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民族

东北民族

肃慎与楛矢石砮(一)(2)

2012-10-02 21:48 新浪博客 徐江伟 4446
先秦时代,辽河上游及辽河以北森林草原地带上分布着的是以狩猎为生的女直先民,古籍记作“肃慎”(又写作息慎,稷慎等),历史上女直有过多种称呼,肃慎则是见诸史籍的最早一个称呼。这个远离“中国”的戎狄之国,这些与农耕定居的汉民族先民如此异类的游牧之人,为何如此之早就出现在中国...

 

  《后汉书·挹娄传》曰:“肃慎,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伯颜山,指大兴安岭)……常为穴居”。由此可见,挹娄就是肃慎,且直到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挹娄向中原王朝贡纳时仍然自称肃慎。

  《晋书》记载的挹娄不但活动区域与先秦时代的肃慎相同,并且继续在用肃慎的“楛矢石砮”,晋人记下了这种武器的尺寸,曰:“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簇皆施毒……中者即死”,可见此种武器十分厉害。

  那么,三皇五帝与肃慎到底是何种关系?古人有言透露出明确的历史信息:

  《左传·昭公》记载,晋侯有疾,问子产:卜辞所说的“实沉”和“台骀”是何神圣,竟能使寡人生病?子产答曰: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鳌拜)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商部族所出),迁实沉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萨满巫师),生允格、台骀。”

  子产所说的“高辛氏”就是帝喾(ku),《史纪》中此人排位“五帝”之三,而夏商周三代都把自己的祖先与帝喾挂钩。

  “金天氏”则是黄帝继位者之号,又名“玄嚣”,也叫“少皋”,此人在《世本》“五帝”中排位第一。

  笔者对他们的排位全无兴趣,但对其民族背景表示关注,上述这些姓名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些儒家理论中的圣人与匈奴有关,全都是女直背景:

  “实沉”就是“肃慎”,他们的确是“居于旷林”之人,而“日寻干戈”原本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他们自古以征战掳掠为生。

  “唐人”指帝尧,又称唐尧,尧部族的女直属性很明显。

  “允格”与“裕固”,“回纥”,“回鹘”,“回纥”不过是异写而已。

  “台骀”就是“鞑靼”,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的通用名,孙中山所称的“鞑虏”是也!

  游牧民族固有的以族名为名的习俗,使我们很容易就辨认出这些“圣人”确是从“戎狄”走来!

  其实司马迁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史纪·五帝本纪》)

  三皇五帝的国名虽各不相同,但其实他们都来自同一个部族,以同一个族名为姓,他们不是农耕汉民族出身,算不得我们的祖先。笔者以为,如果作进一步推测的话,他们必来自同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似非“肃慎”莫属!

  周武王灭商,肃慎即来贡“楛矢石砮”,周成王时肃慎又来,成王命作《尚书·贿息慎之命》(贿,赠送财物的意思),成王对肃慎是既赏赐又告诫,显然没有把他们当外人,周天子特作一文告给肃慎显示他们应是说同一种语言的人,周康王时肃慎复遣使至贺,周人与肃慎的关系那确是非同一般的密切。
 

  《左传》记载,周天子语及疆域时有言:“肃慎,吾北土也!”注意,这里有重要历史信息:遥远的肃慎之地从来不曾处于周天子的掌控之中,为什么周人会把那里看做自己的“北土”呢?这其实是一个民族背景信息,就是周人认肃慎之地为自己的故乡,周人祖先很可能就来自肃慎!

  还有一个情况要特别引起注意:肃慎向中原王朝进贡的物品一直是“楛矢石砮”,而不是东北的毛皮或者山珍什么的,从舜到汉末曹魏,数千年间竟一直不变!

  史书记载,曹魏青龙四年(公元236年),挹娄肃慎再次来“献楛矢”,此后数年间朝贡凡6次,都是献“国弓30张”,“石砮300枚”之类,而魏帝回赠的则是“锦罽”,“绵帛”,直到公元319年仍有肃慎遣使东晋贡献楛矢石砮的记载。

  “楛矢石砮”之“楛”(ku)就是东北最常见的白桦树,“砮”(nu)则是指石头制作的箭头,这是一种用白桦木做箭杆,尖石为箭头的长矢。然而肃慎的“楛矢”到底是怎样一种“先进”武器,抑或“高级”装备呢?怎么会如此珍贵,可以数千年间一直作为贡品来使用呢?对此从来没有人解读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肃慎  楛矢石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