一、来源与分布

 

  肃慎族系挹娄之后,先后出现的族称为勿吉、靺鞨,大体在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曰靺鞨。勿吉为中原人所知,是在5世纪下半叶。勿吉一词含义,为“深山老林”之意,是今满语“窝集”在古代的汉字异用。被用作族称,是因该族散居深山密林中以狩猎为生之故。

 

  靺鞨称号始见于史书在563年(北齐河清二年),但最初靺鞨之“鞨”写作“羯”,《北齐书·武成帝纪》河清二年条就是这样写的:“是岁,室韦、库莫奚、靺鞨、契丹并遣使朝贡。”河清三年条记靺鞨朝贡也是作“靺羯”。565年(北齐天统元年)史书中开始出现“靺鞨”,同上书天统元年条载:“是岁,高丽、契丹、靺鞨并遣使朝贡。”二年、三年、四年条记其来贡,也皆作“靺鞨”,而未用“靺鞨”。在这以后,“鞨”并未完全取代“羯”,直到唐、宋、元三朝的史料中,有时还出现将靺鞨写作靺羯。如714年(唐开元二年)唐册封大祚荣的大臣崔忻返回途中在今大连市黄金山的刻石、《通典·乌洛侯传》、《文献通考·室韦传》,都是将靺鞨写成靺羯。《契丹国志》中也是靺鞨与靺羯互见。

 

  勿吉与靺鞨虽出现于不同历史时期,但并非族称的改换,而是同一语词在不同时期的异译。因为今读hè之“鞨”,不见于《说文解字》;羯,《说文解字》作“居谒切”,即读ji,与吉(ji)音同。以今读音而论,靺羯(mo jié)与勿吉(wùji)音也相近。可见,靺羯与勿吉只是同音对译用字不同,靺鞨是靺羯的改写。

 

  勿吉、靺鞨族的来源,一般都根据史书记载,认为它源于挹娄。其分布区域,《魏书》只笼统说“存高句骊北”,《北史》、《隋书》也未对其地域作完整介绍,只是在叙述诸部所在地时,讲到它们在白山(今长白山)、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和黑水(今黑龙江)地区。按两唐书载,其地“东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的,北邻室韦”。相当于今地理,东临日本海,西约以今俄国结雅河及我国嫩江附近与室韦、契丹相邻,南在今松花江上游地区及图们江处与高丽接壤,北达鄂霍次克海及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在这一区域内,“数十部”靺鞨人散居各地。其中著名的七部大体是:粟末部最南,抵长白山而居,约在以今吉林省吉林市为中心的第二松花江地区;伯咄部在粟末部东北,在今拉林河流域;安车骨部在伯咄部东北,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南和以东地区;拂涅部在伯咄部东,今牡丹江下游以东至兴凯湖一带;号室部在拂涅部东,约在今兴凯湖南的绥芬河流域;黑水部因居黑水两岸得名,分布在今松花江注入黑龙江处附近下至博朗湖一带的黑龙江南北地区;白山部在粟末部东,约居于今牡丹江上游及其以东的延边地区。七部之外的诸小部分布,只知在今黑龙江以北和俄国滨海地区,尚有思慕、郡利、窟说、莫曳皆、虞娄、越喜等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女真  满族  靺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