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红剧《雷锋》诞生记(3)
“ 2月26日(星期二):今天上午,连长找我们去汇报。我们喊‘报告’,然后行军礼,连长让坐下才坐。连长问我们有何收获、困难和要求,我们把研究过的内容由夏江汇报后,连长决定再呆一段日子,给我们一台汽车让我们再感受一下。晚饭后王延堂和我谈家史很感人。他是贫农出身,两个哥哥都是党员,他是团员,正争取入党(按:在《雷锋日记》中有一段写王延堂说‘人活着是为了吃饭’,雷锋帮助他说‘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8月6日的日记摘抄)。而且王延堂现在的确进步,每次评比都是“五好”。为了学习他,我给3个班各挑了一担水。”
“ 2月27日(星期三):今天又保养汽车,我伸不上手,也不能干呆着,我就去借来针线给大家缝子弹袋。我缝完子弹袋没露声色,王延堂回来一看连步枪的锈都擦了,问我是谁干的,我没吱声。体验一次办好事不说究竟是什么滋味?只觉得热乎乎的,很愉快,真像雷锋说的,一个人为别人做点好事是莫大的幸福!”
“ 2月28日(星期四):午饭后,队里来接我们‘复员’,班里同志听说后,除按规定给做了思想鉴定外,还利用午休到街上买了礼物——笔记本,并题了词,签了名,合了影,大家都高兴极了。可是,王延堂同志却恋恋不舍,从营房送我到连部办公室,一路上只说了一句话:你走了……”
这几篇弥足珍贵的日记摘抄,把抚顺市话剧团《雷锋》剧组当年排练话剧、体验生活和演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的过程记载得具体、生动,对于追溯抚顺市学雷锋活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谈起这出话剧的演出,两位老人似乎还沉浸在当年获得成功的幸福之中。曹杰臣老师介绍说,剧组从营口回来,翟导演回长影,由北影来的演员童年接续赶排。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后,抚顺市话剧团创作的《雷锋》也应时公演,当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雷锋生前所在连队的领导专程从营口赶来看戏,演出后与全剧组的同志一一握手致意。连长高士祥眼圈已有些湿润,脸上堆满了笑容,鼓励剧组说:“演得挺好嘛!”扮演雷锋的演员夏江向指导员敬个军礼,说:“指导员好!”高士祥笑着边还礼边说:“还是挺像的嘛!”然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当我询问演出的场次时,两位老人还告诉我,由于当时资金困难,剧团党支部书记李桂芝同志曾号召大家以雷锋精神排好、演好《雷锋》话剧。《雷锋》话剧在抚顺演出30多场,市委书记沈越同志曾专门到人民剧院看过演出,充分肯定了此剧。《抚顺日报》副刊还专门发表了一篇稿子,介绍和评论话剧《雷锋》。
通过两位老人的介绍,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和部分剧照,不难确认,第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话剧的确就诞生在抚顺。在我国,学雷锋活动开展40多年经久不衰,这种特殊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我感觉:一方面是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及其丰富的精神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就是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在学习雷锋、宣传雷锋的热潮中,有一批受雷锋精神感染而自觉投身宣传和倡导雷锋同志光辉事迹及伟大精神的人们在辛勤工作,从而使雷锋从抚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让我们在永葆红色江山永不褪色的历史丰碑中,也铭刻下这些红剧创作者的名字。
3 下一页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献纳器材》小秧歌剧的前尘往事
- 下一篇:抚顺105,消失的神话
相关文章
-
02-28回忆八十年代共青团“学雷锋”活动片段
-
10-08李宏才:用心收藏留住雷锋精神
-
10-01胡荣敖:当年我教雷锋保养汽车
-
04-06清明节我市各界人士祭扫雷锋墓
-
03-06抚顺电铁雷锋站
-
03-06沧海峰影:雷锋邮封
-
03-06雷锋"专职摄影师"张峻倒在雷锋精神宣讲台上
-
03-0525任班长影像串起的雷锋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