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籍歌唱家张映哲与《英雄儿女》主题歌
张映哲《英雄赞歌》的原唱者,她是辽宁抚顺人,1928年出生,194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工团合唱队队长、空军歌舞团独唱演员、副团长等职。北京声乐研究所副所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特别擅长演唱风格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的歌曲,她为电影《英雄儿女》录制的插曲《英雄赞歌》影响广泛,脍炙人口,被几亿人传唱。2005年5月30日凌晨,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映哲,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终年77岁。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身忘死保和平……
这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歌《英雄赞歌》,也称《歌唱王成》,它随着电影《英雄儿女》1964年底在全国上映而传遍了中华大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70年代人们喜欢唱它,80年代人们喜欢唱它,直到现在人们还喜欢唱它。而这首歌的原唱者则是空政文工团演员、著名歌唱家张映哲。
扭着秧歌入山海关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四个主力兵团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关内。一进山海关的城门洞,就看见一群扭秧歌的战士。他们腰间扎着红绸带,敲着锣鼓,吹吹打打,脚下踏着锣鼓点儿,脸上挂着胜利的喜悦,一扭一扭,扭得可带劲呢。
扭秧歌的队伍里,有一位20岁的姑娘,她留着一头短短的黑发,红扑扑的圆脸上绽出发自内心的笑。她就是张映哲。
张映哲1928年3月出生,在抚顺长大。她是在抚顺上的“国高”。在那所学校里,有不少进步教师,他们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把一些原先藏起来的和后来设法从关内弄过来的进步书籍,偷偷地给学生们看。学生中间经常传阅着鲁迅、老舍、巴金、茅盾的作品。张映哲特别爱看巴金写的《家》《春》《秋》,觉得自己像是巴金笔下追求自由和解放的觉慧。
日本投降以后,共产党的部队来到了抚顺。张映哲冲破了家庭的束缚,参加了革命。1946年,她担任了抚顺县东社区妇女主任。18岁的张映哲头发剪得短短的,成天忙着教妇女识字、唱歌,忙支前、慰问部队、慰问军烈属,风风火火。她的性格,是那种适合干妇女工作的性格,大胆泼辣,对人热情,你跟她生气,她不急,还跟你乐。反过来说,一年的妇女主任干下来,人受到了锻炼,对她的性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49年张映哲在歌剧《王秀鸾》中扮演王秀鸾
1947年,辽宁军区的领导觉得张映哲嗓子不赖,唱得也行,干工作泼泼辣辣,非要叫她到辽宁军区宣传队去不可。本来,张映哲的理想:第一想学医,自己有“国高”垫底,将来考个医科大学不成问题;第二想考师范当老师,“天地君亲师”嘛,老师能与天地君王父母并列,那是非常神圣的。她没想到自己干了一辈子文艺。
战争年代部队的宣传队,演员的专业分工不是特别地细,要求一人多能。所以,张映哲到了宣传队以后,啥都干过,除了负责自己的业务之外,还要管服装、道具。辽宁军区宣传队有一个京剧队,她还练过一段时间京剧,每天早晨4点钟就要起来“依依呀呀”地吊嗓子。
过了一段时间,张映哲对于没能当上医生、老师不那么后悔了,慢慢喜欢上了文艺这一行,并在心里头暗暗发誓:“既然干上了文艺,我一定要干好!”
1948年,张映哲先后在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宣传队煿阒菥区战士文工团的前身 、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宣传队工作过。辽沈战役期间:东野部队有一出秧歌剧《光荣灯》非常流行。一开头唱词是这样的:
王二哥参加了解放军哪,
翻了身扛起枪他保护咱们老百姓哪,
送上一块哟红底金边金边金字光荣匾,
再配上一盏金边花穗金边光荣的灯。
光荣匾上是描金堆着八个大字啊,
参军革命,全家光荣。
光荣灯上五彩画着四出戏呀!
让我们一出一出地对你说明啊!
接着就是头一出戏讲什么,第二出戏讲什么,一出一出地唱。剧中的人物、唱腔基本不变,可是唱词常变。前方打一个胜仗,传来一个捷报,唱词马上就要换。昨天还在唱英雄的塔山,今天就要唱锦州大捷,后天可能就要唱四平、长春了。张映哲扮演剧中的王二嫂。
说起王二嫂,张映哲还闹了一些笑话。那时,她的头发剪得很短,戴军帽时常把头发掖到帽子里头,腿上打着绑腿,猛一看,像个小伙子。到部队演出,指战员们都当她是男的,只是发现上厕所时,她总往女的那里钻,才知道她是一位女同志。扮演王二嫂时,张映哲将头发拢到一起,扎一个假发,脚下一扭一扭的,嘴里头哼哼呀呀地上了台。战士们在台下边看边说:“这个男的演个女的,还真不赖啊!咱老家男扮女装唱二人转的,也没她唱得好!”
