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 > 旧闻新读

旧闻新读

三十里煤都一片红——煤都抚顺大搞技术革新的赞歌

2012-10-21 16:17 620
第2版()专栏: 三十里煤都一片红 ——煤都抚顺大搞技术革新的赞歌 本报记者 谭冰洁 张向波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后一年的史册上,曾经写下光辉一页的煤都健儿,刚刚跨进六十年代的门槛,就在三十里矿区,燃起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熊熊火焰。他们都满怀壮志,决心把...
第2版()
专栏:

三十里煤都一片红
——煤都抚顺大搞技术革新的赞歌
本报记者 谭冰洁 张向波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后一年的史册上,曾经写下光辉一页的煤都健儿,刚刚跨进六十年代的门槛,就在三十里矿区,燃起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熊熊火焰。他们都满怀壮志,决心把生产水平推向新的高峰!
红花开在“毫秒”间
“秒”,在人们的生活中算是最微小的计时单位了。它是眨一下眼皮就逝去了的时间。谁曾进一步想过“毫秒”对人类的意义呢?一毫秒只是一秒钟的千分之一,它短促得“神不知,鬼不觉”。然而,抚顺煤矿正在推广的“毫秒爆破法”,却在几毫秒到几十毫秒的间隔时间里,连续放完十几个炮,使二、三十吨煤炭从煤壁上崩落下来。
这一高速度的爆破方法是在抚顺老虎台矿试验成功的。抚顺煤矿多少年来一直是用手工方式进行爆破,一次只能放一个炮。每次在放炮的时候,放炮员把电线拉出二十米远,一个炮响过以后,再回去接另一个炮线。放炮时,打眼工、支柱工、攉锹工等,都得离开掌子面,停止作业。这样,在掌子面上,八个钟头之中约有三个钟头都用在放炮上。他们曾经推行过“一次多放炮”。这种方法是几个炮在同一时间里爆破,由于声浪大,容易冲击顶板下沉,一次也只能放三个到五个炮。在大跃进的年代里,职工们越来越懂得时间的意义,他们立下雄心要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毫秒爆破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很多个炮自动分出一定毫秒的间隔时间,顺序地爆破,互相抵消声浪对顶板的冲击力。它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推行的一项尖端爆破技术,同以往的爆破方法比较,真是又快又省又安全。
“毫秒爆破”中,哪一个炮眼先响或后响几毫秒,都会直接影响崩落煤炭的数量和煤壁的规格。老虎台矿同抚顺煤炭科学研究院合作,对这项新技术反复进行了八百多次研究试验,闯过了重重难关。他们从连续放四个炮、六个炮、九个炮……一直试验到连续放十八个炮,每回都是达到“炮声一响,煤壁如削”的程度才肯罢休。当在七十五毫秒的间隔时间内放了十八个炮的时候,技术人员搬来压力计,把支柱的一头顶到刚刚爆破过的煤顶板上,另一头支在压力计上,像用磅秤过重一样地检验顶板压力变化情况,同时用顶板下沉自动记录仪来观测顶板下沉程度。检验结果,一切都很正常。
“毫秒爆破”,这项世界新技术,终于被智慧的煤都矿工掌握起来了!它使每班的放炮时间从三小时缩短到一个多小时。“毫秒”,这个人们平时注意不到的时间微数,在煤都开放出灿烂的花朵。
突破“瓶子口”
煤都的健儿,在巧夺高速度的战斗中,从来不满足一个工序的技术革新,生产拔尖;他们总是乘胜挺进,组织一系列工序迎头赶上,实现积极均衡。最近两三个月来,全矿已经先后出现了上千种互相适应、互相衔接的先进技术。
胜利矿就是一个不断革命的好典型。去年末,他们推行了“毫秒爆破”等先进技术,掌子上的原煤瀑布似的落下来,生产能力猛增一倍。可是,它下边的工序——攉煤,由于是笨重的体力劳动,远远落在后面。煤到了运输溜子上,就如水到了瓶子口,突然变成了“涓涓细流”。六十车煤非花四十分钟运不出去。前些日子,一区攉煤标兵吴祥,看到成堆的煤不能及时运到井上,采煤工站在一旁干等着,他挥了挥粗壮的胳膊,向同伴们大呼道:“咱攉煤工决不当跃进的绊脚石,一定要和采煤工脚跟脚的跑!”“对!”大家随声跃了起来,各人操起一把簸箕大的铁锹,用快速攉煤法,一口气把六十车煤攉到了溜子上,只花了二十三分钟。这个空前纪录,已经很可观了。可是吴祥回头看了看,还是跟不上采煤工。他擦了擦汗水,把手中的铁锹猛地插在地上,心里泛起一个强烈的念头——非换掉这家伙不可!
吴祥的愿望竟这样快地实现了!去年12月29日,中共抚顺市委向矿工们提出了豪壮的号召:向攉煤机械化进军,十天内放下铁锹!这时,吴祥更浑身长了劲,他和同伴们取得了技术人员和机电工人的帮助,大伙手脑并用,参考阜新的经验,不到一天,就把过去不好使唤的攉煤机,改进为很好用的攉煤机。新机器的诞生,引起全矿欢腾。各部门大协作,只用半天时间,就齐齐全全准备了开始成批制造用的图纸、材料和工具……送到机电厂里。机电工人们苦干了一昼夜,到元旦前一小时,造出了第一批攉煤机,送到了井下。吴祥在新年零点开始的第一班,便和同伴们扔掉铁锹,开动攉煤机,灵巧地在煤堆上穿来穿去,一下子能把一百五十斤煤丢到溜子上。溜子再也不像个瓶子口了,上边的煤老是挂着尖,滚滚地向外流去,效率提高了二点四倍。吴祥他们终于和采煤工们脚跟脚地跃进了!
