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传记专栏

传记专栏

王连仲自传(27)珍爱通讯报道这一岗位

2012-09-30 11:14 抚顺广播电视报 王连仲 421
抚顺市红砖一厂新厂厂址,选定在一个名叫北龙凤的地区。北依由东向西滚滚流淌的浑河,南临矿务局电铁北线,东西分别与车辆厂、电修厂隔路相望。厂区东侧是一条铁路专用线,每天按时运进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紧邻就是七台笼型粉...

王连仲自传《我的人生之旅》之二十七

珍爱通讯报道这一岗位

    抚顺市红砖一厂新厂厂址,选定在一个名叫北龙凤的地区。北依由东向西滚滚流淌的浑河,南临矿务局电铁北线,东西分别与车辆厂、电修厂隔路相望。厂区东侧是一条铁路专用线,每天按时运进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紧邻就是七台笼型粉碎机。粉碎并掺兑好的原料,通过宽宽的皮带,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成型车间。宽敞明亮的厂房里,两台制坯机隆隆作响,一块块水坯被码上小铁车,推进人工干燥室。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燥,干坯就被码上大烧车,然后使用机械将大烧车顶进隧道窑。隧道窑雄伟壮观,仿佛两座城堡,巍然屹立在厂区的西部。烧窑工见砖已烧好,便按动电钮,一车车红砖便从窑头被顶了出来。这种一不用土、二不用煤,实现一年四季常年生产的烧砖工艺,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与此同时,红砖一厂撤消了革委会,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党的建设、职工思想、生产计划、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均有很大起色。这给新闻报道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使通讯报道工作有了用武之地。
 
    我珍惜自己非常钟爱并来之不易的新闻报道这一工作岗位。我深深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要干就要干出出类拔萃的成绩,否则没有自己长久的立足之地。我已不满足在市报、市台发表几篇萝卜条、豆腐块之类的稿件,我要攀登难以逾越的高峰。新闻写作同其它事物一样,必然有其自身的价值和规律。要想娴熟地掌握它和驾驭它,只有依靠学习和实践,没有任何秘诀和捷径可循。我把《谁是最可爱是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和《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等范文找来,从谋篇布局到结构、选材,以及情节、语言,一一进行解析,找出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尽管知道一篇好新闻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语音力求形象、生动、精练、富有文采,但是,光成天“嘴上谈兵”是不行的,必须经常练笔。无论自己单独采访,还是与新闻记者合作,我都主动捡硬骨头啃。从采访、写作,到修改、定稿,对每一篇稿件,都进行反复推敲、再三斟酌,直到新闻单位满意为止。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炼,我逐渐领悟到一条成功经验:在严格遵循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文学手段,想方设法将新闻稿件写得神采飞扬、生动感人,从而起到感染、鼓舞、激励和教育的作用。
 
    作为一名通讯员,应当像一只蜜蜂;而一朵朵开不败的鲜花,就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素材。身单力薄的蜜蜂,不辞辛苦,不畏风雨,永远不知疲倦地在百花丛中采集着花粉,并且在孤寂简陋的蜂巢中,将各种各样的花粉,酿造成营养丰富、味道甜美的蜂蜜。我认真采访、精心写作的消息《抚顺市红砖一厂积极为国家多做贡献,上缴利润逐年增加》、通讯《干社会主义没有个够》、《关心祖国的未来》,先后在辽宁日报、辽宁电台显著位置上发表。我采写的《夸夸俺厂的干部卸车队》,以一个老工人的口吻,反映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与工人群众同甘共苦的事迹。为了让大家检验我的学习和实践的成果,现在将这篇稿件照抄如下:
 
    同志,你打听俺厂干部参加劳动的情况吗?趁中午休息这点空儿,我就把“干部卸车队”的事儿,从头到尾给你唠扯唠扯。
 
    那是1970年10月,俺们自己动手新建的煤矸石烧结砖厂刚投产的那阵儿,差不离天天专用线上都要甩进几节车的煤矸石急等着卸。厂里抓生产的同志寻思:旁的活儿可以搞搞突击,烧砖就得进煤矸石,一年十几万吨,总搞临时突击那哪行!就这样,他打个报告,请示厂里要求成立个二三十人的专职卸车队。厂党委书记尹清祚看完报告,心里直门翻腾,他想,党员干部跟工人群众的关系,不应该像一滴油花,整天漂在水皮上,而应该像一滴牛奶,与水紧密交融。再说卸车是个“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活儿,要是来了车,光靠二三十人的卸车队,根本忙不过来;要是不进车呢,人还得干别的。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党委成员和机关干部,担当这个任务倒挺合适。老尹把这个想法一摆,干部们个个拍着巴掌赞成。从此,从党委书记到一般干部,一人领了一把大板锹,“干部卸车队”就这样成立起来了。
 
    提起卸煤矸石这活儿,真是又埋汰又累人,还不允空儿。冬日,本来出了一身汗,加上北风一刮,个个身上挂满一层霜;夏天,头顶日头晒,车厢像蒸笼,车还没卸完,煤灰沾满脸。可俺厂的干部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老尹经医院诊断,患了动脉硬化症。有人悄悄把他那把铮明瓦亮的大板锹藏了起来,并对他说:“老尹,你那份活儿俺们给代劳,不必再去卸车了!”老尹笑着回答说:“这可不行,眼下我还不到放下这把铁锹的时候!”副厂长、青年干部周连贺把卸车看成是接触群众的好机会,每回都干在头前,走在后尾。有一回,他从外面开会回来,正赶上卸车,操起铁锹就干了起来。有人劝他说:“小周,车卸完大半了,这回就算了吧!”小周严肃地说:“多摸一次锹把,就多一份工人感情。要想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就得坚持参加劳动。”说完,他越干越欢,累得满头大汗。
 
    俺们看到干部们对干活不打怵,怎能不打心眼里乐,有时真怕把他们累着。一天下午5点多钟,天正下着牛毛细雨。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专用线甩进7节煤矸石急等着卸。党委和厂部领导不由分说抢先登上车,挥起铁锹就干了起来。俺们一看,这哪行!干部们头午卸了好几节车,已经够累的了,便跳上车,抢他们的锹,撵他们下车,干部们说啥也不肯,没办法,俺们一块儿把煤矸石卸到料场上。这会儿哪是雨水,哪是汗水,谁也辨不出;谁是工人,谁是干部,咋也分不清啊!
 
    整整6年了,俺厂“干部卸车队”卸下的煤矸石,足足能够堆成一座大山。真是一时半暂容易,天长日久难啊!
 
    我对采写每篇稿件,均力求深入细致,精益求精,尽量挖掘出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内涵,表现出自己的写作特点和个性,以不断提升本身的新闻素养和写作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报通讯员。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连仲专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王连仲  我的人生之旅  自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