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古迹遗存

古迹遗存

物记——新乐遗址出土煤精用途猜想(2)

2012-11-30 21:56 抚顺七千年 雅典 2902
新乐遗址中出土的近百余件煤精制品,因没人能合理论证出它的具体用途,成了困扰很多专家学者的未解之谜。这些煤精制品有耳珰形器6件(类似现代的跳棋子,以其形似汉代的琉璃耳铛而得名),长3-3.5厘米,呈束腰圆锥体,状如现代跳棋子;圆珠形15件,磨制光滑,径1-2厘米;圆...

物记——新乐遗址出土煤精用途猜想 图1


  笔者以为,分析新乐遗址出土的煤精制品的用途,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在这是制品的形状上,而应该从整个“新乐人”所处年代、社会背景、生存状况等更广阔的视角去探寻答案。如果我们紧紧盯住它的形状、大小去分析用途,甚至用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去理解其意,恐怕难免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新乐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盛时期的聚居点,属新石器时代。从遗址呈现出的建筑遗迹以及大量陶器、玉器看,这一时期的人类已经进入群居时代,并能够制造出一些实用生产生活工具,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初级阶段。


  在这一时期,尽管人类早已从动物分离出来,具有一定的生产、生存能力。他们仍要猎取水族、鸟类、中小型食草类动物等补充粮食生产的不足。依然没有摆脱“靠运气生存”的基本现实。运气好时,获取的食物会多些;运气差时,可能就要挨饿,这种情况应该经常出现在原始部落间。


  部落间的“丰”、“欠”转换,让食物互相“借补”成为了一种可能。为了彼此生存,不同的部落间实现了互相支持、共度难关这样一种原始的集体生存形态,这也是原始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基本特征。


  食物“借补”不是食物“赠予”,其条件就是“回补”。简单地说,当一个部落出现食物危机的时候,可以到食物相对“丰厚”的部落里去借取。而当对方部落也同样出现“食物危机”的时候,也可以到该部落(或其他部落)去借取。在原始社会生产能力相对有限,食物贮藏手段落后的条件下,这种“借补”方式是原始部落里食物平衡以及集体抵抗饥饿的有效办法。


  当这种“借补”行为在多个部落间不断穿插转换时,问题就出来了——到哪个部落“借补”过?哪个部落来“借补”过?“借补”过多少次?来“借补”过的部落如不承认怎么办?在文字尚未产生的原始社会,如何记住这种事关生存的互相往来的“帐目”不会是一个小问题。


  于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伟大发明诞生了——“物记”。


该文章所属专题:卢然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