全胜利矿,和吴祥一样,打胜了今年技术革命的前哨战,短短几天中,基本上实现了攉煤机械化。攉煤,在这里再不是最劳累的工作,这个工序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将要节省下来;攉煤,再也不是全矿大踏步前进的羁绊,攉煤工也拿起先进工具,和采煤工在生产上比翼齐飞,高速迈进!
一转眼香花遍地
鲜花一朵不是春;好技术只限在少数人手中,创造不出大面积高产。抚顺的矿工们,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最近他们在表演赛中,总结出了一百多项重大技术,采取“取经”“送宝”等多种方式,迅速推行到各个方面。许多成效卓著的技术革新的花朵,往往刚在一地开花,未经几时,就遍地移植,处处竞放。
前些日子,在龙凤矿创高产的热潮中,第一采煤区生产图表上的“箭头”,总是直线上升;第四采煤区的工人们一看,比自己的“箭头”高出了大半截,心里就沉不住气了,想赶快到一区去学学。恰巧,矿里领导人员、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组成的新技术传播队,在一区总结了十大经验,送到四区门上来。四区工人们高兴极啦,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先进集体——四二一掌子和四三二掌子上的工人,首先敲起震天的锣鼓,邀请传播队到自己井下,表演一区的先进经验。
传播队的老工人,都是全矿各采区、各工种的著名能手。他们一到井下,就操起工具,和两个掌子上的工人,一起用新技术采煤。在实地操作中教出“小先生”,再由“小先生”传播给各班工人。传播队的打眼工赵俊言,听说四三二掌子实行“四班交叉作业”提高了产量,但还有问题,两个班交叉作业的时间内,打眼、放炮、运输等工序衔接不紧,两班工人忙闲不均。他便和这个掌子上的组长黄维山一同观察了一番,看出问题在于打眼太慢,当即决定推行“双电钻平行作业法”。他俩各带一个人,在四十米长的掌子上,一头放一台电钻,同时发出??的响声。这样,交叉作业的两个班之间,各干各的活,互不影响,打眼效率快了一倍,放炮也及时了,这一班的采煤量,一下子就由一百八十车跳到了二百五十车。在这个新纪录的鼓舞下,四二一掌子上的工人又顺利地推广了“远距离深孔打眼”。他们换掉短钎子,拿着两米半长的长钎子对准掌子,打开电动机,刹时钻头如飞,煤粉团团,每分钟比过去加快了二百转,时间一点不延长,爆破眼的深度便由过去的一点三米加深到一点七米;各个眼的距离,也比过去远了几百厘米,同样大的掌子面上,少打了25%的眼;时间缩短了一小时,炸下的煤却猛增了将近30%。
一区的多项经验,当天就在四区两个掌子上结出丰硕的果实,吸引得全矿工人心花怒放,很快形成了人人学、个个用的热潮,出现了两班交叉作业中,放炮不等打眼、运输不等放炮……的协调局面,保证了日日旬旬均衡高产。
知难而进的新尖兵
在火热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踏进矿山不久的新矿工们,像初奔赛场的骏马,奋发雄劲地卷进了“快学、快练、快提高”的浪潮,飞快地提高着自己的操作本领。老虎台矿二区一班的郭雨春,是跑在浪头上的一名新尖兵。
一年前,郭雨春还是一个稚气很浓的初中学生,现在已经是技术娴熟的支柱工人了。他能独立处理断线、冒顶等条件很坏的顶板,一般地需要在二十几分钟搭好的棚子,他用十五、六分钟就能完成。他的班长夸赞地告诉我们,以往乍来矿上的新工人,要达到他这样的技术水平,需要三年左右。郭雨春,这个干劲充足的小伙子,自到矿山以来,虚心苦学,知难勇为,一年赶过了三年。
刚到井下时,他看着老师傅三下两下就砍出一个棚梁子,觉得这个营生很轻易,怕是没有多大技术。可是自己拿起斧头一试,那斧子怎么也不听使唤,它东歪西斜,不肯往自己眼睛照量的那个地方去。由此,郭雨春体会到生产劳动中处处有巧技,只有拿出刻苦严肃的劳动态度,才能换得纯熟的技术。他主动向老师傅学习,老师傅在劳动中的一举一动,对他的一言一示,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师傅阎宝义常对他说“四寸木头,八个楔子,”这意思是告诉他,只要能在四寸粗的木头上准准确确地砍出八个楔子,斧头就练出来了。郭雨春坚定地遵循着师傅的话去苦练,每到放炮的时候,大掌子里要停止作业,他就趁这空隙,拿块木头坐在溜子口用心地砍楔子。几经苦练,斧头乖乖地听话了。现在他已熟练到这种程度:叫它三下砍下“亲口”棚梁子,绝不会砍上四下。
但是,对支柱工来说,最困难的还不是使唤斧头;以尽快的操作速度变危险的顶板为安全,是考验支柱工的真本领的时候。像这种困难的活儿,老师傅一般地是不肯教给新工人做的。郭雨春知难勇为,主动要求干。他在老师傅的指导下,第一次处理了七、八米长的冒顶以后,发现自己在紧张的操作中,不沉着,眼力不准。他找出的原因,主要是对顶板的安全情况不熟悉,于是他就专意向师傅学习观察顶板安全情况。为了锻炼眼力,平日搭棚子时,即使有时间去量尺寸,他也总要先估量一下,然后再拉开卷尺验证准确程度。
郭雨春就这样以知难勇为的精神,飞快地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水平,让自己在煤都的跃进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