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 > 旧闻新读

旧闻新读

1961:抚顺市水产养殖场见闻

2012-10-23 09:27 《人民日报》 甄为民 朱志林 531
在辽宁省境内,大中小型水库不下五六百座,仅抚顺县就有十八座。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人工湖泊发展淡水养鱼事业,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原文转自《人民日报》 1961-10-20  第2版
 

  库边观鱼跃
  ——抚顺市水产养殖场访问片断


  本报记者 甄为民 朱志林


  在辽宁省境内,大中小型水库不下五六百座,仅抚顺县就有十八座。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人工湖泊发展淡水养鱼事业,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水库捕鱼的新网具


  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我们来到抚顺市水产养殖场的捕捞队。队里的同志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改进网具的成就。


  新网具是他们在三年生产实践中,根据海洋捕鱼的拖网改制成功的。捕捞队所在的水库,在放水前虽然清理过库底,可是,连年来,每逢雨季,都有一些树木枝干、乱草和石块冲入湖底。这个队机帆船使用海洋捕捞的深拖网打鱼时,往往碰到水中的障碍物,不是把网拖坏,就是拖上一堆杂物。去年省水产研究所的技术员和渔具组的技术工人王明新等,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改进,在原来的深拖网上,加了两根升降调节杆。有了调节杆,鱼网就能根据水库的深浅,调节下网的深度,这就避免了因网具碰到湖底造成的困难。
  我们到捕捞队的那天下午,亲眼看到队员们使用这种网具进行了一次试捕。在试捕中,眼看着许多鳞光闪闪的鲢鱼、鲫鱼,挤进了网的最末端的一个“小口袋”。在明秀的湖面上,我们随船兜了一个小时的圈子,捕到了三十多斤鲜鱼。据船上的渔工告诉我们,在捕捞旺季,使用这种拖网,每天可以捕到几千斤鱼。


  捕 捉 害 鱼


  对于水库养鱼事业来说,“害鱼”是一个相当难以对付的天敌。吃小鱼的害鱼,有黑鱼、鲇鱼等等。为了对付这种“天敌”,养殖场的同志曾经动过不少脑筋,最后终于发现,使用钓钩是对付“害鱼”的好办法。


  李永成是捕捞队第一分队的队长。因为三年来捕捞害鱼有显著的成绩,在场内获得了“红旗手”的称号;队员们也都习惯叫他捕害鱼的能手。


  李永成向我们介绍了他几年来捕捞害鱼的经验说:“要捕捞害鱼,又要不伤害水库中放养的花白鲢、鲤、鲫等家鱼,就只有掌握这些鱼类游动的规律,在有水流、水较深的地方下钩。”他下的钓饵特别新鲜,起钩时也比别人细心。因此,李永成每月捕害鱼的数量最多,“害鱼”的比重占95%左右。


  人工繁殖名贵鱼


  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来到铁背山附近的养殖队。这里的人们,向我们介绍了鲤鱼、鲫鱼库边传宗接代和大马哈鱼在这里安家落户的佳话。


  我们来到了一方方平静如镜的鱼池旁,一尾尾金鳞耀眼的鲫鱼、鲤鱼,“扑通!扑通”地跃出水面。要想使在水库中生长的鲤鱼、鲫鱼在小小的鱼池中产卵孵化,这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他们从水库里挑选到一尾尾两斤以上的亲鲫鱼,五斤以上的亲鲤鱼,小心翼翼地放到鱼池里,让它们在孵化池中产卵,让幼鱼逐渐成长,给“亲鱼”治病,饲养幼鱼等等。现在,有的“亲鱼”已经连续三年在池中产了卵和授了精。这个养殖队的渔工不过五十人,就养了鲤鱼、鲫鱼的亲鱼一万一千多尾和繁殖了大量鱼苗。今年已繁殖鱼苗六百多万尾,已有一百万尾供应省内各水库和各公社发展淡水养殖事业。


  人工试养大马哈鱼更为困难,这种鱼类是冷水鱼,一时很难适应辽宁的自然环境。1959年,辽宁水产研究所从黑龙江里捞来这种鱼卵,发给各场孵化、饲养,这个养殖场初步试养成功。现在已饲养成活了几十尾,一般长到五寸多长。
 

1961:抚顺市水产养殖场见闻 图1
养殖场捕鱼(本网配发 资料图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