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棋盘山了发现2500年前烽火台

2012-10-09 13:59 沈阳晚报 未知 1472
在棋盘山高坎地区一座相当普通的山头上,农民们在这里安静地耕地播种,而无人知晓的是,2500年前,这里是一片硝烟战场……5月8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在沈阳浑河北岸发现了战国两汉时期烽火台...
(编辑提示:此文转自《沈阳晚报》2008-5)

棋盘山了发现2500年前烽火台 图1
藏身于田间的烽火台

棋盘山了发现2500年前烽火台 图2
  烽火台附近发现的瓦片

  在棋盘山高坎地区一座相当普通的山头上,农民们在这里安静地耕地播种,而无人知晓的是,2500年前,这里是一片硝烟战场……5月8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在沈阳浑河北岸发现了战国两汉时期烽火台遗址,结束了50年来寻找燕长城在沈阳定位和走向的历史。

  发现遗址

  跟随着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记者来到棋盘山高坎地区。“烽火台就在这座土山顶上!”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本次文物普查专家小组组长姜念思指着山顶兴奋地说。

  这座土山虽然不高,但坡度较大,不好攀爬。费劲儿爬到山顶,眼前是一片农田,在玉米地中间,有一个长满杂草,高不足一米、宽两三米左右的一个孤零零的土墩。“这就是战国至两汉时期的烽火台!”姜念思说,2500年前,这个烽火台周围定有驻军。记者登上这个烽火台,发现“土墩”虽然不高,却可以清晰地眺望四周,浑河尽收眼底。

  咋能判断这里就是战国至两汉时期的烽火台呢?姜念思表示,首先是这座看似普通的土墩,其实是人工夯土堆砌而成的,并非自然形成的。第二,在此西、东两个方向,也有类似的“土墩”,还有3处烽火台。此外,在“土墩”周围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瓦片。

  寻觅已久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里原先就是一山坡,坡上的农田是早年知青们开的荒。那么,专家们是怎样在普通的农田里发现古迹的呢?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这是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结果。

  据市文物考古所研究员李晓钟介绍,自今年三、四月间召开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开始,沈阳市共组织了40余名文物普查人员,在棋盘山高坎、满堂、望滨等地组织田野调查。这里曾经发现过青铜遗址,考古专家一直没有放弃对此地的进一步了解。

  “通过调查分析以及走访当地老百姓,终于发现这一线索。”姜念思介绍,通过专家们多年考古经验,加上反复巡查,在这“土墩”四周发现了绳文瓦片、陶片等,这些都是战国时期典型器物。此外,还发现了汉代小瓦,由此初步认定遗址为战国至两汉时期烽火台。就在高坎这座土坡上,这次共发现战国至两汉时期烽火台4处,只可惜仅有两处保存较好,另外两处由于耕种、挖土、修路等原因,已遭到严重破坏,只剩烽火台的一角。

  为此,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积极将此处申报为重点保护单位,确定保护范围,同时呼吁社会对此进行保护。“今后这里可能会被围上保护栏,附近也不适合继续农作。”姜念思说。

  揭开谜底

  “这座烽火台的发现,揭开了考古界50年来长城走向之谜。”李晓钟这样感慨地表示,发现烽火台不足为奇,而这座建于战国时期的烽火台却验证了战国至两汉期间辽东列燧的存在及其走向。

  “以前我们在辽河以西区域发现过大量战国秦汉烽火台遗址,而且在抚顺地区也发现过几十座,但是在辽河东岸和浑河北岸却很少发现,这是重大发现之一啊!”李晓钟介绍,他从事考古至少30年。在他之前,考古专家们从建国开始便相继寻找燕长城的踪迹,这次发现算是揭开了50年以来燕长城在沈阳具体的定位之谜。此次考古专家们发现的4座烽火台,说明当时整个沈阳地区曾是长城纵深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说明沈阳应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们共同保卫着辽西乃至中原腹地。”本次发现的烽火台分布范围集中,走向清晰,不仅验证了战国至两汉时期辽东诸座烽火台的定位和走向,还对研究沈阳地区战国秦汉长城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棋盘山  烽火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