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5)
1937年春,三师奉命“化整为零”。邓晓村率一部去开原、西丰一带活动,作战之余,带领战士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向群众宣传抗日道理。启发、提高群众的觉悟,在这里扎下根。
邓晓村部队活动的开原、西丰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而,日寇十分头痛。这年冬季日寇组成“七县联防队”,日夜讨伐,强迫农民进行“集团部落”,切断同群众的联系。邓晓村部处境十分困难,奉命向清原转移。一天部队来到西丰县龙弯屯,过去这里是抗联游击根据地,现房屋已被鬼子烧光。部队宿营后,粮食断绝,炊事员把每个战士粮袋翻过来抖下一点小米,煮成粥,送给政委,说:“你连日操劳,又累又饿,大家不忍心,叫我把这碗米汤送给你”,邓晓村说:“同志们的心我领了”。说着,他把这碗米汤又端送到伤病员嘴边,伤病员看着政委消瘦的身影,眼含热泪都不肯喝,邓晓村说:“好同志,喝下去,好早日恢复健康上战场。”
“七·七”事变爆发后,为支援关内的抗日战争,抗联频频出击,牵制敌人。因而,也引起了日伪军更加紧对抗联的围剿。1937年7月16日这天,日伪东边道讨伐队长冈田少佐和坂本大佐带20余人乘汽车自清原县城去南山城巡视。我军从县城获悉,邓晓村与政治部主任柳万熙决定待机歼敌。7月17日,哨兵报告,敌人汽车向南驶去。18日清晨,邓晓村率部在松木岭下伏击返回汽车。部队埋伏后,敌汽车已返回,但日军冈田少佐奸诈异常,当汽车行至岭西时,命令日军下车,步行搜索前进,至岭顶,冈田和坂本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认为“安全”时,才命日军上车向北行驶。当汽车进入伏击圈时,我军的机枪响了,司机脑袋开花,汽车原地不动。冈田、坂本急忙跳车,被我机枪打中,日军慌作一团。除一名士兵逃跑外,击毙少佐、大尉各一名,士兵18名,缴获长短枪20余支,军刀6把,还有衣物等,这次伏击战的胜利,鼓舞了三师士气,杨靖宇亲自到清原沙河子密营慰问三师将士。
以身殉国
1937年冬,邓晓村领导下的抗联三师在西丰、开原两县交界处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断偷袭敌人,日伪当局对此十分恼火。为消灭邓晓村这支抗联劲旅,采取“七县联防”和“篦梳”山林战术,疯狂围剿抗联三师。当时三师仅有七、八十人,不但力量相差悬殊,而且冬装、枪械、弹药和粮食奇缺,处境极其危险、艰难。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邓晓村同政治部主任柳万熙研究,决定采取敌进我退的策略,有计划地向清原转移。敌人一面在后边紧追不放,一面对游击区人民进行烧杀掠抢,搜山并屯,使部队失去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已是初冬,战士们身无棉衣,口粮断绝了,只剩下一点高粱米饭团来充饥,渴了就抓把雪团吃,不少战士冻坏了手脚,仍坚持随军战斗。
一个严寒的早晨,战士来到开原县夹皮山时,这儿地势很高,气候显得特别冷,有的战士负伤流出的鲜血冻在衣服上,皮肉粘在一起,伤病员实在冻饿难忍。一天一个战士在小山沟里点火为伤病员取暖,山地冒起白烟,日伪军发现了目标,“七县联防”主力从四面包围了夹皮山,我军岗哨发现了敌人,立即向邓晓村和柳主任报告,经过研究,感到目标暴露,情况十分危险,决定伺机突围。这时邓晓村的队伍只剩70多人,其中尚有伤病员20多人,两挺机枪。而敌人有8门小炮,20多挺机枪,800多人,兵力大于我十倍之多。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我抗联战士毫无惧色,在邓晓村的带领下,奋力杀敌。邓晓村指挥着队伍,柳主任端着歪把机枪,打得敌人一排排倒下去,敌人的一次次冲锋都失败了,只见死尸满山。战斗从拂晓打到傍晚,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下午三点左右,日军援兵不断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我军子弹已经快打光了,手榴弹也只剩几颗了,继续战斗已对我不利,决定在夜幕降临时,立即组织突围。
5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