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辽东第三地委
建立辽东第三地委
一、“双十”协定之后的东北局势
国民党蒋介石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双十”停战协定后,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大批地往东北运兵。苏军于1946年3月12日撤出沈阳后,国民党军队于3月13日占领沈阳市,并向市郊苏家屯、陈相屯地区发动进攻。1946年3月22日占领抚顺、辽阳。4月7日,国民党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从抚顺方向,新六军的步兵十四师从辽阳方向进攻本溪。
在内战危机的严竣形势下,中共辽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指示:“蒋与我方在东北的军事对抗和冲突将持续一个时期,做好长期斗争准备”的精神,考虑到未来形势可能发生的变化,为适应新的斗争需要,决定在抚顺、本溪、新宾、清原地区建立中共辽东第三地方委员会(简称辽东三地委)、第三专员督察公署(简称辽东三专署)、第三军分区(简称辽东三分区)领导地区斗争。
二、 辽东第三地委的组建
1946年4月,中共辽东第三地方委员会组建。隶属辽东省委(分局)辽东省分委领导。驻地设在新宾县永陵镇。下辖抚顺县、本溪县、新宾县、清原县、沈抚铁联合县。
辽东三地委党政军领导机关及工作部门由沈阳市委南郊分委、抚顺市委(亦称辽宁三地委)、本溪市委组成,人员组成有:抚顺市委在撤出城市时带出300多名干部和知识分子,带出的原抚顺三分区的3个团和1个工人大队约4000多名指战员;本溪市委带出800多名干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本溪保安司令部的1个团(6个连),1个工人大队,共1000多名指战员。此外还有沈阳县、本溪县、新宾县、清原县的保安团及县大队1000多人。在地方干部中的科以上干部、部队中的连以上干部大多数是关内来的比较好的老同志。新组建的辽东三地委,党政军领导力量强,武装实力雄厚,共有兵力6000余人。
三、 辽东第三地委的人员构成
三地委机关主要领导:地委书记王一伦,副书记杨春茂、刘子载,组织部长杨春茂(兼),宣传部长刘子载(兼),民运部长方华,社会部长王屏,秘书主任佟云。
三专署机关主要领导:专员李涛、副专员陈北辰、任仲夷,公安局长王屏,秘书科长王常炎,财粮科长刘洪涛,民政教育科长沙延续。
三分区机关主要领导:司令员王振祥,副司令员张捷勋,第一政治委员王一伦,第二政治委员焦若愚,参谋长李飞,政治部主任丁铁石。三分区下辖基干一、二、三团和本溪、新宾两个县大队。
1946年7月12日,经辽东三地委批准,沈阳、抚顺两县合并为沈抚县,全地区面积为43000多平方公里。两县保安团也同时合并为沈抚县保安团,即第三军分区基干三团。8月1日,在五百牛录堡子(今救兵乡五牛村)召开两县合并大会,沈抚县委隶属于安东省委分委第三地委。
四、 辽东第三地委的主要功绩
辽东三地委组建以后,各县在地委的指示下,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中先后都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了民主建政。建立了县工会、县农会、县妇女联合会;秘密地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整顿与健全县、区、村三级政权组织。新宾县委在健全县、区、村政权的同时,党的组织也有较大发展,党员发展到490名。抚顺县8个区都建立了区委、区政府,多数村建立了村政权,全县发展党员400名,建立了6个党支部,20多个党小组。
在各级人民政权和党群组织普遍建立的基础上,三地委辖区内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施政纲领,废除了敌伪统治时期的一切统治人民的旧制度,初步奠定了党在广大农村的政治基础。
辽东第三地委建立后,即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农村,并在国民党军队进攻之前,就开始抓紧建设农村根据地。在它存在的2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领导地区军民全力创建农村游击根据地,坚持了8个月的敌后游击战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和大生产运动,掀起了群众性参军支前的高潮,并始终坚持在对敌斗争前沿,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 上一篇:1925:罢工激战东北人民“斗争”不断
- 下一篇:【红色土地】 草市和南山城之战
相关文章
-
03-291951年3月29日抚顺废除封建把头制度
-
03-28努尔哈赤修建的第一座城究竟叫什么名?
-
03-26不散的“雁群”
-
03-25抚顺劳动公园,永远的依恋
-
03-24王尧:流金岁月里的前苏联歌曲
-
03-24王维俊:村里有个姑娘二珍子
-
03-24抚顺新増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03-24王尧: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