张映哲入伍前受巴金作品的影响很深,她是带着妇女要解放的思想参加革命的。妇女解放嘛,你们男同志能干的事情,我们女同志也能干!所以,张映哲入伍后把头发剪得短短的,那时男女军装一种样式,没有区别,给人一看,以为来了一个棒小伙子。1956年入党时,张映哲把追求妇女解放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郑重其事地写进了入党申请书。
后来,张映哲的女声独唱唱出了名,许多人觉得她唱的歌有一般女演员没有的豪迈气派,那是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究其原因,可能与张映哲的这一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周恩来问她:“大哲,你能不能成为唱毛主席诗词的专家?”
全国解放以后,部队文工团开始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张映哲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和演唱技巧。1952年,张映哲调整西南军区文工团歌舞团任歌唱演员。这个团聚集了一大批富有才华的文艺工作者,歌剧《江姐》编剧阎肃、三位作曲者之一的金砂,均出自该团。1955年,西南军区撤销,西南军区文工团话剧团并入广州军区文工团,歌舞团并入空政文工团。张映哲便与牛畅、阎肃、金砂等人从成都启程,来到了北京,成了空政文工团的演员。
1956年,张映哲到上海声乐研究所学习。研究所负责人是林俊卿。林俊卿是医学博士,对发声很有研究,国家文化部便委托他办了这个声乐研究所,王昆、马玉涛等著名的民族唱法歌唱家,50年代都在这个研究所学习过。张映哲在上海声乐研究所断断续续学习了3年,属于第二期进修班。这一番学习,使她的演唱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原先她的音域不宽,学习之后,高音低音全上去了,过去一些唱不上去的歌这时都能唱了。
1959年6月1日,全军第二届文艺汇演在北京举行。张映哲在汇演中演唱了就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也受到了文艺界专家的好评。1959年7月,中国音协的一位副主席在题为《珍贵的收获》一文中这样评价她:“张映哲同志的女声独唱,特点是音域宽,声音厚熤小⒌鸵粲绕浞崧 ,并善于变化音色,当她演唱《蝶恋花》时,高、低音畅通一致,音量、力度都得到较好的发挥,给人以鲜明的女中音的感觉。演唱其他几首歌曲时,由于音色、位置的变化,却又给人以女高音的感觉。但更难能可贵、更引起人们赞扬和重视的,是她在‘洋’的唱法上更进一步地较理想地接受了民族戏曲的演唱传统,吐字、行腔,细致入微,力度与抒情性的结合变化平易自然,致使她的演唱虽然基于‘洋’,但却给人以非常鲜明而又亲切的民族风格的感觉。这点充分表现在《蝶恋花》的演唱里。做到了雅俗共赏。”
张映哲(右)和王昆在一起
1959年10月,周恩来在建国10周年文艺晚会上观看了张映哲演唱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对她十分关注。1964年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张映哲又唱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周恩来问她“小张,怎么我听别人都叫你大姐?”
“我哪能当大姐!”张映哲扑哧一笑,一甩短头发,注视着周恩来答道:“他们看我人高马大的,都叫我大哲。”
周恩来会意地笑了,以后他见到张映哲也叫她“大哲”。有一次周恩来问张映哲:“大哲,你能不能成为演唱毛主席诗词的专家?”
