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革命
1930年暑期,邓晓村于双阳中学毕业,考入吉林省立第一高中——吉林一中。由于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为寻求革命真理的邓晓村来到这样一个地方,象一颗种子遇到了合适的土壤一样,得到了更好的萌发和生长。
1931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民不聊生,邓晓村的内心无比悲愤。此时,他写了大量的日记和散文,抒发感慨。在题为《在征途上》的一首诗中写道:“满天的乌云,笼罩着大地,满地荆棘,触杀着我的心……孤单的我,坐在三等火车上,四下了望,心绪彷徨。”一次他和同学谈起心事时,深有感触地说:“日寇侵占了东北,人民不得生存,尤其我家萧条,读书尚不能支持,还不知有多少人与我同病相怜呢!”邓晓村的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日情绪,引起当时党的地下组织的关注。吉林女子师范学校教师、地下党员李世超同志通过开展一些进步活动,主动地接触了邓晓村,并向晓村宣传党的性质和任务。邓晓村在与李世超谈话中表示:“为了拯救祖国就必须有不怕自己牺牲的精神,以赴国难。一定要打倒帝国主义,摧毁旧社会,和这些恶魔拼个死活!为拯救中华民族,我宁可抛头颅决不忍辱偷生。”党的培养和教育使邓晓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光明所在,他由消沉变坚强,由沉闷而变激动,并写下了《我们的救星到了》的铿锵诗句:“狂风怪叫,万物竞鸣,无边的爆土,充满了宇宙,从西方送来的云,怒发冲冠,一往直前恶恨恨的赶来,将要毁灭了凶残的一切,一切的凶残……啊,社会的凶残毁灭了,世界的恶浊洗净了,是我们的救星到了。”
1932年5月,邓晓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日记中万分激动地写到:“我为了实现我的愿望,到处寻找出路,终于被我找到了共产党,从此,再不是无舵的船,浮游于大海中了,而是有党的领导,一步一步地走向我的理想乐园。”
邓晓村入党以后,革命热情更加高涨。1932年下学期,根据党的指示,邓晓村积极参加并领导了吉林一中的反对读“四书”、“五经”运动,并和同学一起赶走亲日派训育主任荣绪。荣绪是一个日寇汉奸,他严禁学生读进步书籍。一次在检查学生宿舍时,他发现邓晓村的诗稿,有对时局不满之情绪,便让邓晓村在朝会上作检查。邓晓村列举大量事实,痛斥了荣绪,这使荣绪大为恼火。这年暑假,由于松花江发大水,上万人遭受水灾,为救济灾民,吉林省教育厅发起募捐。为了开展募捐运动,邓晓村组织吉林一中同学演出了独幕话剧《人类之爱》,受到各界的好评和赞誉,可荣绪却指责同学上街演出是行为不轨,并暗中造谣中伤。从而激起一中学生的极大愤慨,纷纷找校长说理,并拒绝听荣绪讲课,使荣绪处境十分困难。校方怕学生把事情闹大,不得不辞退荣绪。在荣绪离校的时候,学生们吹号打鼓,并在马车上插着“送训育主任老师荣归故里”的白纸长条旗,象引魂幡一样,为荣绪送行。邓晓村领导的一中反读经运动的胜利,对吉林女师、毓文中学影响很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反满抗日的热情。
由于邓晓村政治上比较成熟,又非常喜爱文艺,善于演讲,更愿意和青年交朋友,因此,党组织决定由他担任共青团吉林市特支书记。在做团的工作期问,他秘密地发展了不少进步青年入团。革命的思想象一团火,邓晓村用革命的火焰把他周围的青年爱国热情燃烧了起来,他的文章和诗篇也充满着燃烧力,这个期间他先后写了12篇富有战斗力的文章和56首诗,严厉地谴责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
这年暑假,邓晓村回到磐石(1931年冬,家从双阳搬到磐石县城北门外)。在四祖母的包办下与18岁的农村姑娘阎庆莲结了婚,开始晓村不同意,后来他想通了。一个婚姻不能自主的农村姑娘有什么错,这是社会造成的,我要帮助她提高文化,提高觉悟,走向革命。他手把手的教妻子写字,读书写信,经常给妻子讲述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罪行,在他的耐心帮助下,年轻而朴实的妻子懂得不少革命道理。这期间,邓晓村对妻子阎庆莲、妻妹阎玉梅讲了要开展一次反日活动的打算,阎庆莲和阎玉梅听后非常支持。于是他们买些色纸,在一天夜里把窗子用毯子遮好,写了许多“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爱国青年觉悟起来,我们不做亡国奴!”等反日标语,连夜到工厂、学校商店门前散发。他们机智地把写有“日寇滚出中国去!”的标语贴在日本警备队和伪警察署的大墙上,日本人看了哇哇乱叫,急忙出动警察到处搜捕,这件事轰动了磐石县城,给磐石人民极大的鼓舞。
2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