张映哲不好意思地摇摇头,答道:“我水平低,成不了专家。”
周恩来笑着鼓励她道:“你学习嘛。”
张映哲唱毛泽东诗词,一开始没想到要当什么专家,她只是喜欢毛泽东诗词,觉得毛泽东诗词寓意深远,磅礴大气。为了更好地领会毛泽东诗词,她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注意加强自己的学习。阎肃写歌词,懂得古诗词的格律。张映哲经常到阎肃那里去请教。
见张映哲来请教,阎肃就连说带比划地给她讲诗词,从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说到高山、大川、江海、湖泊;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说到陈毅、郭沫若、毛泽东;从天上说到地下,从古说到今。阎肃说得兴味盎然,张映哲听得心旷神怡。阎肃讲一段,张映哲便站起来唱上一段,找一找感觉。
继《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二首·送瘟神》之后,张映哲先后演唱过《沁园春·雪》《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念奴娇·昆仑》《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西江月·井岗山》《卜算子·咏梅》《菩萨蛮·黄鹤楼》《采桑子·重阳》《浪淘沙·北戴河》《清平乐·会昌》《菩萨蛮·大柏地》《忆秦娥·娄山关》《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十多首毛泽东诗词。
即使现在我们欣赏张映哲过去唱的那些毛泽东诗词,仍会觉得它们不同一般,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那就是:回肠荡气。
只要大家还喜欢我过去唱的那些歌,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1965年元旦过后,张映哲作为女高音歌唱家,参加了访问缅甸的中国民族艺术团。
在出访缅甸之前,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处长毛峰找到张映哲,说有一部电影的歌曲想请她唱一唱,并把歌谱给了她。这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英雄儿女》的主题歌《英雄赞歌》。
《英雄赞歌》的录音是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录音棚里进行的。张哲照看乐谱唱了一遍,没能唱出激情,找不到感觉。刘炽对张映哲也不是十分满意,觉得她是不是唱毛主席诗词唱多了,总是在那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说她缺少一点女性的细腻温柔,有点男性化了,太豪迈了。
当时,北京文艺界,包括军队和地方的不少女声独唱演员,听说公木、刘炽这两位大名鼎鼎的词、曲作家联合写了一首电影插曲,正在找人唱,便主动找有关部门领导,要求唱这首歌。
张映哲是经总政文化部分派而承担这演唱工作的。毛峰见她试唱不太理想,便对她讲:这是一部战斗故事片,电影中战斗是怎么怎么地激烈,通过主题歌要赞美我们的战斗英雄,演唱时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情感。说起战争,张映哲是亲身经历过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参加过,跟着四野主力一直打到广州,虽然没有亲自上前线拿爆破筒冲锋陷阵,但是听到的、看到的,不比毛峰少。听毛峰那么一讲,张映哲迅速在脑子里搜索了几个战争片断,又哼了哼谱子,找到感觉了。
张映哲知道还有不少演员想唱这首歌。另外,唱完以后,作词的公木、作曲的刘炽满意不满意,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在进录音棚正式录音之前,她说:“我唱两遍。你们录完以后,看哪一遍好,就用哪一遍。能用就用,不能用就算了。”言外之意,你们换别人唱,我也没有意见。
录完了音,张映哲便走了,事后也没有去打听用没用她唱的录音。
过不多久,《英雄儿女》便公映了。那时候已经在批判“个人主义”、“名利思想”,电影片头片尾都没有署名是谁唱的,空政文工团在看这部电影时,大家都觉得女主角王芳的演唱耳熟,便叽叽喳喳地相互打听:“那首歌儿是谁唱的?怎么有点儿像……”
有人便打听到张映哲跟前来了。自己的声音,当然自己最熟悉。张映哲一听,道:“没错,是我唱的。”
随着《英雄儿女》的放映,一曲《英雄赞歌》唱遍了大江南北。“文G”前,这首歌便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文G”中,无数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唱着这首歌开始了自己的激情而悲壮人生……即使是在1998年抗洪救灾的第一线,我们也还能听到这首歌。它激励了共和国的几代青年人。
张映哲先后担任过空政文工团歌舞团副团长、北京声乐研究所副所长,被授予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她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她最后一次在舞台上公开演出是1981年。
1981年“八一”建军节那天,张映哲要到三个地方演出,文艺界的行话叫作“跑场”。那段时间,张映哲觉得自己的体力、精力、记忆力都大不如从前。人民大会堂演完以后,跑场跑到工人体育馆,上去唱歌时,张映哲没想到,自己竟然也会忘词。幸亏主持节目的朱时茂机灵,上去说了几句:“张老师最近身体不好,刚从医院出来……”给她打了圆场。
观众是热情的,仍然报以热烈的掌声。
1983年,张映哲得了脑血栓,自此便彻底告别了舞台。回忆起往事,她说:“我18岁从抚顺走上舞台,一辈子只有一件遗憾事——没有举行告别音乐会,没能给自己的演唱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文G’后期在空军学院,我给被‘解放’的团以上干部唱歌,一口气唱了24首歌。那时大家多高兴啊!我的身体也好。后来得了脑血栓,就不行了。不过,想想自己走过来的路,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只要大家喜欢我过去唱过的那些歌,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满族艺术剧院著名京剧演员方芳
- 下一篇:梁殿昌:京剧“武花脸” 铁血梨园情
相关文章
-
03-02说说抚顺的篮球运动发展
-
03-02夏园行宫
-
03-02一夜皇妃
-
03-02龙褂
-
03-02抚顺县委书记张佐汉牺牲在哪?
-
03-02一张抚顺红卫兵串联时的路条
-
03-01老班长长贵的浓浓同学情
-
03-01张敬红:难忘老房东黄叔黄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